>>> 2008年第6期
作文教学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作者:窦家好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力;本原观察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这简单的一句话,深刻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人在一生中,接受教育的时间就十几年,老师教的知识也十分有限,只有教给了学生学习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不需教而自能为之,教育也才能真正有了效果。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能力,不是仅仅靠掌握一些现成的知识就能做好的。因此,作文教学主要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如何做,最终达到不需教而自能为之的目的。
那么,作文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不需教而自能为之?我以为,除了让学生多读多写,最根本的一点还须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入手。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作为一种生活的反映,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素材,作文才有东西可写,也才能写得深刻,写得形象,写提生动。“如无闻见,则无所状”(王充《实知》)。所以,观察力是作文的一种重要的基础能力。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显然,语文学上的观察,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的。通常说的观察,主要是视觉意义上的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而语文学上的观察,除了视觉意义上的观察之外,更多地是一种审美的观察,是一种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知、体验与认识。思维、想象与主观情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观察力,包括多种不同的能力层次,大致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本原观察。也就是对事物本来面貌的观察,要求能准确,客观地把握事物的外在形态与特点,了解各种事物的基本知识。本原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本原观察可分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
静态观察,就是观察各种人和事物在某一具体时间、具体情景下的形貌特点。如雨中的山,天上的云,冬天的雪,身边各种人物衣着、举止特点,校园内外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形状等。
动态观察,就是连续观察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下的不同特色。如:同一个人在忧伤、兴奋、愤怒等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情;同一棵树在春夏秋冬、白天、月夜、阳光、雨雾等不同情景下的特色等。
2. 扩展观察。即在对客观现象进行视觉观察时,不仅仅看到对象本身,还通过联想与想象,使视觉对象扩展为视觉外的其它相似或相关的事物。“视觉不仅仅是眼睛的事,谁都知道,理智的记忆和思考总是伴随着视觉”。视觉伴随一定的思维活动,是扩展观察的重要特点。看到花,想到笑脸;看到星星,想到眼睛。天上的白云,像棉絮?像浪花?像雪堆?像羊群?观察中的联想,使眼中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从一棵树想到一片森林,从一滴水想到汪洋大海,丰富的想象,才能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美丽世界。
3. 体悟观察。就是在观察中,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充分融入到客观对象中,使主观内心世界与客观外在世界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一境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视觉对象更多地打上主观意志的烙印,表现出强烈的独特个性特点。因此,体悟观察是对世界的一种深层次个性化的理解与把握,同一对象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显示出千差万别的不同特色。
可以以观察校园内一棵古老的樟树为例,进一步具体说明这三种观察力的区别。在本原观察中,它是一棵实实在在的树,树枝树叶点滴在目。在扩展观察中,它像一把墨绿的大伞,是快乐的小鸟的温暧的家,是从深山走出来的讲述大山的故事的老人。在体悟观察中,它是一段历尽沧桑的岁月,是抗击命运风雨的斗士,它在黑夜里沉思,在阳光中歌唱,它有思想,有情感,以致 “树非树”了。
观察力的这三个层次,虽有着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但又互相联系。其中本原观察是基础,扩展观察与体悟观察是观察力的深化与升华。没有细致入微的本原观察,扩展观察与体悟观察便成空中楼阁。没有扩展观察与体悟观察,对客观世界的把握只能是呆板而肤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将三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全面系统逐步进行训练。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观察力?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切实加以重视,应将学生观察力的训练作为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素质教育内容纳入作文教学计划与系统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观察习惯,随时随地对周围世界进行全面深入观察,坚持写观察笔记,不断增加生活积累。其次,老师有目的地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也是必不可少。具体说,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首先,定点观察。选择某一观察点,让学生对某一个具体对象或一定范围内的事物自由进行观察。如观察江面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或站在教室走廊观察校园夜景等。定点观察有点类似绘画中的素描写生,目的是训练学生细致观看、精细把握、深刻体验、独特表现的能力。
其次,定向观察。确定某一类事物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进行观察。如:在一个月内集中观察各种类型的山,或在一周中观察不同人的眼睛等。定向观察既能把握同类事物的共性特点,又能把握不同的个体事物的个性特点。通过一系列定向观察训练,可加深对各种事物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识。
再次,定时观察。根据观察对象的变化特点,特择有代表性的时间点进行观察。如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一年四季分别确定一个时间点,再根据情况又分别确定小的时间点。定时观察一般可与定点观察或定向观察结合,目的是加强事物动态特点的了解与把握。
最后,定性观察。根据观察力的三个能力层次,有目的地分阶段进行观察训练。一般最初以本原观观察为主,然后逐步进行扩展观察,最后进行体悟观察。定性观察对观察对象不作限制,学生可自由选择,但观察目的与任务明确,着重加深学生对观察力本身的理解。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使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税,情感更丰害,也才能真正地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M].中国教育出版社,1981.
[2]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罗丹.罗丹艺术论[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