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民俗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作者:费文美




  摘要 我国继1999年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后,2007年再一次对我国的法定假日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除了考虑前次调整所带来的弊端之外,还考虑了传统节日和民众旅游的需要。此次法定假日的调整,将对我国的旅游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也会在此次假日调整后得到兴起和大发展。
  关键字 法定节假日;民俗旅游开发;传统节日
  
  1999年,中国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这种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便利,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然而,“黄金周”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现。“黄金周”期间,人员流动数量大幅增加,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同时。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也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超负荷接待,设施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形成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国务院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该办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休假制度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对以假日为依托的旅游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一、法定节假日调整
  
  国务院2007年12月16日正式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还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
  此次假日的调整,除了考虑休假日天数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等因素外,还强调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的需求。
  新的休假方案实施以来对我国的旅游业,特别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俗旅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法定节假日调整与民俗旅游的兴起
  
  随着新的法定假日制度的实施,我国旅游业受到的巨大的影响也日渐浮现。
  
  (一)法定节假日调整带来旅游格局的改变
  新的休假方案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传统节日,假期将更加分散,形成了春节、国庆两个长假和多个民俗文化节日与双休日叠加的“小长假”新格局。对我国旅游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春节长线游增加。随着“五一”黄金周的取消。很多旅游者选择了在春节出游。2008年春节,全国由于受到风雪灾害的影响,虽然从总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2008年春节接待游客873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实现旅游收入393亿元人民币(未包括铁路客运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6.2%,但是,春节期间,海南、云南和东北等传统春节旅游热点地区依然保持旺盛势头,旅游接待饱满。南北两端旅游兴旺。
  2.“短线游”黄金时代来临。“五一”黄金周取消,长周末的增多将带来“短线游”的黄金时代。新休假政策势必使长线游、短线游的比例发生新的变化。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五一这些假期都是“短线游”的好机会。今年是新休假制度实施的第一年,全年的实际休假天数由原来的24天增加到29天(五个三天的“小长假”、两个七天的“黄金周”)。从时间分布来看,第二季度每个月都有1个小黄金周,从第二季度的兰个小黄金周的旅游情况来看,短途游火暴与长线游冷清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从各旅游局收集的数据来看,短途游游客人次增长明显,各地市区景点和公园的游客人次更是大幅增长。由于短途游人次和收入的增长,各城市五一小黄金周的旅游人次和收入都较去年同期增长,增长幅度15%左右。
  3.自驾游、自由行盛行。专家分析,休假次数的增多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机会自主安排出游。过去的7天长假中,人们一般只会安排一次出行,而一年中的7次假期可以促使人们安排更多的自驾游和短途自由行。
  
  (二)法定节假日调整后民俗旅游升温
  有专家预测,法定假日的调整中国将迎来的民俗旅游的大发展,2008年可以被称为“民俗旅游年”,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法定节假日调整带来的变化。五个三天的“小长假”、两个七天的“黄金周”,在这种休假的方式下,由于包含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而这些节日都是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在里面。比如:春节就有祭祀灶神、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守岁、放鞭炮、舞狮子、拜年等众多的民间习俗。新的法定休假制度将会给民俗旅游带来新的活力。2008年的春节,民俗旅游就吸引了大量的城区市民,例如密云县的南山滑雪场和云佛山滑雪场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九成和四成以上。因此,对于旅行社等相关行业来讲,能否开发出应对这种需求和趋势的民俗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第二,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从本质上来讲是旅游者从旅游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审美和愉悦的过程,是属于人的高层次的需要。民俗旅游正是以某个国家、地区、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其传承文化为载体,通过发掘整理或复原再生等手段,呈现在游客面前,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全新享受。诚然,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旅游三大特色系列产品。在广义上来讲,旅游实际就是民俗旅游,民俗和旅游是文化与生活的复合体。旅游者只有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才能真正的在旅游中得到美的升华,从而实现旅游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国际旅游来说这一点更加的重要。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
  第三,2008旅游奥运年赋予的使命。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旅游”,随着奥运会的到来,世界各国人民会来到中国。此时,是让世界了解北京、了解中国的窗口,也是中国展示自己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现代化成果以及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的很好的平台。因此,在“绿色奥运、科学奥运、人文奥运”的奥林匹克精神下,怎样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间习俗——展示给世界,民俗旅游的开发肩负着重任。
  
  三、民俗旅游开发
  
  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因此,我国开发民俗旅游具有巨大的优势。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设计有针对性的旅游线路
  2008年春节的清明节是法定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传统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