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浅析热贡艺术中唐卡的视觉张力
作者:姚 辉
关键词 佛教;热贡;唐卡;构成;张力
一、热贡艺术与唐卡
(一)热贡艺术的起源及发展现状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公元十四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开始在同仁地区流传,特别是隆务寺的建成,成为藏传佛教活动的中心,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融建筑、绘画、雕塑等为一体的藏传佛教艺术。至十五世纪以后,随着格鲁派(黄教)在同仁地区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大兴寺院,随之大量藏族、土族僧俗投入到绘塑佛像,装饰寺庙的活动中。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术之精妙,均为其它藏族地区所少见,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形式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几个世纪以来,热贡艺人四处作画,足迹遍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古及国外的印度、尼泊尔、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精美艺术品,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并从西藏绘画艺术、敦煌壁画、汉画和国外的同类作品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结合青海本地民间艺术的总结和提练,因而技艺日臻娴熟,影响广泛,在中国西南、西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久负盛名。
在分类上,热贡艺术包括绘画(壁画、卷轴画即藏语称唐卡)、雕塑(泥塑、木雕)、堆绣(刺绣、剪堆)、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内容主要有释迦牟尼传、菩萨、护法神、佛经故事及仙女之类的佛像。
热贡艺术早期的作品手法粗放古朴,色彩单纯,绘画带有较典型的印度、尼泊尔风格。其笔调雄迈,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生动传神,画面给人以雄浑、博大之感。至十七世纪中叶,热贡的匠师们技艺日趋精妙,线描简练流畅,刚劲有力,采用工笔重彩,庄重沉稳,设色清新浓郁,匀净协调,所画人物形神兼备,画风趋向华丽、精细,同时开始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成为热贡艺术承前启后的辉煌鼎盛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很多早期、中期优秀的绘塑作品已不复存在,但现在仍能零星地在隆务寺、年都乎寺、吾屯寺院里见到早、中期匠师们留下的气势宏伟的巨幅壁画和技术精湛的唐卡。
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代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让等,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性,画面既有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凡响。热贡艺术作为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族地区艺术,也是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作品一经拿出,即知是热贡地区的佳作。
热贡艺术自产生至今的几百年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立体感,强调了整体的完美性。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宗教艺术和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二)唐卡及其绘制工艺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是绘画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宗教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唐卡涉及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菩萨、金刚等,也有反映藏族文化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和白描为主。唐卡家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从制作工艺上可以细分为国唐、止唐两大类。“国唐”指丝、绢、绸、缎等材料或绣或织或拼贴缝合等方式制作的唐卡。其中又包括“唐故”,是寺院晒佛用的大型“国唐”。“止唐”即指最为多见和普及的手绘唐卡,这一类手绘唐卡又因背景用色的不同分为金唐、赤唐、黑唐等多种形式。
在唐卡的绘制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好的画布画料,一般用亚麻布或粗棉布为底布,也有兽皮为底布的,较珍贵的还以丝绸为底布。作画前,先将画布四周用麻线穿起来,撑绷在特制的木框上,使其具有弹性又平展不皱,再用骨胶和滑石粉调成浆糊状涂抹画布,将布上的小孔全部封死,抹匀后用蚌片或光滑石子将糊状刮平磨亮。经过几次打磨最后形成既有韧性,又有柔性;既防腐防虫,又防潮防霉的特殊画布,被当地艺人形容为“色如白雪平如镜,敲如鼓鸣柔似锦,牢如牛筋薄似翼,着色力强有光泽”。其次在画布上作画时,作为画师必须严守戒律,保持心灵上的洁净,以一种虔诚的朝觐心态绘制唐卡,以达到苦修佛法的目的。在起稿阶段,先用朱砂粉画出主要的定位线,包括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按照度量模式先画主佛,后画上下佛像、菩萨、上师、护法神等的轮廓,再添加周边装饰性景象的轮廓。在此基础之上上色、勾描到最后的装裱。装裱时用锦缎镶边,配有卷轴,并用黄色细丝绸布覆盖其上,配以红色缎带,最后请喇嘛高僧书写经文真言,并诵经开光,才算完成。这时的作品已是形神兼备,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二、唐卡艺术中的视觉张力分析
张力本身所指的运动,是“不动之动”。在静止的画面中所看到的是不断的运动感而形成的“扩张的力量”。这种“不动之动”是视觉艺术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在艺术中,人的心灵调动一切因素去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以寻求并建立艺术家自身特有的形式系统。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本质,最终都应该归结为‘力’的作用。绘画作品中的‘张力’,所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即将内部的心灵张力推向视觉,将外部的视觉张力延伸至画面的最后效果。”“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绘画,倘若绘画语言不足以传达视觉张力,那它就不利于表现画面以最终唤起视觉张力来增强作品的精神力度。”当面对唐卡时,唐卡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心理震撼,这种力量通过眼睛延伸至大脑以及神经,让人驻足关注、产生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惊叹于其技艺绝伦,敬畏于其意境超然。笔者从下面四个方面对唐卡进行视觉张力的分析:
(一)结构严谨稳定
虽然唐卡画面内容富丽堂皇、画面众佛千姿百态,但在构图时画师必须严格按照特定的形式进行规划和布局,按《造佛度量经》的比例确定主尊的身体各部、五官比例,然后以中心人物开始展开着色和绘画,扩展到四周人物和背景。每一尊佛像被安排在特定的布局里,让整体上寻找到一种稳定性,但在局部又略有变化,疏密有致,自然生动。纵览其各式唐卡中的构图,都基本以佛祖诸神为中心;以中心、菱形、椭圆、交叉、对称、散点透视等构图法则处理画面结构,反映在唐卡构图中将以上诸点又称为中心构图、三界构图、五坛构图、风俗画构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