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民族现代精神的表达和张扬是中国油画的必然选择

作者:武增宏




  摘要 油画作为一个画种,是“舶来品”,油画艺术的真谛却是一种真实的“民族现代精神”。中国油画创作须立足于本土文化根脉,择精剔芜,方可散发出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 中国油画;继承融合;民族现代精神
  
  对中国油画艺术的分期,不同年代的美术史学家有其各不相同的看法,但大致上相差不会甚远,年代的划分是一个时代状况的标志。中国自清朝末年已经开始接触西方油画这一“舶来品”,市场上渐有流传但不普及。作为中国人到西方、欧洲专门留学、学习油画艺术技法,在本世纪初才有,(含有相当部分到日本的)但这一时期的油画家,主要贡献是去了解、研究油画艺术究竟是怎么一种画?是如何制作?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当时国势的衰败、军阀混战、列强欺凌,在当时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很难产生有巨大影响力的油画家。大多是处在相对幼稚盲目的模仿上,这种模仿带有明显的表面性。而李铁夫、刘海粟、颜文梁,可谓是中国最早具有相当影响的油画家。之后是留学法国的徐悲鸿,虽然人们更多地是看好他的国画。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海外华人中,一直旅居法国的赵元极是伴随着中国文化、交融独具特质一位很伟大的艺术家、油画家。他的可贵之处是他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之下运用油画这一“媒介”,创造了崭新的艺术格局。而国内解放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方方面面一下子都去学习苏联“老大哥”,油画艺术自然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对新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几十年来起到了划时代作用。一大批油画家比较全面地“拿来”了前苏联油画艺术的创作思想、创作技巧与方法,使相对苍白的中国油画界开始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油画艺术表现上的一种写实语言——所谓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在50至60年代的中国油画创作,无论从思维方法到形式、表现语言都显得较为单一,不够丰富多彩。但也曾产生出现了一批想当优秀的以反映显示生活感人肺腑的历史画、军事画、风俗风情油画等。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春到西藏》,靳尚谊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罗工柳的《地道战》,吴作人的《齐白石像》,胡一川的《开镣》、《解放》等等。这一时期中国油画多是以一种纯朴、自然、真实的情感为创作原动力,作品予人以亲切、强烈主题性,绘画性极具震撼力。表现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写实性作品,它们是中国早期油画艺术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之作。遗憾的是这种势头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至70年代的油画创作到处是高、大、全、红、光、亮的“伟人像”,油画艺术已变成仅仅是一种宣传的工具材料而已,再没有艺术可言,是“政治”的代名词。历史选择了在这样状态下仍能保持一定审美格调的画家,在这一时期,汤小铭的《永不休战》、《女委员》、《白求恩》,陈衍宁的《渔港新医》等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些作品用写实的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人性品格的光辉,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浮华,不愧为当时油画艺术的优秀之作。
  中国油画艺术春天的真正到来,应该说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如枯木逢春,整个美术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首先表现在艺术思想空前解放和活跃。许多禁区被打破,突破了以往相对单一的表现手法。此时不久已有多种表现语言上的可贵探索。无论是“伤痕文学”还是“历史画”,无论是“现实主义”、“写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抽象主义”或“表现主义”,无论是“风俗风情画”还是纯技法小品绘画,在这一时期的油画界都异常兴奋地开始活跃起来,各种画派一夜间如雨后春笋般窜了出来,大有“汉风骨”之气势。这种由于“文革”对文化艺术的长久压抑破坏,终于导致了一场文化艺术争鸣的“总爆发”。其势万夫不可当……罗中立《父亲》超写实主义绘画作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油画艺术新纪元的到来。许多激动人心的作品,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陈逸飞的《蒋家王朝的覆灭》、《黄河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程丛林的《1968年某月、某日、雪》、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广廷渤的《钢水·汗水》、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尚扬的《爷爷的河》、邵增虎的《农机专家之死》、王宏剑的《奠基者》等作品,分别表现了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许多作品在短短十来年中冲击着人们兴奋的神经,给中国油画界注入了强心剂,使得油画家处在一种创作上无法抑止的极度兴奋状态。更由于对外改革开放,国外几乎所有的油画创作状态似乎一夜之间席卷中国大地。人们一下子“怀斯”风,一下子又热衷于“维米尔”,一下子又“小弗鲁伊德”、“劳申柏”……时间的钟摆走到了上世纪的最后15年,中国油画界可谓是一反80年代的兴奋状,在经历了多次多种的疯狂追逐、探索之后,反倒相对显得冷静,变得似乎温和起来。人们真正开始反思油画的多重意义,从材料制作到技法语言完善、从超写实手段到纯意象处理、从主题性创作到无主题松散的多元状态、从抽象、心象的表达到对绘画性自身意味的玩味体验、从“有形式意味的状态”到行动、装置、卡通一代、从架上油画到多复合构成,从电脑光效应、视频多维创造到电子数字数码图像,似乎油画艺术已经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该画的也都画到了。“百家争艳”的格局有了开端。
  我们对油画艺术的回顾与承接,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创。中国油画艺术经过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奋斗和多方位探索,经过百年发展才有了如今这种面貌,它给年轻一代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思索、发展创新的无限空间。这种创新与发展应该是基于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在吸收同化外来民族文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状态。而其中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沉积深厚的积累理解,吸收外来文化兼容性的可能性与时间速度,艺术家、创造者所具有的禀赋、创新领悟能力和创作激情。是未来中国油画艺术民族风范特色所应具备的重要特质和前提。在前人给我们打开无数选择机会,展示他们为之探索的成果,提供给我们借鉴与启迪的经验同时,我们应明确意识到:在融合西洋文化、油画艺术与现代精神过程中,中国油画艺术又面临着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和选择。这种机遇和选择已不是简单的借鉴和反思,不仅是技法材料处理和油画自身的语言,而是一种“民族自信心”通过油画艺术这一“文化样式”全方位展现于世人面前。它的民族性,民族内在精神与现代存在意识应该是一目了然。它的可视性是一种人类共同表达感情世界的“语境”,它的“审美品位”能够以人类心灵里找到的共同的好尚与感受。它将成为可以通过绘画自身进行沟通的语言。同时又必须保持其独特的“语言方式”。这种现代精神与状态是中国油画艺术真正走向成熟的必备条件。这种状态预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趋向将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同时,将有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自然释放。将不会是盲目、追潮。而是在一种平和、自然、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状态下,显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在经历过静观以继往,融合同化之后的创造。特别是现代经济生活、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完善,人类在社会生存状态下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特质在共同社会环境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而艺术则是这种个性化“产品”的最佳选择地。
  如果中国油画艺术作品能够在本世纪上半叶伴随着中国经济发达而越来越多走进百姓家,中国百姓像接触国画作品般接受油画作品,同时,油画艺术能够作为一种艺术样式表达感情、信息时代里人们的情趣、个性品位、审美好尚、寄托生活志向的话,油画艺术将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经济的,还是文化的角度来看,油画艺术才真正有其宝贵的价值,才能够达到一种现代精神文化“波弯”而高尚的影响力丰富着人类生活,创造着人类自身的存在形态。可以预见:中国油画艺术在经历百年世纪探索之后,将终从痛苦的挣扎摸索中发现了油画艺术的真谛是一种真实的“民族现代精神”。
  中国油画艺术创造灵感的激发就在眼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静观以继往,融合以拓创。每一个有志于中国油画艺术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志士,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中国油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