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论巴赫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的演奏

作者:叶凯英




  摘要 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巴赫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的演奏。
  关键词 巴赫;跳弓;揉音;奏鸣曲;组曲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生于1685年,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数量惊人,而且内容的深度、技术的创新、形式的多彩等方面都是非常杰出的,巴赫所写的六首小提琴、六首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是世界小提琴、大提琴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这两部作品促使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提琴家和学者化尽毕生精力去研究它、探索它、解释它。
  巴赫是最能创造奇迹的作曲家。他的大提琴组曲写于1700年前后,而小提琴的无伴奏奏鸣曲则创作于1720年。这些辉煌巨作是巴赫在克藤宫廷逗留期间写成的,那是巴赫硕果累累的时期。而且他是精通了全部作曲奥秘的惟一一人。这些作品虽然用的都是舞曲形式,但是却绚丽多姿,绝不单调。在情绪风格与和声织体上的变化对比层出不穷。
  1839年,德国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大卫将它编订出版,由德国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首次演出,从这以后,这六首曲子才得到推广和人们的重视。接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的提琴家和学者也按着自己的观点来编定这部作品。大提琴的六首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则是由巴勃罗·卡萨尔基发现并把它们于1901年全盘呈现在世人面前的。
  巴赫的这两部作品由于出版的版本较多,所以这些版本所编订的弓法、子法各不相同,再和原稿对照差异就更大了,不仅弓法、指法不同,连音符也有改动的,有的将其中的伴奏音或和弦音的全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有的将二分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有的将八分音符改为十六分音符甚至三十二分音符等等,而且大部分的版本都加上了大量巴赫手稿所没有的强弱记号,这些都是编定者按照自己的看法编订进去的,我认为这样也有一定的作用的。至于音符的改动,这主要是因为巴赫时代的小提琴、大提琴和现今的提琴在构造上有所不同,故其根据现在的小提琴、大提琴演奏的实际效果来改动。因为巴赫时代的提琴琴颈较短,指板也较短,码子的弧度较平,又是使用羊肠弦,而且当时的标准音比现在低约半个音,当时的弓子是弯形的,马尾绷得不是很紧,这几个主要因素条件就使演奏者在演奏和弦时能同时发出四个音或三个音的和弦,这是现在的小提琴、大提琴所不可能做到的,因现在提琴的改变使我们无法同时奏响四个音或三个音的和弦,也不能同时延续这些和弦音,因此就不得不采取新的手法以代替原来的演奏方法。
  对于跳弓,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争论点是巴赫时代有无跳弓这种弓法。使用跳弓可以赋予乐曲以适应时代气息,但是巴赫时代的弓子弹性较差,跳弓时音色较软,不像现在弓子的跳弓那样清脆、快速,反而是像现在的顿弓,音值稍长,在演奏这些曲子时,不要太过教条,而是要着重于如何更好地表现巴赫作品的风格,可以完全不用跳弓,也可以适当使用。
  为了演奏好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划分声部、划分乐句、调性的转换或和声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因为巴赫的这部作品是复调性质的,主旋律有时出现在高音声部,有时在中音声部,有时在低音声部,而有时又是几个声部同时进行或穿插进行的,演奏时必须十分注意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的变化。但是由于乐器本身的现实和受到的特定制约,几个声部不可能做到由此至终不受阻碍地进行。因此必须临时删除一些声部的一些音,所以说划分声部是很重要的。首先,我们必须研究每个声部的相对重要性,确定旋律声部哪个声部为主,哪个声部为辅,主题声部的音应当拉得比起其它声部长一点、突出一点,用以衬托复调的特征。其次,某些重音的加入,有的是为了表示调性的转换或是和声的变化;有的是为了划清乐句的需要。而一些快速的经过句,则要处理得像散板那样自由洒脱,运用自由速度在分句中,又使整个乐句的节奏具有严整感。
  关于揉音,现在的演奏者在演奏时大都喜欢使用窄一点、中等速度的揉音以免使音乐过分地伤感。演奏巴赫这两部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时,在音准方面对于演奏者是个严峻的考验,有时要多注意旋律的进行,有时又要注意和弦音的相互配合,正是由于提琴这些乐器使我们能随时调整音准,使演奏更加动人。但是这些乐器的音准不是用简单的对空弦、对和弦这种办法来解决的,是要仔细倾听,根据乐曲的进行随时进行调整,才能达到合乎音乐的音准。
  演奏家要善于领会作品的特点:要揣度出作凸家的构思意图,感觉得到抒情性和戏剧性音乐之间的区别,能区分亲切柔和与激情豪迈的主题,揭示出优美音乐的全部丰富多彩的变化。这就是说演奏者要对音乐美的理解、对各种不同主题内在特性的细腻感受。这些独特的色彩是极为重要的,亦即同一部作品内部的速度变化。只有在精细和绝对得心应手地运用速度变化的情况下才得以表露,因此,演奏者必须在原谱中清楚、准确地标明速度。
  速度和色彩变化的原则是演奏解释作品最重要的原则,因为它揭示出作品的音乐内容,这一原则乃是极富艺术性地解释作品的基础。演奏这两部经典作品时,演奏者应尽力学会正确理解其细微差别和色彩变化的重要意义,美学上容许与作曲家构思可能不一致的想法和概念,然而作品毕竟要经过音乐和艺术鉴赏最高规范的验证,因而,我们对作品的诠译应该服从音乐内在发展的逻辑性,不应依细节变化而转移。
  我们在演奏巴赫原作时必须做到既忠于巴赫时代的风格特点,也要有现代的演奏精神,不可走极端的复古主义。好的演奏应当是这两种的结合。上面是我对这两部作品的一些肤浅认识,但是它却像一个挖掘不尽的宝库,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