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江西会馆许真君信仰考述

作者:徐 翠 张继超




  摘要 明清时期,江西人在外经商者颇多,江西籍会馆是其经商足迹的见证,这些会馆往往都将许真君作为祭祀对象。文章主要是从历史、宗教、民俗的角度对江西许真君信仰进行脉络性的梳理,考证许真君是如何成为江西人的地域神的,以及他在江西人的宗教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江西会馆;许真君;宗教民俗
  
  明清时期,江右商与徽商、晋商等齐名。江西人经商有人数多、遍布广、贾农结合、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江西地少人多,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无地耕种者被迫弃农经商以谋求生计。
  在商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会馆应运而生。会馆,是明清时期同乡人在异地他乡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明初至明中叶这段时间,兴盛于明中叶至清咸丰同治年间,清咸丰同治年之后逐渐蜕变分化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会馆是明清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创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和人口迁移流动密切相关。会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联乡情,同乡聚会联络情感;其二,与官绅建立关系,为客商在当地经商谋生创造条件;其三,神灵祭祀,包括乡土神、行业神,后来渐渐增加各类神灵如财神、水神等等;其四,行义举、明义利;其五,定规约、共议事。
  明清时期,江西商人落脚经商的地方,往往建有江西籍会馆,会馆成为江西商人经商足迹的见证。从目前的资料数据统计,中国很多省市都有江西籍会馆的踪迹,有江西会馆、万寿宫、抚州会馆等之别,这些由江西商人建造的会馆往往都将许真君作为供奉祭祀的对象。那么,许真君到底何许人?他是怎样成为江西人的地域神灵的呢?
  许真君(239-374),原名许逊,字敬之,祖籍河南许昌,家居江西南昌。关于其生平及功绩,《道藏》和《太平广记》等都有详细的记载。许逊生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少年时有一次入山射鹿,鹿胎从弩箭疮口中遗出堕地,鹿母不顾自己的伤痛急忙舔舐其子,未竟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从此致力学道。先学道于吴猛,尽得其道,吴猛复师事许逊。晋太康元年(280),朝廷起用许逊为旌阳(今湖北枝江县北)令,他在任上大施利济,遂又名许旌阳。后因晋室纷乱,弃官还乡,隐居于南昌城西之西山逍遥山潜心修炼。传说他与吴猛同拜黄堂谌母为师,得授“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斩蛟擒妖,济世度人,治水有功。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八月一日,于逍遥山举家拔宅飞升成仙。这当然是宗教传说将其神化了。许逊实为道教净明派的祖师,他提倡“以孝悌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即强调修道必须忠君孝亲,含有浓厚的儒家思想。
  南昌人感戴其功德,在西山逍遥山上修祠祭祀,历世不衰。该祠旧名游帷观,即真君许逊故宅。“相传许逊飞升时,所御锦帷,自云中堕故宅,乡人因置游帷观。”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为玉隆万寿宫。这里也是传播许真君道术思想的基地。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故又称其为许真君。在南昌县西南广润门内还有一座妙济万寿宫,“一名铁柱宫。左有井,与江水相消长。中有铁柱,相传许旌阳所铸,以镇蛟螭之害。唐咸通中,额曰铁柱,宋大中祥符中,赐名景德观,政和中改延真观,嘉定间御书铁柱延真之宫,明嘉靖中赐今名。本朝康熙十年重建,雍正元年修。”可见,祭祀许真君的庙观大多都叫“万寿宫”,西山万寿宫被奉为许真君庙的祖庭。
  宋代真宗、徽宗两朝对道教极尽渲染和崇奉,以求达到“神道设教”的目的,统治者希望通过道教思想的传播能够笼络因为战争求和失去的民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许真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宋元以后,随着净明道的发展壮大,许真君的名号也越来越响。南宋时,逍遥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倡导许真君的“净明忠孝道法”,并假托得真君亲受道法。此为净明道的前身。到了元世祖至元十九年,隐士刘玉整理了“净明大法”之教法教理,造作《净明忠孝全书》,正式形成了净明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在元明间影响较大,以后逐渐衰微。许真君则越来越获得祀典神的地位,明英宗时(正统)祀典规定“豫章祀许逊”,清代仁宗时(嘉庆)规定“南昌祀旌阳令许逊,封灵感普济神”。
  许真君对南昌的功绩、净明道的传教以及统治阶级对他的尊崇维护,必然影响江西当地的风俗。苏辙在《栾城集》卷二十三中说“高安郡本豫章之属邑,……昔东晋太宁之间,道士许逊与其徒十有二人,散居山中,能以术救民疾苦,民尊而化之。至今道士比他州为多,至于妇人孺子,亦喜为道士服……”即可为证。明弘治年间编修的《抚州府志》记载抚州“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南昌风俗“……多尚黄老之教,重于隐遁,俗同吴中。……”。除南昌新建县西逍遥山上的玉隆万寿宫外,江西各地兴建许真君祠感德拜祀者,更是不胜枚举。清同治十二年《南昌府志》记载当地岁时民俗说:“八月,旧传许旌阳以八月十五日拔宅上升,居民感德立祠,宋时赐额‘玉隆万寿宫’。历元明迄今,自八月朔远近鼓吹朝拜,至十五日而最盛。”清道光二十九年《新建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并说“‘中秋节’为江西第一”,可见江西人对许真君尊崇之至。清同治十年《安义县志》记载:“八月,彰灵冈在县治之北,距县三里许,有许旌阳祠。每逢八月之朔,四方朝拜,一如万寿宫。……”清同治十年《高安县志》记载八月谒神“初一等日,群谒许仙真君祠。……”清同治十二年《瑞州府志》记载“八月,初一等日,群谒许真君祠,男女烧香迎赛甚众。……”许真君已经成为江西人心目中的人格神,他代表了江西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远离故土出外谋生的江西商人,把乡土神——这种地方信仰带到经商的落脚处,延续其香火,继承其传统,求神灵庇佑,又可联系乡情。各地现存的江西会馆,或称“万寿宫”,或称“许真君庙”,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