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期


用心感悟 用心歌唱

作者:薛 昶




  摘要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能使人的精神上产生审美体验,因而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的重点,在于情感教师面对情感的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音乐审美的渴望,并在艺术的课堂里用心感悟、用心歌唱。
  关键词 用心感悟;音乐审美;情感体验式教学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文学还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传达情意,然后逐渐加上语言形成简单的歌曲。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声乐文化种类很多,有各式各样的歌唱风格。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这些民歌的唱法非常多样,从说到唱,从真嗓到假嗓到真假嗓,各式各样。不少群众歌曲就是通过民歌的形式传播。歌唱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它的推广使歌唱艺术得以健康地发展。歌唱教育必须重视从孩儿抓起,并遵循其歌唱艺术规律。
  高中音乐必修课程《歌唱》模块就是在重视遵循歌唱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发展起来的。《歌唱》模块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合唱、重唱和独唱三种演唱形式,其教学特点和要求是以合唱为歌唱教学的主要形式,以培养歌唱技能和欣赏优秀声乐作品为基础,以加强歌唱技术实践为学习途径。用美国德路卡的话来说:“唱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用嗓子,而是用耳朵和大脑。”我认为可归纳为八个字:用心感悟、用心歌唱。
  
  一、用心感悟
  
  从审美教育学和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用心”是从学生的日常意识中唤起其音乐审美注意;“感悟”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其音乐审美渴望。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从感性人手,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一)以情动人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且又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本末倒置,把一节课的情感设计重点放在学生能否理论性感悟音乐,而不是老师是否牢牢把握住情感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凭借说教,依靠灌输甚至权威性教学与学生交流审美信息,那么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也就失去了教与学之间的内心情感交流契机。教师应把情感纽带的一端抛向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下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以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以我的第一节歌唱课为例(新课导入部分)——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首流行音乐《千里之外》(周杰伦、费玉清唱),这时你会发现学生异常兴奋:有的哼着旋律,有的跟着唱,有的大声唱,有的小声哼;当唱到高音的时候有的学生低八度唱,有的扯着脖子唱……当唱到第二段高潮时,我也加入了学生的合唱,这时歌者、听者已融为一体,整个场面令人激动。当音乐停下来我笑着问学生:“接下来知道我要问什么么?”学生拖长声音回答:“您要问的我们都知道。作者、演唱者都是周杰伦,曲名是《千里之外》,是不是啊?”我说:“不是。我要问的呀,是刚才哪个同学唱得最起劲?”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都同时喊一个名字:“×××。”我接着说:“×××,我也注意到你是唱得最投入的一个,可以告诉我这首曲子是什么打动了你?”他答:“第一次听我就喜欢它了,是它的优美旋律打动了我。再说我是‘周董’(周杰伦别称)的粉丝呢,所以我唱得特别投入。”话音刚落,师生一同为他鼓掌。我说:相信你的话是发自内心的,老师和你也有同感。下面大家请看看这首歌的歌词(课件展示)“‘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一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危情种种又浩然壮阔的图画。这样一个背景,让我们心底不禁掀起一股忧伤的波纹。而高潮的点题一为何送君于千里之外呢?原来的一切好像不应该发生。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就让‘我’送你离开吧,哪怕用一生去等待……是啊,美妙的旋律配以感人的词语总能以情动人。”一段话下来,课堂特别安静……
  新课导人,采用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流行音乐《千里之外》的形式引出课题,既新鲜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内心的情感,为进一步学习新课题做了铺垫,另外,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该环节一改以往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交流活跃,直接唤起学生参与愿望,使之真情流露。
  
  (二)以美感人
  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中,显示出极其重要和深刻的作用。大哲学家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社会某些负面的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是通过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方式。艺术作为一种最具情感表达和情感力量的教育领域,蕴涵着巨大的美感能力。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因此作为艺术重要门类的音乐,其教育功能从本质上说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以达到以美感人的目的。
  继续以第一节歌唱课为例——
  师:讲起周杰伦,大家的话题肯定不少。我想知道这首曲子采用了什么演唱方式?是独唱还是……
  生:与费玉清合唱。
  师:应该是重唱。但说到合唱,歌唱模块涉及合唱、重唱和独唱三种形式,其中以合唱为教学的重要形式。音乐活动尤其以集体形式感人至深、影响巨大,更以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为合唱的真谛。下面由老师自弹自唱一曲《我爱你中国》,然后再欣赏其合唱版本……
  同学们沉浸在教师的深情演唱中,又被合唱的威力所震撼。在这里老师通过比较式和情感体验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表演形式的异同、情绪的表现异同尤其是和声效果所表现的震撼力的异同进行比较,例如:与独唱和重唱等表现形式相比,合唱有什么特点?合唱的美在哪里?为何感人至深?与《千里之外》的情绪比较,这里所表达仅仅是纯洁的爱情么?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令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涨、思考更深入,学生议论纷纷,学习气氛浓厚。
  如果说歌唱的第一课首先通过音乐教学环境和音乐老师的导入方式、新颖的教学内容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进而使其产生审美渴望,那么这一环节是通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教师、环境等综合的审美要素,努力使学生处于音乐审美感知的状态中。这种审美感知状态是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其本质是对音乐的一种发现和探索,是学生得以生成“感染”、“净化”等审美效应的源泉,以美感人。
  
  二、用心歌唱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歌唱始终是表达人的思想情怀的一种方式,成为伴随人类历史、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审美意识而发展演变的声乐艺术。通过歌唱人们最容易接近音乐,而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它给予人的艺术感觉是直接的、深入人心的。
  《标准》对“歌唱”内容的定位是“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建议“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情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这里提到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创造潜能”、“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等,都已超出了歌唱学习的本身,而这一切又都是一个人“终身的发展能力”,即促成一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情商”。用心歌唱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我还是以歌唱的第一课为例(后部分)——
  教学过程:
  1.聆听《我爱你中国》第二部分(主旋律部分),引导学生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有更好的印象。
  2.用“哼鸣”学唱主旋律。
  3.用转换“母音”方法代替歌词演唱。
  4.引导学生做一些辅导练习来感受体现正确的声音位置,并自始自终地注意歌曲情感的表现问题,体现科学的发声方法。
  5.学唱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交流演唱体会,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引导学生认识:歌唱的美感是在自然、自信地歌唱中体现。
  7.完整、有表现力地演唱主旋律。
  我认为,虽然是第一节歌唱课,我们不能因为其特有的局限性和学生对歌唱的认识不足就先选用惯有的“下马威方式”让学生上课时“乖乖地”听课。以这样的方式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可以说太陈旧了,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相反地,如果教师能在第一节课用音乐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其学习歌唱的兴趣,享受歌中美、歌中情,增强学习歌唱的自信心,这种歌唱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现便是获得歌唱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综上所述,歌唱教学中的“以情动人”是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歌唱教学的重要出发点,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以美感人”是在把歌唱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基础上,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来探索歌唱中的审美价值,保持歌唱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歌唱的乐趣,学会用心感悟歌唱艺术的真谛。当歌唱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成为其心灵最美的东西的时候,叫他们怎不用心歌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