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浅谈苗族刺绣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作者:冉 荣 莫 霞




  摘要:中国刺绣艺术源远流长,除四大名绣外,其他各类民间刺绣也各有千秋,此中苗族刺绣算是最为绚丽的产品。苗绣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技法、纹样、颜色,文章探讨的主要是苗绣那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苗族刺绣;艺术特色;文化内涵
  
  一、苗族刺绣的简介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艺,以针法精巧,古秀文雅、色彩丰富而闻名国内外。其花纹布置严密,色彩对比强烈,图案花纹各种多样。苗绣主要随苗族人的分布而流传于贵州的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湘西,鄂西南等地区,其形式与风格各有不同。苗族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时,东谢苗族是“卉服鸟章”,即在服装绣上许多花、鸟图样。明代时,贵阳苗族喜用彩线挑成“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清代文献记载苗族刺绣织锦的很多,如黔东清水江苗族刺的“锦衣”和绣的“苗锦”。古州苗族刺绣亦多,今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至今还保存着两套乾隆时代的男女服装,都满绣彩色花纹。关于贵州、云南、川南、湖南、广西各地苗族绣花、织锦,各种史书及地方志也多有记载。
  苗族姑娘好刺绣是与传说里的苗民南迁联在一起的,说是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徒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
  
  二、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
  
  苗族刺绣有羊绣、结绣、辫绣、打糅、牵红绣、织花、抽纱等。花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几何图案,以果绿、翠绿为主体,用鲜艳的红色调配,构图简练,美观大方;二是自然形态图案,色调以绿色为主,间配其他相称颜色;三是绘画形图案,以山水、花草、龙鱼等构图,形象生动。
  苗族刺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针法很多,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麒麟、龙、风和常见的虫、鱼、花卉、挑子、石榴等;颜色有大红、水红、紫红、深蓝、浅蓝、深绿、浅绿、橙黄、深黄等。一般以绸缎作底,绘上或贴上图案,因此剪纸又成了妇女们必须掌握的一种艺术。刺绣有平绣和凸绣之分。平绣流行面很广,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苗族都用此法,其中以黔东的舞阳河、清水江流域及关岭、文山等地最为突出。凸绣是在底布上多铺儿层纸花,使所绣花卉凸出,有立体感。黔东有的喜绣大花,绣成后,再用金线围着花瓣边缘缀上,花朵就格外醒目了。城步苗族的刺绣,多以青、蓝布作底,绣出五彩花纹。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三、苗族刺绣丰富的文化底蕴
  
  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是一种形象的文字,承载着诸多的故事和史迹,蕴含着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生活习俗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族刺绣在苗族中世代相传,是为生产者自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属制作者的私人所有,是苗家人在婚丧嫁娶、接送往来中的必备刺绣衣物。苗族服饰无花不成衣,刺绣是苗族服饰的必需装饰物,是苗族女性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艺术和必须学会的看家本领。因此,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在苗族山乡,姑娘如果不懂刺绣工艺,将被人瞧不起,甚至很难嫁得好人家,所以勤学苦练,日久天长,苗族女性个个练就出飞针走线的刺绣本领。
  苗家人把姑娘娴熟精湛的刺绣手艺视作展示女性的智慧、技巧和能力的标准。在节日聚会,婚丧嫁娶中,姑娘、媳妇们用自制的刺绣花衣来装扮自己,把自己的全部装饰技艺作为一种财富一齐展现出来,让乡村男女老少欣赏。这是社会交际中的一种礼仪和习俗,也成为女性显示其能力,追求美、创造美的社会内涵。
  
  (二)故事的载体
  苗族刺绣纹饰是苗族自有文化体系传承的重要载体,苗人超群的想象力载于丰富多样的刺绣纹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浪漫而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个神秘的世界。
  苗族人超群的想象能力,可以在刺绣中窥见一斑。如苗绣中经常出现的蝴蝶图案,是苗族人传颂的图腾——“蝴蝶妈妈”。一棵枫树的树心生出一只蝴蝶,蝴蝶与水田中的水泡相恋,蝴蝶生出12个蛋,这12个蛋演化成自然万物和苗族人的祖先。苗族人相信,“蝴蝶妈妈”是所有苗族人共同的祖先。黔东南,是蝶纹造型种类最多的地区。仅在施洞镇,蝴蝶的造型就有好几种,有人面人身蝶翅的,也有人面人手人足,背后长出翅膀,像西方天使造型的。还有一些几何图形的刺绣,用非常抽象的线条代表蝴蝶,用来装饰衣服的衽边和裤脚。又如人物纹在刺绣中不可缺少,“骏马飞渡”中的人物形象祭祀着祖先蚩尤的形象,记叙着数千年前那场惊天大战中祖先蚩尤英勇作战场面。裙带花边的串连人物纹,整体图案向人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我们是崇拜鹊宇鸟的民族,来自黄河之滨、长江之畔,我们长途迁徙,历尽艰辛,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还如苗人用于刺绣的剪纸。苗族人剪古歌从来没有模板,故事和图形都在她们的脑子里,一首古歌,最少要剪30幅剪纸。例如一幅剪纸,讲的是铸造日月的故事。画面里两个人围着一个火炉挥舞大锤,“太阳是金子造的,月亮是银子造的,铸造的人是雄公和宝公。”苗人用苗语讲解剪纸上的故事。接下来一幅,图样是一个双腿奇长的人肩挑箩筐,箩筐里装着太阳和月亮。苗人说,日月铸造好了,是由一个长着九节腿和九节骨的人,用箩筐把日月挑到天上去的,从此,才有了苗族人生活的天地日月。对万物起源的想象,羽化成苗绣,被苗族穿在身上,那些属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就这样世代流传下来。
  
  (三)迁徙记录
  苗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民族,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苗族的历史文化是靠口头文学、服饰刺绣纹样、习俗、节日等来表达。将历史传统倾注于口头文学之中、刺绣图案及其习俗里。苗族老人对其子孙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时,常指点着服饰的刺绣图案进行诉说。苗族叙事性服饰刺绣图案不仅长盛不衷,而且十分丰富发达,可谓到了以服饰再现历史的地位,成为苗族传世的“无字史书”。它们包括传统宗教信仰的祖先创世图案、祭祀图案和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图案。在苗族服饰刺绣图案中,记述苗族先民悲壮迁徙史的“黄河”、“长江”、“平原”、“洞庭湖”、“骏马飞渡”等主题图案,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文化史书,生动地描绘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历史,表现了苗族先民如何经历战争风雨,跋山涉水流落他乡的这一历史事实。
  “骏马飞渡”是刺绣的珍品图案,由一排马和马上的骑士组成,横贯在象征黄河的衣袖上。被称为“人骑马”的图案相当引人注目。回首展望苗族历史,这“骏马飞渡”是苗族先民悲壮迁徙的见证。苗族远祖发祥和居住于中原地区,苗族先民以蚩尤为酋长,曾大败黄帝、炎帝,称霸于北部中原。但是,在与黄帝的涿鹿之中,蚩尤兵败战死,苗族群龙无首,被迫向黄河以南迁徙,在江淮地区建立起“三苗”国。江淮地区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一带,土地肥沃,苗族先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但好景不长,禹征三苗的长期战争迫使苗族先民继续南迁至五陵地区,并逐渐分散至贵州、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等地。大约在汉唐之际,形成了今天苗族居住的基本格局。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逐渐分离的苗族群体牢记共同的文化根基,令其不忘祖先历史。苗族纵贯数千年的历史大迁徙,在迁徙和不断开拓新生活中保存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苗族丰富独特的刺绣服饰文化。
  
  四、结语
  
  随着时代进步,苗族刺绣已经开发成刺绣领带、刺绣服装、桌布、围巾、头巾、挂包等系列产品,其图案优美,工艺精湛,是佩带、收藏、馈赠之佳品,倍受外宾和游客的青睐。苗族刺绣的不朽价值在于苗族妇女独特的历史创造,其作用在于培养着苗家人的历史意识,教育苗族后来者永不忘祖先故土,显示出苗家人对祖先的追忆和寻根的浓重乡思,被视为本民族凝固的历史而展示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