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8期


浅析奇特的婚俗

作者:张志娟




  摘要:人的一生总是伴随着许多的仪式,而婚姻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人生仪礼之一,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而婚俗,则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伴随婚姻行为而形成的婚姻习俗。在我国独特的民俗环境背景下历时久远的婚俗则更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特色。其中,夜婚作为婚俗中因吉时的选择而产生的奇特婚俗具有着特殊的来源与发展历程。它与其他各种形式的婚俗共同丰富着我国的婚俗民俗宝库。
  关键词:夜婚;吉时;婚俗;缘由
  
  一个人的一生总是伴随许多特殊的仪式。而婚姻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人生仪礼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既是男女双方成年的标志,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一个新的开端。《礼记》中就曾说:“夫婚礼万世之始。”而婚姻的形式从远古到现代也经历了从乱婚、血缘婚、族外婚、对偶婚到个体婚的长期过程。与之对应的婚俗,则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来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
  我国从远古婚姻的传说到姻缘天注定,阴阳五行说的影响以及“庙见”、拜天地、拜祖宗、宴婚等,都包含着不同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仪礼。同时,婚姻习俗也包含着法的观念和制度。生活于特定地域的人们对婚姻行为的不同选择,在婚姻关系的演进中,通过形式化的方式,形成了该地域、该民族的婚俗。婚俗一旦形成,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人们的推崇,把它作为缔结婚姻关系的准则,并以它来评价和制约人们的婚姻行为。既然人们如此重视婚姻嫁娶,自然婚姻的各个过程在历史的漫长演进中都形成了一定复杂的仪式过程。我国古代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人们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六种礼仪。我国是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因此在婚俗的表现上也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各异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而在婚姻礼仪中因亲迎吉时的选择差异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婚姻习俗——夜婚。一般来说,男婚女嫁,应阴阳媾和,天地交泰,以顺应天时为原则。但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历代对于顺应天时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上古的嫁娶多在夜晚,《白虎通·嫁娶》云:“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昏时行礼何?示阳下阴也,婚亦阴阳交时也。”《礼记·昏义》中:“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很明显,“婚姻”一词的某种含义与夜婚有关。直至现在。在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夜婚习俗。而所谓夜婚指的就是在夜间举行拜堂成亲大礼的风俗。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共描述了两个结婚场面。一个是贾琏偷娶尤二姐,另一个是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前者简朴,没有铺张,更没有声张,因为是在外偷娶妾;后者结婚大礼本应隆重热烈,但因宝玉身患重病,又在功服之期,出于冲喜的目的匆匆成婚,虽不够隆重铺张,但一些礼仪规矩均按满族传统习惯操办。而这两个结婚礼仪从时间上看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夜间迎娶成婚。
  贾琏和尤二姐成婚于夜间,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描述得十分清楚:话说贾琏、贾珍、贾蓉等三人商议,事实妥帖,至初二日,先将尤老娘和三姐儿送人新房。尤老娘看了一看,虽不似贾蓉口内之言,倒也十分齐备,母女二人,已算称了心愿,…一至次日五更天,一乘速轿,将二姐抬来,各色香烛纸马,并铺盖以及酒饭,早已预备得十分妥当。一时,贾琏素服坐了小轿来了。拜过了天地,焚了纸马;那尤老娘见了二姐儿身上头上,焕然一新,不似在家模样,十分得意;搀入洞房……
  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大礼在夜间举行,这在《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和九十八回中有几处详细确切的描述和交待:
  (1)紫鹃“正在那里徘徊瞻顾,看见墨雨飞跑,紫鹃便叫住他。墨雨过来笑嘻嘻的道:‘姐姐到这里做什么?’紫娟道:‘我听见宝二爷娶亲,我要来看看热闹儿,谁知不在这里。也不知是几儿?’墨雨悄悄地道:‘我这话,只告诉姐姐,你可别告诉雪雁。他们上头吩咐了,连你们都不叫知道呢。就是今日夜里娶。那里是在这里?老爷派琏二爷另收拾了房子了。’……墨雨仍旧飞跑去了。”
  (2)“凤姐和王夫人说道:‘虽然有服,外头不用鼓乐,咱们家的规矩要拜堂的,冷清清的使不得,我传了家里学过音乐管过戏的那些女人来,吹打着热闹些。’王夫人点头说:‘使得’。”一时,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蒙着盖头。……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还有坐帐等事,俱是按本府旧例,不必细说。……只得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神魂,扶他睡下。众人鸦鹊无闻。停了片时,宝玉便昏沉睡去,贾母等才略略放心,只好坐以待旦,叫凤姐去请宝钗安歇。”
  (3)“次早,贾政辞了宗祠,过来拜别贾母。……贾母恐贾政在路不放心,并不将宝玉复病的话说起,只说:‘我有一句话:宝玉昨夜完姻,并不是同房,今日你起身,必该叫他远送才是’。……”
  (4)“却说宝玉成家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紫娟哭的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似有要水要汤的光景。此时雪雁已去,只有李纨和紫娟在旁。……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紫娟等急忙扶住,那汗愈出,身子便渐渐地冷了。探春、李纨叫人忙着拢头穿衣,只见黛玉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紫娟等都大哭起来。……因潇湘馆离新房子甚远,所以那边并没听见。”
  从以上几个事例看,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结婚大礼是在夜间举行,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联系当时所处的时代,再从满族传统文化的视野中去观察分析《红楼梦》所表现的夜婚习俗,就会判断出这正是满族传统婚姻制度。
  在清代,从宫廷到民间,从京都到边塞,满族人一直奉行着夜婚习俗,而且把它视为自己独特的婚姻制度而恪守,甚至在有些满族聚居地区,到民国时期仍然沿袭着夜婚习俗。《咸道以来朝野杂志》记录满洲“大家婚嫁,率以夜间,或清晨。”清代满洲皇族后代金筠泉女士在《满洲人结婚之风俗仪式》一文中记述:“满族人在同(治)光(绪)年间,在夜间子、丑、寅三时迎娶。”《红楼梦》中所表现的夜婚制度与满族夜婚习俗完全吻合,其中的夜婚制度正是满族夜婚习俗的反映与体现。
  其次,夜婚习俗也并非是满族独有的,在广西壮族往往也在夜间举行婚礼,拜堂坐醮在女家进行。“坐醮”壮话叫NaenGcaeuz,即出嫁夜饭之意。女家堂中置喜馔一席,席两端点龙凤大蜡烛一对,请有威望二老各燃其一,各念韵语(土歌)一唱一合,谓之“发烛赞”。由一德高望重的老者颁训词,大意是:吉时来坐醮,尤欲三举筷,女大终须嫁,男大自当婚;今日来拜堂,家中喜洋洋,此后吉鸿昌;但愿日子好,种田养猪羊,同心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