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招财饰物的起源、功能与变迁

作者:张春萍




  摘要:财神是中国民间最普遍的信仰对象之一。关于财神起源的说法很多,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对于财神的认识也并不完全一致。财神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为心理补偿功能、宗教信仰功能、装饰审美功能等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民众对招财饰物在信仰动机、敬奉仪式、供奉对象等方面都有所变化。文章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招财饰物;信仰者;心理补偿;商铺经营
  
  招财饰物,俗称财神。宋兆麟《中国民间神像》说:“财神是主管发财致富之神,在民间信仰中流行最广,古往今来,信仰至深。”事实的确如此。笔者于2008年7月26日至8月6日,对乌鲁木齐市批发商城进行了具体的现场调查,发现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商人确实对财神这一招财饰物仍情有独钟。本文则将就这一个案作些研究思考,谈些粗浅看法。
  
  一、招财饰物的起源
  
  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御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
  神的崇拜是宗教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最早的神灵崇拜与巫觋有关。先秦典籍《国语》载:“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之,其聪能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王夫之《楚辞通释》说:“神附于巫丽传语焉。”随着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对原先惧若神明的自然力,有了较多的了解和自信。人们一方面改造原有的神,使之人格化、社会化,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一方面又创造了一系列主要赋有社会性职责的神。朱天顺在《原始宗教》一书中指出:“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牧、渔、工、商各行各业,加上教育、科学、艺术等部门,各有各的利益和特殊要求,这就促使他们去寻找和创造能够保佑各自行业利益的保护神。”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经济以来,财富就成为支配人们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不可抗拒的异己力量。所以,财神成为中国各阶层最普遍的信仰对象之一。然而,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对于财神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所供奉的财神也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正如《集说诠真》所说:“俗祀之财神,或称北郊祀之回人,或称汉人赵郎,或称陈人顾希冯之五子,聚讼纷如,各从所好,或浑称日财神,不究伊谁。”又据《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说:“尚可于财神之旁看到天官,和合二仙,预兆幸福之龙等等。平时财神常系单独表绘,坐在画之中央。倘有一女像坐在其旁时,其名称乃改为财公,而其妻乃称为财母。此原形大约系另一人物,然究竟是谁,似不易确定。”这种现象说明财神不是某一类财阀或某一商家的“宠物”,而是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所推出的不同面孔的偶像,从而反映了民间不同的人对财神寄托的愿望和祈求。同时,这种现象也说明财神大多是与历史传说人物相叠合的形象。作为历史传说的人物形象,本是忠君爱国的名士或安民护财的好官,后来被大家崇信为财神、敬奉为行业始祖神而世代顶礼膜拜于神坛。
  财神来源的说法众多,民间财神信仰构成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复杂的风景线。宋元以来民间信仰的财神并非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据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一书介绍:种种财神中,最著名的要数赵公明,赵公明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南北朝陶宏景的《真诰》称赵公明为五方神;利市仙官、利市婆官也是使人发财的神,至迟在宋元时期的民间已经流行;五圣神,明代的《陔余丛考》《续文献通考》有明确记载;明清以来,民间除敬奉赵公明外,北方还敬奉五显神,南方还敬奉五通神,其实,有关五显、五通的传说,早在宋代的《夷坚志》中就有较多记载,而且说法也不尽一致。另据李文娟的《中国民间的财神信仰》介绍:财神,一般认为有所谓“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武财神”关羽,“偏财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财神”刘海蟾。
  供奉财神的时间、方式也有不同。起初是在墙壁上悬挂财神像,财神像的印制也比较粗糙,多用红纸印刷而成,中间为线描的神像,有的两旁还写有“添丁进财”、“祈求平安”的吉利话。后来又出现了在桌案上供奉财神像,财神像是不同质地的材料烧铸而成,有的工艺相当考究。有些地方在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饺子象征财神爷送给的元宝),吃罢饺子彻夜不眠,等待迎接财神。有些地方在春节前几天,一些贫寒子弟,或街头小贩,低价买来财神像,穿街走巷,挨门挨户“送财神”,以此得到户主赏赐一些钱财。有些地方是在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五,各家各户要在财神像前,摆放讲究的供品,进行焚香祈祷,迎接财神。更多的是商人在家中或店铺,一年四季供奉财神,并在每月初一、十五甚至每天早晚焚香祈祷。
  供奉的无论是文财神、武财神,还是正财神、准财神、偏财神,祈祷的时间不论是春节还是平常,祈祷的方式不论是否有香烛果品,但它所表现的人们的愿望和祈求却有着同一个目的。在祈求财富这样一种简单世俗的倾向中,财神这个形象蕴藏着商人很多思想和精神上的内涵,无不具有着“利市”的作用。
  
  二、招财饰物的主要功能
  
  在民间信仰中,招财饰物的意义和价值很大,值得重视与研究。
  
  (一)心理补偿功能
  财神信仰中的信仰者与信仰物(财神等)的关系,可以比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关系维系着精神与欲望之间的平衡。信仰物能使信仰者得到心灵上的安慰,能得到精神上的释放。当精神与金钱两者之间不一致时,财神的存在能抵抗冲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愿望,信仰物与信仰者之间的意义都是存在的。信仰者对信仰物的信奉行为是不自觉的,会自然地传承下去。
  因此,客体的功能不容忽视,客体的存在会给信仰者指向光明之路,信仰者能从中领略发展的走向和脉络,这就是财神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驱使信仰者的行为是穷源尽流,客体的价值是无尽的想象,无人打破,信仰者沿着信念得到现实的解释。信仰同时也能缓解社会的压力,在社会与民众之间找到平衡,它是社会和谐的支点,也是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的寄托。
  在信仰者心中,财神可以解决民众在市场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而且可以增强民众的自信和竞争的活力。民众祈求财神保佑及发财时,招财饰物与信仰者之间建立无限的、持久的精神。当然,不同人群的对财神祈求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农民希望得到温饱和身体健康;商人则是希望得到财神赐予其更大的财运。财神反映的不仅仅是财富,也有更深刻的精神的渴求。从而财神信仰会转化为超越世界的关系。唯有这种不言而喻的、抽象的、想象的、精神上不间断的接触,才能起到慰藉人的心灵的作用。财神的力量,就是为信仰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财运。
  
  (二)宗教信仰功能
  信仰的功能是满足精神和心理的需要。满足愿望与招财饰物之间是抽象的互动,信仰者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无论实现生活是否能把信仰者的祈求变成现实,对信仰者的信仰程度,毫无影响。供奉招财饰物,不仅是一个行动过程,而且是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