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

作者:郭 磊




  摘要:歌唱心理是声乐学习与艺术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实践中应起着主导作用。有了良好的歌唱生理机能的运动,方能产生美好的声音效果,从而获得优美的歌唱。
  关键词:歌唱心理;主导;制约;歌唱生理;声乐教学
  
  心理现象是大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歌唱心理是声乐学习与艺术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在声乐训练中除了重视解决声音概念、歌唱技法,同时还要重视心理状态。所谓的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在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可以随歌唱者的意识去调控。歌唱者在训练或演唱时,全身放松,但不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紧张:积极热情主动,但不慌乱。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的声乐表演成功与否的基本环节之一。
  
  一、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
  
  (一)主导性
  歌唱心理状态在歌唱训练和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凯萨利曾说过:“很多歌手进行那样一种可怕的歌唱工作,好像是在进行真正的,艰辛苦役的生理上的东西。其实,真正好的歌唱主要是一种心理创造,是通过精神来操纵的。”由于心理状态的千变万化,直接影响生理状态的变化。在实际歌唱中,歌唱心理和歌唱生理必须密切配合,才能进入良好的歌唱状态。只有当发声器官各部分肌肉都处在平衡协调的积极状态的前提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练习者才能有效地控制发声器官的运动。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歌唱艺术的前提。
  
  (二)制约性
  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制约着良好的歌唱姿势,制约着良好的歌唱呼吸以及相应的发声、咬字、共鸣以及听觉器官。演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组合起来,所有这些都是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由它们协调起来的。而这种整体协调配合是通过大脑对歌唱器官的控制来完成的。而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要随时调整和各个器官的动作,核心问题就是心理控制问题,因此歌唱心理状态的好坏对于歌唱训练和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
  
  (三)相辅性
  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和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拥有了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就会自然把歌唱好了。这只是说明其在歌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面。歌唱心理因素的运用是声乐技术的获得的重要手段。此种技术应在积极性的心理因素引导下产生良好的生理活动。有健康的歌唱生理器官,但无良好的歌唱心理的引导,就不能形成美好的歌声。但有了良好积极的心理而无健康的生理结构,也无法训练出好的歌者。歌唱心理是艺术歌唱之本;歌唱生理是艺术歌唱之息(指技术与技巧)。声依附着本,本发展为息。
  
  二、声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呢?笔者建议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快的语言,欢乐的气氛。教师主导着课堂气氛。声乐教学是一对一定教学方式。声乐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声乐绝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歌唱是心理、意志、生理协调共同形成的歌唱过程。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观察学生的歌唱心理活动要贯彻始终,凡是注意这一点,并能解决这一环节,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心理直接受外界气氛的影响的,而各种不适合歌唱气氛的外界因素是造成不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原因。所以,当教师开始接触学生的时候,就要首先着手解决学生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学生能静下来。静主要是指“心静”,即心情舒畅。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歌唱状态。有着怒、悲、怨、气等心理状态都不适合于演唱。学生只有心静下来,进入歌唱状态,气息合理震动声带,所发的声音才和谐优美。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歌唱意境,很快形成美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激情,有着充沛的精力和无穷的歌唱欲望。师生双方都有着良好的情绪,以积极的歌唱心理去带动积极的歌唱生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是十分重要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程度、能力,用精炼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如其分地使学生进入歌唱状态。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非常和蔼可亲,经常敢于肯定细小进步,指出一时尚未做到的问题,使学生充满歌唱信心,受到鼓舞。教师还要使学生进入联想,并做自我分析、归纳、推理,引导他们进入创新性的学习。这样学习效果会一直上升。相反,教师态度冷淡,方法生硬,只是从学生的外观和生理上着手,诸如僵硬地规定口型、舌位等等,形似严格,实则给学生留下许多歌唱心理创伤。歌唱的整个过程都是靠人体自身来完成的,如果一个人歌唱时心情不好、胆怯恐惧、注意力难以集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常现象,那么势必影响到教与学的正常进行。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十分紧张,学生情绪不安,久而久之,歌唱欲望下降,大脑皮层出现抑制状态。歌唱生理机能更是不能积极协调配合,效果不会太好。
  2.培养坚韧的歌唱毅力,提高歌唱的信心。对于学生歌唱毅力的培养,也是良好歌唱的心理状态的主要内容。永远保持歌唱毅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毅力不强,意志薄弱的学生遇到困难就情绪下降。这时他们的歌唱心理状态消极,就严重影响歌唱生理,产生了消极状态。这个后果就是产生不好的声音,使学生歌唱的欲望更加低落。相反,毅力坚韧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情绪。他们以美好的歌唱状态带动积极的生理活动,就能够克服看来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获得美好的歌唱。这种毅力的培养是教师在刚一开始教学时就应该做的事,而且要时刻持续下去。特别是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某一考试、演出、比赛时遇到失败的情况下,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这种毅力的教育和培养。另外教师要训练学生提高演唱技术和克服紧张恐惧的歌唱心理状态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信心问题。而信心很大程度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唱水平的高低。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一个优秀的声乐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术技巧,才能在以后的舞台上淋漓尽致的发挥,声情并茂的表演。成功的表演来源于评测扎实的训练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
  3.严格的要求,刻苦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也有一个心理标准问题。教师要求学生不达标准不放松。严格的歌唱心理标准是从基础上逐渐开始的,不同时期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学生高标准地获得这个标准不可能一次完成。在师生共同配合训练过程中,无论声乐作品的大小,都要规范化练习,切不可因作品小而忽略艺术标准。要从课堂到舞台以及声乐考试统一要求,特别要防止平时过松,偶尔过紧。切忌不要让学生把上课时的缺点带到舞台上和考场上。在平时严格要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4.进入角色,“假戏”真唱。这是让学生在歌唱时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重要心理因素,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摆脱声音的束缚,保持高度的艺术活力。因为歌者在演唱作品时不能被声音搁住。一部艺术品要经过多年的精雕细刻,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生在经过多次的训练,往往只求技术,忽略内容的要求。歌唱生理的调整,如失去了歌唱心理状态的积极配合,艺术往往不能提高后反而走向反面,这样声乐教学失败的例子为数不少。在考试、演出、声乐比赛之前,教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假设面对不同的观众,经历不同的场合,演唱不同的曲目等等,进入“实战”状态演习。这些对于我们声乐艺术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5.自我振兴、百战百胜。由于歌唱心理状态受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制约了歌唱生理的活动。歌者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歌唱心理状态,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正常活动,使歌唱正常发挥,心理自我控制,情绪自我调节,这在演出、比赛、考试之前是非常重要的。正常发挥主要靠平时的训练,而在“战时”进入自我振兴,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心理活动,坚信平时训练的基本方法,心理上树立信心,振兴自我情绪。这种心理状态的活动,将激起歌唱生理的积极活动,使生理机能的活动为心理活动服务。
  现代世界声乐艺术已经进入了与人的心理研究相结合的时代。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对现代声乐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声乐艺术中领域中教育和表演的一中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学习和研究歌唱过程中的心理机能和心理活动规律。一旦掌握好这种规律,将会成为解决声乐领域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的途径。所以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音乐艺术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是声乐艺术表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位演唱者要达到表演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当然一切艺术无不受它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局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而论虽然在歌唱起着重要作用,但非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一点大家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