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谈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

作者:张丽菁




  摘要:文章探讨了要重视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农村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重视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党当前新时期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县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过去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文艺调演特色鲜明。农村文艺调演的节目丰富多彩,既有各地挖掘整理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节目,如传统舞蹈《麒麟狮象灯》、《股子灯》,也有相声、小品、歌舞等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二是文化下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县文化部门采取与单位部门联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文化部门出演员,赞助单位出资金,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并向群众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和社会文明公德,在群众中得到了好评。三是农民自办文化初显生机。近年来,我县少数村庄及社区的群众自发组织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团队。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精神生活相对物质生活一直处于次发达地位。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是“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二是人才缺乏,人力不足。目前,乡镇文广站在岗位人员只有17名工作人员。有的乡镇没有一名工作人员,有的尽管设有专兼职文化干事,但多数被乡镇统一调配做其他工作(主要是没有场所)并未专职文化,未做到“专职专用”,而且长期“挪用”致使业务难以熟悉,自身艺术水平难以提高,其他工作应付的多;另一方面,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城区,农村百难挑一;三是基础不牢,投入不足。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主要以中央、省级为主。而县、乡捉襟见肘的财政,经济压力使资金投入十分有限(主要我们县又是国贫县),这有限的资金、文化部门只能以“送”文化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及少量的文体活动开展。
  
  三、新时期我们怎样搞好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建好文化活动中心(室),配好文艺人。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比如,可以通过企业或个人积极捐助解决资金瓶颈或是私办公助,并尽量使用现有资源。二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给农民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如百加镇廓埠村上土垅老年协会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他们自己集资购买道具及服装,自办自写自唱,现经常活跃在各村进行文艺演出活动,把党的精神、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民心中。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只有放入市场,做大成产业,才能使文化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万安影视旅游城的建设,为弘扬万安的传统特色文化,提供了一个产业化舞台。据了解仅今年5月份,万安影视城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9000多人,已成为我县的一大旅游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