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2期


京都第一寺:潭柘寺

作者:钟 葵




  北京潭柘寺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受到历代统治者青睐,有专家推测该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
  
  寺观堪舆
  
  古都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城里城外有许多名寺古刹,如法源寺、雍和宫、广济寺、卧佛寺、智化寺、大钟寺、戒台寺、潭柘寺、碧云寺等,这些寺庙的建筑宏常壮丽,各具特色。雍和宫是藏传佛教寺庙,被称为清代“皇家第一寺庙”;法源寺建于唐初,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广济寺不仅是全国佛教界的活动中心,寺内收藏的佛教经典也最多,达10万多册,仅《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大钟寺内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的大钟通高6.75米,直径3.3米,重量约46.5吨,大钟通体内外铸满了经文,共达23万多字,号称“钟王”;戒台寺以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如果从堪舆学角度考察这些寺庙的地理环境和建筑布局,风水格局最佳者非潭柘寺莫属。
  
  
  “一峰当心,九峰环立”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潭柘山是太行山余脉,潭柘寺背靠潭柘山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抱拱卫,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一个半圆形,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问的宝珠峰和潭柘寺,这种地理环境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戏殊”。
  九座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温暖湿润的气候,每逢初春玉兰含苞、探春绽放;一到秋季,红叶烂漫,银杏金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潭柘寺不仅有九座小峰作依靠和拱卫,在该寺前亢一座座高大的山峰横亘在南面,形如巨大屏风。这样一来,潭柘寺便“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护”,有如“尊居帝座,众星拱卫”,这种“峦头局势”,堪舆书认为属于“大贵之厨”,可见这里确是得的风水宝地。
  
  “先有潭柘,后有幽州”
  
  当然,完美的风水格局光有山还不行,还要看水的形势。潭柘寺左右两旁有两条山涧绕寺而过,顺势而下。在寺前汇合成一股,形成“水聚堂前”之格。只可惜现在这两条山涧已干枯。无水则生气不足,显示目前的潭柘寺已失去往昔的辉煌。
  潭柘寺历史悠久,有专家推测该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该寺在西晋时名为嘉福寺,唐代改名为龙泉寺,金代又改名为万寿寺,清初潭柘寺大修,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禅寺。因其寺后有龙潭,寺旁有柘树,民问俗称潭柘寺。
  潭柘寺整体坐北朝南,殿堂随山势而建,逐级向上,层层排列,参差错落,四周有高墙环绕,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而富于变化。该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有殿堂房舍999间半,与故宫有类似之处,民间传说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时,曾参考过潭柘寺的建筑布局。
  潭柘寺现有殿堂943间,其中大部分为古建筑,全寺分中路和东、西路三大部允中路为中轴线,中轴线的起点为一座木牌坊,终点为_座阁楼式建筑毗卢阁。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
  寺院东路以庭院式建筑为主,有方丈院、延清阁、万岁官、太后官等。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有梨树院、写经室、戒坛、观音殿、龙王殿等。在整体布局中,中轴线的建筑居中排列,左右两侧建筑基本对称,主次分别,层次清晰,堪称寺院布局的典范。
  
  
  建寺以来高僧辈出
  
  由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千百年来,潭柘寺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曾在此出家。从金代开始,各个朝代都有帝王亲自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们也纷纷捐款布施,民间的善男信女不但向寺院捐款,还集资购买土地田产,捐献给寺院,由于拥有庞大的庙产,潭柘寺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京都第一寺”。
  潭柘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僧人在寺内参禅学佛,在很长时期内,该寺在大乘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中处于领袖地位,自建寺以来,潭柘寺高僧辈出,华严和尚、从实禅师等都是鼎鼎有名的高僧。
  
  流杯亭水槽“南龙北虎”
  
  潭柘寺东路有一座方形流杯亭,该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看像龙、北看像虎的图案。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当泉水流过时,放下带耳的酒杯(古时叫“羽觞”)浮于水上,任其漂浮,酒杯随水流转,止于某处的人则取而饮之,古人称为“曲水流觞”,这座流杯亭就是乾隆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的。
  
  
  有灵性的“帝王树”
  
  潭柘寺有限多古树名木,如紫玉兰、娑罗树、松树、银杏等。牌楼前有古松两棵,其枝叶相互靠陇纠缠,搭成一个绿色门洞。大雄宝殿后面有棵娑罗树和两棵银杏树,树体高大、枝繁叶茂。尤其是东边的一棵银杏树,随高达几十米,树冠遮盖了大半个庭院,传说此树为辽代所植,距今已有千年,相传乾隆游潭柘寺时,此树颇有灵性,新生出一侧枝,似表庆贺,乾隆大喜,于是赐名为“帝王树”。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