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5期

天津俗人

作者:肖克凡




  1
  
  天津自从成为华洋杂处的水陆大码头,发生的奇事不胜枚举,令人瞠目结舌。然而天津有句俗话说,奇人做了俗事,你还是奇人;俗人做了奇事,你还是俗人。听起来颇有几分血统论的味道。可是真正的奇事又往往发生在俗人身上。天津卫处处是俗人。因此就有了满大街俗人的故事。这里要讲的天津俗人,生活在六十年前的天津南市。他姓李名菊五,街面儿上俗称李五儿。天津这地方称呼男人喜欢使用数目字儿。王二张三赵四朱五……简明易记,这正是天津语言的风格。
  那年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文化人,由于识文断字往往受到尊重。李菊五就是这样的人,市井草民们尊称他李五爷。关于这位李五爷的来历,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有人说他的真实身份乃是天津魔术大师金猴子的高足———落魄文人李翼飞。人们只知道李菊五喜欢喝茶。那时候天津俗人多饮徽茶,福建被称为海土,闽茶当时无人问津。南市大名鼎鼎的玉壶春茶楼,李菊五是常客。
  人近中年李菊五更加喜欢行走。也有人说李菊五不是喜欢行走而是寻找饭辙。三十年代初期天津南市的大街小巷,几乎随时都能见到他精细大长的身影。那时候天津南市的主要大街已经铺了士敏土,下雨之时虽然免于泥泞,晴天走路则显得费鞋。一九三八年在日本本土出版的《天津志》(作者西村正树)第二十六章“天津民间人物录”里记载,李菊五的绰号“天气先生”。
  三十年代初期的天津华界已经出现天气预报,只是不太准确,难以令人信服。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商业电台播报,每天一次。当时覆盖天津南市一带的是私营的宏唱商业广播电台,后来才有了仁唱电台。无论宏唱还是仁唱,都以播放广告为主,其间也配有梅兰芳和马连良的京戏以及小蘑菇的相声,补乐是江南丝竹。但宏唱电台的发射功率太小,往东南方向走,只要走进了日租界就听不见音儿了。李菊五祖居天津西头永丰屯,落脚南市谋生主要是给宏唱广播电台撰写广告词儿。六十多年过去了,他撰写的大量广告词儿,只有两个佳句流传下来,已经被收入《本世纪中国广告词语精品选》,至今无以匹敌堪称绝响。
  明天你结婚,千万不要忘记大媒人———明光玻璃行的镜子,一手托两家。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今天下午两点请看丹桂电影院的新片儿《情场暴风雨》,您不用带伞。
  幽默轻松,风趣亲切。这就是李菊五的文风。或许李菊五在宏唱电台撰写广告词儿,经常接触气象方面的人士,反正他熟知天气情况。冬景天人们不出门。可是到了春夏秋三季,尤其是五黄六月走在街上人们总是向他打听天气情况。李菊五身穿灰布大褂匆匆走着,有问必答从无慢怠。他总是首先说明自己是个凡夫俗子,不敢预报天气。然而他对翌日天气的报道,又总是八九不离十。就这样人们称他“天气先生”。其实这不是好话。天津民间俚语里隐喻暗讽的句子很多,譬如天津人认为乌龟能够预报天气,那么赞扬李菊五为“天气先生”就等于是骂他当了“王八”。李菊五不曾婚娶,想戴绿帽子也没人赞助。因此他对天津方言的恶毒含义并不介意,脚步匆匆赶往宏唱广播电台去写广告词儿———这是他的饭碗。
  除了给宏唱电台写广告词儿,李菊五还给协成书局抄搞子,说是茶资。
  民国二十四年华历六月十七的一大早儿,李菊五匆匆来到文化斋饭馆旁边的凉厦下,坐在“张记饭桌”的桌前吃着锅巴菜。说起锅巴菜这宗粗食,全中国天津独有。据说它的来历与朱元璋早年的乞丐生涯有关。朱元璋将这顿早饭传给李菊五,他必须吃得瓷瓷实实,因为中午那顿还没指望呢。俗话说早饭要吃饱,整天满街跑。李菊五未雨绸缪一口气吃了四个烧饼,一大碗锅巴菜,心里踏实了。天津人的生活习惯,富贵人家睡得晚起得也晚,颇有夜生活的味道,第二天过了晌午才露面儿呢,根本用不着吃早点;穷苦人家则不敢晚睡,怕饿了吃不起夜宵,天一亮就爬起来,急匆匆出门觅食。一大早儿满街乱跑的都是穷人。
  李菊五吃饱了,脸色依然苍白,颇显疲惫。其实他的长相不错,就是左眼睛显小,右眼睛显大,天津话称为“龙凤目”。他眯缝着左眼走在街上,人们总觉得是在朝着前方瞄准,可他又不是端着长枪的大兵。于是他的样子既庄严又滑稽,给人们留下难忘印象。
  天气已经热了。一大早儿广兴大街上的人流不断十分热闹。贩夫走卒最为关心的就是天气,纷纷大声询问着。
  今天您说有天气吗李五爷?您给做个主,今天没雨吧?李菊五朝着身后的人们摇了摇头,声明自己是个凡夫俗子,不敢预报天气。
  既然今天老天爷没脾气,大街上的行人们就接碴儿追问明天究竟下不下雨。李菊五摆了摆手,然后连声说明天没雨。
  大街上的人们普遍感到非常惊讶。明天是华历六月十八。天津有民间谚语云:六月十八,老李回家。老李是传说之中的一条秃尾巴小龙,缝六月十八回家省母。因此每年六月十八这天是必然要下雨的,这就叫节气。李菊五竟然预报明天没雨,一下子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南市大街上人多嘴杂,眨眼之间就将“明天没雨”的消息散布开了,比飞机都快。
  六月十八秃尾巴老李回家,每年都是电闪雷鸣阵雨骤降。难道今年变成干碗儿啦?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哈哈大笑认为李菊五是牙床上铺铁道———满嘴跑火车。
  李菊五不以为然。他眯起左眼瞄准洒落在饭桌上的芝麻,一个接一个捏起来放进嘴里嚼着,回味无穷的样子。然后他跟“张记饭桌”的主人张十三说了声“记账”就站起身来。张十三咧开大嘴,宽厚地笑了笑。这笑容里多少含有几分无奈。
  吃饱了肚子的李菊五身材高瘦,面色依然苍白,只是漆黑铮亮的头发说明他正值壮年。正值壮年的李菊五抖了抖月白色洋布大褂,煞有介事问张十三,今年我赊了多少饭账啦?
  张十三再次咧开大嘴,宽厚地笑了笑。李菊五从怀里掏出一盒“粉锡包”,递给张十三一颗。对方接过烟卷儿夹在耳朵上,一边擦桌子一边说,李五爷抽的可净是好牌子啊。您这一盒好烟能顶上我二十碗锅巴菜。
  李菊五笑了笑,说烟卷儿是男人的名片,登堂入室的万万马虎不得。说着,李菊五突然笑了,轻声问张十三想不想明天发一笔小财。张十三脑袋大,身子小,看上去很像戏台上的武大郎,只可惜他是个素丸子———家里没有荤腥儿潘金莲。武大郎抬头看了看李菊五,说我天生就是穷命鬼,别说明天就是明年我也发不了小财啊。
  李菊五笑了笑,伸手蘸着水迹在桌上写了六个大字:明天卖冰棍儿。他写罢匆匆起身,赶往宏唱广播电台,写广告词儿去了。
  明儿六月十八年年都是下雨的日子,您让我趸冰棍儿来卖?李五爷您这是让我脱了裤子进当铺啊。张十三摇着大脑袋寻思着。
  这时候奚正树沿着广兴大街不紧不慢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饭桌前。张十三若有所思看了看奚正树。您说明儿是六月十八,老天爷不会不下雨吧?
  四十多岁的布衣寒士奚正树身材不高,瘦脸淡眉,鬓角已见霜丝,属于苦相。他身穿蓝布大褂儿也不嫌热,说话略带东北口音,虽然形单影孤在南市游荡多年,身上总是透出一股难以察觉的风度。
  奚正树拿起筷子,沉着面孔问张十三是怎么知道明天不下雨的。
  张十三说出李菊五的名字。奚正树听了,面孔更加阴沉。他勉强吃着锅巴菜,似乎是消化不良。尽管他来到天津南市多年,肠胃还是难以适应这类透熟的粗食。布衣寒士奚正树吃饭不露穷相。张十三目光定定注视着他,心里很是敬佩。奚正树也是俗人,可吃饭从不赊欠,然后讨一碗清水漱口,很是讲究卫生。如果人人都像李菊五那样赊账吃饭,张十三的小本生意早就没法儿做了。跑到南市这地方混光景的汉子,寅吃卯粮就算不错了。
  
  2
  
  第二天一大早儿,多云。根据多年经验,六月十八早晨多云,午后必然变天,雷鸣雨落。张十三一夜未眠,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押宝———卖冰棍儿。不到八点钟他就出了家门,背起箱子独自前往日租界制冰厂。路上卖伞的小贩儿已经上街,等待老天爷大雨骤降,趁机赚钱。张十三来到日租界制冰厂门口,果然冷冷清清。由于六月十八这天年年降雨,冰棍儿滞销,因此制冰厂大门紧闭。张十三叩开大门,大声说趸二百颗冰棍儿。守门人感到十分意外。交钱的时候,制冰厂的华账管事说话很损,问他脑子是不是有0毛病。他顺水推舟说小时候得过大脑炎,落下了病根儿。
  张十三趸了二百颗冰棍,背着箱子一路疾走回到南市。多云天气闷热难捱。人们纷纷陶钱买冰棍儿吃,驱一驱暑气。张十三心里非常得意,愈发扯开嗓子大声吆喝。其实南市的冰棍儿贩子总共五六十人,可是他们看的都是去年的老黄历,殊不知今年老天爷改了脾气。于是,偌大的南市只有张十三一个人在卖冰棍儿,绝对独一份。上午十点钟,张十三已经卖出一百多颗冰棍儿,绝对热销。天气更加闷热了,著名妓院“天宝班”的鸨母小李妈派来小伙计,让张十三把冰棍儿全部送到天宝班,全部高价收买。这时,青帮头子袁文会的第十二号徒弟名叫孙子森的小混混突然出现,说袁文会的四姨太想吃冰棍儿。张十三没辙,只得先给袁公馆送去二十颗。余下的冰棍儿送到天宝班。张十三偷偷说道,我可没想到今儿的冰棍儿不是侍奉了姨太太,就是伺候了窑姐儿。
  一时间,张十三成了南市的名人。果然不出李菊五神算,张十三在六月十八这天真的发了一笔小财,他心里对李菊五佩服得五体投地,又不知如何表达谢意。李菊五告诉张十三,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个定数。你命里有大财,必然发大财,你命里有小财,只能发小财。你命里没财,别人使劲儿帮你也是枉然。听李菊五这么一说,张十三心里坦然了。
  然后李菊五就没了踪影。奚正树每天一早儿还是从张十三的饭桌前边经过,特别准时。奚正树漫不经心问张十三,李菊五他怎么能够料定六月十八那天没雨呢。
  张十三不由得意起来。李菊五不是孔明胜似孔明,身怀绝技。奚正树问到他李菊五到底身怀什么绝技。张十三也觉得自己的大话把屠宰场的活牛都给吹死了,只得压低声音告诉奚正树,李菊五不但懂得日本话而且还懂得英国话。
  奚正树听罢,毫无表情。
  南市卖冰棍儿的小贩儿们对李菊五更是奉若神明,每天都有人跑到张十三的饭桌前,打听李菊五的下落,恨不能立即见到这位天气先生,请他测算测算哪天刮风哪天下雨。因为卖冰棍儿是小本生意,靠天吃饭。于是李菊五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小神仙。就这样李菊五在南市的名气越来越大。沿街的大小店铺几乎都在谈论他的事迹。这消息自然也惊动了盘踞东兴市场的老混混儿王丰池。一旦惊动了王丰池,李菊五可就离倒霉不远了。
  老混混王丰池在南市与袁文会井水不犯河水,独霸一方人称老王爷。他的徒弟王金刚掌管着开明电影院,年轻气盛心毒手狠人称少王爷。王丰池听说南市冒出一个懂天文识地理的李菊五,硬是测出六月十八不下雨,于是很想见一见这位真人。王金刚血气方刚,立即领着一群打手上街,四处寻找天气先生李菊五的踪迹。先是找到赵家冰窖对面的宏唱广播电台,播音小姐“大座钟”说李菊五写完了元隆绸缎庄的广告词儿,走了。王金刚又找到荣业大街上的协成书局,张经理说这几天压根儿没见李五爷。
  王金刚一连找了几天,还是不见踪影。中秋节到了,王金刚忙着“飞贴打网”搜刮钱财,就把寻找李菊五的事儿撂下了。过了八月十五,天气不太热了。一天晚上王丰池猛然想起天气先生,便命令王金刚继续寻找。人老了,总是一阵两伙的,说风就风说雨就雨。此时李菊五的新闻效应已经过了高潮。王金刚只得遵命行事。
  这天上午,王金刚一身短打扮,带领着几个喽罗前往平安戏院讨账,远远看见官沟街口聚着一群闲人,议论纷纷的样子。王金刚走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官沟街上出了一件奇事儿,已然上了昨天《实报》的头版新闻。
  官沟街东口临近日租界,住着一个老西儿外号“贾员外”。贾员外的院里原有一口废弃的水井,盖着石板沉睡多年。九月九重阳节,是天津民间登高的节日。贾员外白天登上古楼观景,还吃了两块粘糕,心情不错。睡到后半夜只听一声巨响,贾员外以为天神降临,吓得不敢出屋拜见。天色大亮来到院里巡视,猛然看到原先废井上的石板迸裂,井口裸露,井中传出阵阵水声。贾员外连忙报告警察局。警察局长王玉田亲临现场,鼓足勇气扒着井台探头儿往井里看,一不留神金壳怀表掉进井底,连声高喊倒霉。贾员外不敢怠慢,马上雇了一个要钱不要命的二愣子,拴紧绳子下到井里去给警察局长打捞怀表。水凉,二愣子硬是沉到井底也没摸着怀表,反而逮着一条大鲤鱼,足有一斤多沉。二愣子出水后坐在井沿上打着喷嚏说,井底有一只泉眼突突冒水。这只泉眼一定是连着海河,涨潮落潮的声音哗啦哗啦井中听得清清楚楚,人呢好像就在海河里凫水。《实报》见习记者闻讯赶来采访,当场写稿“贾家井奇闻”,派人跑步送往报馆发排。
  听罢这段奇闻,王金刚觉得是在听评书《聊斋》,心里将信将疑。他是文盲,只认识钞票上的那几个字。什么《益世报》啊《大公报》啊他一概不摸,就更甭提《实报》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王金刚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贾家井”到底什么样子,才算定论。于是他伸手拨开人群挤向院门。身穿黑色制服的警察伸手拦住王金刚,说戒严了。王金刚随口说找李菊五。不知为什么警察竟然闪身放行。王金刚懵懵懂懂进了贾家大院,抬头看见一群人围着井台争论不休,其中滔滔不绝的正是天气先生李菊五,仿佛正在说书。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远远看着李菊五,王金刚心里特别纳闷,这个李菊五平日里并不多言多语,今儿怎么得了话痨啦。
  李菊五打着手势对《庸报》著名记者吴朗夫说,这口井既然潮涨潮落连通海河,有鱼有虾八成是口宝井。当年燕王扫北路经此地,这里很有风水啊。
  满嘴江浙口音的吴朗夫摘下眼镜擦了擦说,燕王朱棣扫北不假,后来面南背北登基当了皇上也是真事。可井里出鱼出虾,这就跟天上掉馅饼一样,纯粹胡诌白咧。
  先得月饭庄经理辛本财急了,大步走进贾员外的厢房,很快就拎出一条大鲤鱼,拍着胸脯大声作证说,二愣子为了给警察局王局长打捞怀表,从井里摸上来的就是这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没舍得吃放在水缸里养着呢。这怎么是胡诌白咧呢?
  《庸报》著名记者吴朗夫连连摆手,认为井里摸出一条鲤鱼纯属偶然不足为凭。
  王金刚不耐烦了,走上前去拽了拽李菊王的袖口,轻轻叫了一声李五爷。
  李菊五当然知道面前这个大混混儿是南市大名鼎鼎的少王爷,连声问有何见教。王金刚说借一步说话。于是,王金刚一步三摇引着李菊五走出贾家大院奔南,前往东兴市场拜见老混混王丰池。
  一路上,人们对李菊五指指点点,说这位天气先生算定六月十八天不下雨,就真的没下雨,张十三卖冰棍儿发了一笔小财。如今贾家大院出了奇事,这位天气先生兴许又算定了废井里住着龙王爷失散多年的三太子。
  听着一路上的纷纷议论,李菊五板着面孔,一派不苟言笑的书生表情。王金刚大摇大摆对李菊五说,您老人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六月十八你敢说不下雨,贾家井里你敢说有大鲤鱼,李五爷您明明是当今天津卫的小诸葛啊。
  身材细高面色苍白的李菊五眯了眯左眼说,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