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1期

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

作者:卞毓方




  一
  
  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风吹别调,发出了和百家---其实也就是一家---不同的声音,举国展开围剿。这很可怕,让人想到宇宙不是在膨胀,而是在缩小,就像一个涨得紧绷绷的热气球,噗嗤噗嗤地往外撒气,眼看快瘪成一个点。人人被迫在针尖上跳舞,尽管不是天使,做不来那高难动作。这老头儿不是别个,正是鼎鼎大名的马寅初。鼎鼎大名管什么用,名声徒然为批判制造轰动。战友噤声,爱莫能助。同事侧目,视若寇仇。学子声讨,不共戴天。为了什么?为了一篇《新人口论》。就算是谬论吧,一个错误的意见能够翻天?这天是纸糊的,还是冰雕的?何况恰恰是真知灼见!何况恰恰是用来补天的灵石!时违世背,大运相左。有好心人劝马寅初偃旗息鼓,暂时收篷转舵。这也不失为明智,不是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么。马老头儿断然拒绝。他认死理:这不是政治,而是学术。学术贵乎争论,真理越辩越明;岂能一遇袭击,就退避三舍,明哲保身!---批判愈是升级,马寅初愈发斗志昂扬;马寅初愈显轩昂,批判愈加大张旗鼓。双方都在血脉偾张,寸步不让。
  一位举足轻重的老朋友出来圆场。这位老朋友,向以严于克己出名,其高风亮节,有口皆碑。老朋友亲自找马寅初谈话,内容不外乎要他转弯子。转弯子是一门学问,人类的许多大动作都得力于斯。它有时是退守,有时是迂回,有时是改向。此时此地,恐怕首先表现为台阶。批判者需要台阶,借以显示路线、立场的胜利。被批判者也需要台阶,聊作"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自慰。老朋友开门见山,他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十六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一九三八年你我在重庆相识,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二十年了啊。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呢?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对你的《新人口论》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不妨从你的家庭出身、西方教育等方面入手,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也算过了这一关。如何啊?"设身处地,老朋友堪谓推心置腹,循循善诱。谁知马寅初不买账,他决不转弯。换言之:决不检讨。
  马寅初的决绝,令我们想起亚里斯多德的名言:"我敬爱柏拉图,但我更爱真理。"也就是我们中国人通译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不过,马寅初终究是侠义中人,他深恐自己的不妥协招致误解,开罪贤达,考虑再三,决定给老朋友一个公开交代。数天后,他为《新建设》杂志撰文,便特意加上一段:《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我还要对另一位好朋友表示感忱,并道歉意。我在重庆受难的时候,他千方百计来营救;我一九四九年自香港北上参政,也是应他的电召而来。这些都使我感激不尽,如今还牢记在心。但是这次遇到了学术问题,我没有接受他的真心诚意的劝告,心中万分不愉快,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希望我这位朋友仍然虚怀若谷,不要把我的拒绝检讨视同抗命则幸甚。
  读者不难猜测,这位老朋友就是周恩来。在这件公案上,周恩来表现出殚精竭虑,而又左支右绌,让人不胜唏嘘。而马寅初,则让人五内鼎沸,肃然起敬。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