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6期

世纪之晨的报告

作者:王秋皓




  一
  
  艾滋病思者,你好!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你好!
  这是本文主人公盛振明从心底发出的由衷而真挚的问候。
  这是他在万米高空中的大型客机上,俯瞰大地时发出的,这是他去南方某大都市看望一位用他发明的公明抗一HIV临床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后,飞回哈尔滨的航班上发出的。
  时值金秋。那是公元1997年的金秋。
  盛振明一边下望,一边想,那地上的声音呢,那地上的人影呢?
  他想听到地上的声音,他想看到地上的人影。
  他听不到也看不到,可他还想听,还想看。他真的听到了,冥冥之中,传来一声长长的叹息,钻入他的耳鼓,又深深地钻人他的心里。他断定,这声音来自大地,便瞪圆了双眼,向大地搜寻人迹,他没有看到人影,却看到了一双双眼睛。呀,那是艾滋病思者的眼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眼睛!他分明看到,那一束束目光是忧郁的,绝望的,又是企盼的,热望的,仿佛一支支张满天地的大弓,突然间拨响了他那早已颤动的心弦,他不禁为之一震,便发出了在艾滋病患者听来比世界上任何美妙的音乐还要动听的声音——艾滋病思者几乎无缘听到的问候。
  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有阴也有晴,有沉重也有轻松,有哀恸忧戚,也有喜悦欢欣……
   “先生,请用……”
  盛振明侧过头来。这时,空姐那温馨甜美的呼唤却突然化为一声惊叫:呀!声音不大,却如霹雳一般震响在盛振明的心间。他看了看空姐,是一位端庄秀丽、优雅文静的姑娘,心里一下明白了;姑娘无意间看到了展开在他胸前的一份病历上的照片。那是一位艾滋病思考住院后于1997年7月1日被拍下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正面的,照的是前胸的溃烂面,一张是背后的,照的是肩和背部之间的溃烂面。一眼看去,那浓血交杂的“沼泽地”,非常刺目,怪不得……
  “对不起,让你……”
  “没关系,没关系,是我……”机灵的姑娘顿时又沉静下来,“你是医生?”
  盛振明微微点点头,马上又摇了摇头。
  姑娘有些疑惑,但又禁不住好奇心:这个病人还在吗?
  盛振明肯定地点了点头,微微笑了笑。
  姑娘转身欲走,又回过头来指着照片说:真的?
  盛振明又微微一笑:真的。
  姑娘点点头,笑了笑,转身又忙去了。盛振明望着姑娘举止大方的背影,轻轻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又翻了翻他已看过不知有多少遍的病历,思绪便回到了南方某大都市,回到了某大都市传染病院,回到了传染病院那位54岁患者绝处逢生,转危为安的奇特经历之中。
  患者是一位远洋船长。1996年6月,他从国外回国时,航空港卫生检疫局抽血检查时发现:HIV呈阳性,证实为HIV一1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997年6月初,他出海远洋到美国夏威夷附近海面时,发现颈部出现卡波西氏瘤连带前胸和肩背部大面积带状疤疹,并日趋恶化,以至皮肤迅速溃烂。他魂惊魄散,痛苦不堪,十万火急地向有关方面发出了紧急呼救。经美国有关部门检查,系艾滋病急性发作,他立即登机返回祖国,于6月24日住进了传染病院。对于艾滋病,几乎人人谈“虎”色变,患者更是悲凉彻骨,那绝望的心理,就像坠入了十八层地狱,没有一丝儿光亮。但这位患者像所有的艾滋病患者一样,绝望中也心存几分期待,期待偶然,期待侥幸,期待奇迹。医生专家们又何偿不如此呢?
  现实是十分严酷的。
  传染病院在这位患者之前,曾收治过7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包括1997年当年的3例,都曾因为大面积带状疤疹无法统制,溃烂面不断扩大,而导致最终感染并发综合症出血而死亡。
  医生专家们十分清醒:从以往7例患者的治疗经验看,如果仍没有一种特效药物控制急性发作的病情,这位患者的结局,也将和他前7例患者一样,只有一个结果:死亡。
  医生专家们当然也十分清楚:治病关键是药,是有疗效、特效的药,所谓神医首先要有神药。所以只有启用新药,特效药,这位患者的病情,才可能有新的转机,新的希望。
  当时,刚刚诞生不久的公明抗一HIv注射液和胶囊,正是人们梦寐以求、望穿双眼也未曾寻到过的治疗艾滋病的新药特效药。时刻关注此类医药信息的传染病院,当然万万不能忽略这个最新武器,也万万不会忽略这个经过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和上海艾滋病检测中心检测验证的精良的现代化武器。于是,他们抢先第一个用这种新式武器武装了自己,第一个用这种新式武器向艾滋病发起了攻击。他们给这位患者每天点滴2次,每次点滴2支公明抗一HIv注射液,同时,每天还给他服用3次,每次服用6粒公明抗一HIV胶囊。
  攻击的火力并非十分集中和猛烈,公明抗一HIV的威力到底会有多大?医生、患者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都迫切希望早日见到实战效果。
  第一天过去了,医生和患者期盼着第二天;
  第二天过去了,医生和患者期盼着第三天……
  期盼的日子最长,一日长于百年,可又一想,就连感冒,如果已经知道是感冒了,也不可能用一两天药就立见成效,何况,何况这是人类最残忍最凶恶最顽固的仇敌!所以,无形中,人们又把期盼的时限延长到不知有多长的长度。因为从来就没有过,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见效的先例。
  人们的心绪反倒松缓下来了,连思考本人都把期盼见到疗效的日子,放到了不知多少天多少天以后了。或许……
  恰恰在这“和平”“麻痹”“散淡”的时候,人们以缓待急漫不经心的时候,转眼间第三天第四天就过去了,第五天,阳光格外绚丽地照进了病房,患者忽然有了新的感觉,症状好转了!医生看时,带状疤疹已开始部分消失。自此,人们几乎一天一个惊喜,治疗到第10天后,患者自我感觉又有进一步明显好转,体症发烧和毛样白斑舌苔消失,溃烂的带状疤疹开始结痂,大面积的溃烂面日渐缩小。治疗进入第45天时,那是1997年8月8日,一个阳光更加亮丽更加美好,令患者永生难忘的日子,医生检查,他那曾是令人心惊肉跳的带状疤疹,已成昨日黄昏,全部消失,那曾是令人目不忍睹的溃烂面,也已祛腐生新,全部长出了新皮,而且平滑、光亮又富有弹性。它庄严地向世人宣告:患者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了的免疫力得到了恢复和提高。自此,这位患者犹如火中的凤凰一样,更生了!他感到一身轻松,像正常人一样舒适,像正常人一样自由了。
  最激动最快乐的是患者。最惊讶最荣幸的是医生。最兴奋最自豪的是盛振明。
  盛振明到传染病院时,医生专家们说,这是目俞我国治疗艾滋病疗郊最显著的一例患者,也是国际上艾滋窟治疗最成功的第一例患者!
  第一例,世界第一例,世界最成功的第一例!
  患者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快乐?!医生怎能不惊讶怎能不荣幸?1盛振明怎能不兴奋怎能不自豪!?
  医生专家们还说,这次采用公明抗一HIv注射液和胶囊治疗艾滋病,不仅控制了患者病情的发展,而且使他大面积的皮肤溃烂获得了痊愈。取得如此好的疗效,是艾滋病治疗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值得很好总结。
  是啊,盛振明说,是值得很好总结,非常值得。
  当盛振明最初听到达一消息时,就想到了这一点,因为他十分清楚,这是自世界上发现艾滋病以来从未有过的记录,这记录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也就是说,艾滋病有效治疗自此开始,自此在中国开始!
  是该好好总结总结。盛振明想着,不由地说出声来。
  这时,他向靠背椅上仰了仰身子,又转脸向机窗外望了望,白云依然在舞蹈,阳光依然在欢笑。他仍是兴奋不已,纷纷的思绪,伴着白云舞,伴着阳光笑……
  公明抗一HIV药品和乙肝康药品一样,临床第一例就成功了!简直像神话!真的是命运垂青于我?
  此刻,这万米高空的机座,仿佛他人生事业的一个制高点,在高天朗日之下,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人生轨迹……
  
  二
  
  盛振明研制公明抗一HIV是从研制乙肝康开始的。
  他原本是人民解放军行列里的一员,转业后在令人羡慕的省人事厅工作,可他为什么要弃政从医,研制乙肝康呢?
  1985年,盛振明正在北京出差,忽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岳父被诊断为肝癌!那个时候,癌症是一个极其令人恐怖,令人毛骨惊然,令人闻风丧胆,令人魂飞魄散的字眼。但首先感受到它残酷无情的,往往是思考的亲人。那是雷击电穿般的感觉。
  盛振明一下惊呆了。他立即行动,匆匆赶回哈尔滨,和亲人们一起,带岳父到省城内各大医院去看,不行,又迅速赶赴上海一家权威医院去看。经专家诊治两个月,最后还是被告知,“老人没几天活头了,快带回去准备后事吧。”从小就重感情的盛振明,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一现实,他心里暗暗叫苦,老天太不公平了!他十分敬重十分爱戴岳父。岳父早年家很穷,从小就出来参加革命,在部队当过军官,到地方后做过记者、处长、县委书记、大学校长和省厅主要领导,他正派耿直,一辈子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尤其到省厅后,他不顾家庭、身体,带病坚持工作,率先在香港创办了黑龙江龙丰公司,为黑龙江的粮油大豆饲料出口,走向国际市场开了先河,闻出了一条新路。工作需要他,家里也离不开他呀!
  回哈尔滨的路上,盛振明心潮起伏,无法平静:我国著名的传染病院,大都是西医占统治地位,有绝对权威,可他们对肝癌的结论,几乎异口同声:现代医学没有办法。真的没有指望了?西医不行,中医呢?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靠中医健康发展起来的,能否在中草药中找到一个办法,挽救或者延长一下老人的生命,哪怕能让老人多活一天,哪怕能让老人多减少一点痛苦也好啊!
  盛振明决心另寻出路,一定要找到他理想中的灵丹妙药。
  一回到哈尔滨,他立即付诸行动。
  “踏破铁鞋无觅处”,他的心情,如火上浇油,愈发迫切、炽烈。
  “得来全不费功夫”,苍天有眼,竞让他偶然之间在—个战友那儿打探到一个好消息:战友的邻居有位犯多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她是一位身怀绝技的中医传人。盛振明迫不及待,让战友带他前去探望,接着,便把老人接到家中。
  老人小脚,但身板硬朗,行动利落。她性格温和,平易近人,一进屋,就乐呵呵地和盛振明的岳父唠起家常,她问盛振明的岳父是哪里人,回答的话声未路,她便惊喜道:“啊,山东招远,咱们是一个县的老乡啊!”她又问盛振明的岳父是哪年出来的,哪年参加革命的,听到回答后,她一下子联想到了自己:“我也参加过抗日,和游击队一起打过日本。”话越说越近,老人这才一边看病,一边安慰病人,说:不要怕,我专治这种病,我的药能治这种病,我爷爷就是专治这种病的,身上哪儿有肿瘤都能化开……
  听到“能化开”,盛振明岳父的身子仿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脸上不由地绽出了笑容,他感激地点点头,限中却涌出了热泪。
  听到“能化开”,盛振明的心豁然开朗。“化开”像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心海中阴郁的天空;仿佛一阵容风,扫去了他头顶上笼罩的愁云悲雾……
  老人将药包打开,亲自给盛振明岳父服了药,然后将包药的纸叠了叠,塞进了衣兜。盛振明送她回去时,地告诉盛振明:太晚了,如果早两个月,我就能把他的瘤化开,现在是太晚了。但我也能让他减轻些痛苦,多活些日子。分别时,老人不无感慨地说:到这个时候,大医院不能手术了,就只能让病人回家安慰治疗了。
  “安慰治疗?”
  “就是……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
  “噢……”盛振明点点头,心中顿生一种悲凉,这是一种多么无奈又多么残忍的疗法?!当一个人面对即将离世的亲人,明知他每吃一顿饭都离去世接近一步,而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一天悄悄来临时,那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在治疗中,盛振明发现,老人每次来都要亲眼看着病人服药,然后照样叠好包药的纸,装进衣兜。奇怪,为什么……盛振明稍加思索,便立即梧到:老人的药方秘不外传,一定是个很有效用的方子。
  用药大约一周的时候,老人说,就要见效了。果真,没过两天,卧床几个月的病人,忽然坐起来了,想玩扑克打麻将了。尽管老人有言在先,可盛振明的心里还是疑虑陡生:是不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啊?这样想着,心里又不觉有些发毛,于是,他更加密切地注视着岳父病情的变化。几天过去了,他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而岳父那膨胀的胶水却渐渐消失了,杜冷丁的拐杖也扔了,能下地散步了,还能吃涮羊肉了……
  老人家的诊治,竟让病人多活了半年。相处半年,老人家常常被盛振明的孝心和真情所打动。她看到,盛振明对岳父就像对自己的父亲一样,而对她这个外人呢,就像对自己的长辈,自己的母亲一样。她呢,也渐渐动了母爱之心,怜子之情。她从心里喜欢盛振明,信赖盛振明,在回山东老家向盛振明告别时,她那深情的目光和无限留恋的眼神,一次次催发了她和盛振明的行行热泪,她紧紧地提着盛振明的手,一遍遍地嘱咐着:孩子,你心眼好,以后就替我配药,济世教人吧。我老了,你一定比我做得还好……
  盛振明激动地点着头,胸中顿时洪波涌起,似有千百万排巨浪,在向前推警,涌着,那是一种强烈的愿望、一种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济世救人,济世救人……
  也许是上天有意要“劳其筋骨”,“苦其心志”,198年,盛振明的儿子也得了肝病,是乙肝。他的心像做噩梦似的忽地一下沉入了无底的深渊。慌不择路的惶惑之中,他带孩子一连住了好几家大医院,却一无收效。面对孩子的乙肝,大医院的权威专家们几乎人人摇头,个个叹息。那一副副无奈的面孔,使盛振明倏然间联想起曾治疗他岳父肝癌的权威专家们那一副副同样无奈的面孔:噢,我不该重蹈覆辙!于是,他急转舵轮,一边用孤寡老人的药方进行治疗,一边又在中草药的伟大宝库中另觅新药。冥冥之中,似有神灵点化,他先后找到了三位极富实践经验的老中医,在与他们的交往中,细心的盛振明,如探得了瑰宝一样,惊喜地发现,他们几乎人人手握灵蛇之珠,个个怀抱荆山之玉,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药方,每个药方都有独特的治病机理。他兴奋地将几个老中医的药方和孤寡老人的药方,有机地结合起来,配伍成了他想像中的灵丹妙药,一用,还真有效,而且相当不错。他好激动好激动,在现代医学束手无策无能为力的绝境,他分明看到了中草药的前途和希望。虽然孩子的病尚未痊愈,但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雄心有信心,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三
  
  研制乙肝康,是为了征服战胜乙型肝炎。
  他所要追求的,是目前世界医学领域里的一个最高的目标,他所要解决的是目前世界医学领域里的一个最大的难题。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90年代初,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医学权威敢说,他能治好乙肝,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发现治疗乙肝的特效药物。这种药物,不是没有人研制,而是没有人研制成功。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开悬赏,谁能消灭乙肝,就用黄金为他塑像,可见其艰难的程度。
  如果说,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那么,治疗病毒肝炎的“彻底清除细胞核内的病毒,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就是世界医学王冠上的宝石。多少年来,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伟大的医学科学家都想摘而没能摘取它,盛振明——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敢吗?
  面对世界医学界最大的难题,盛振明并不气馁。他深知,思想是一把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又是一根翘动一切重力的杠杆。他祟尚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信奉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也时时在心里铭记着孤寡老人和几位老中医的“济世救人”。他说,有好思想才会有好思路,有好思路才会有好的出路。此言极是。然而,要实践它,又是一个何等曲折何等艰难的历程啊!盛振明始终需要克服的是一系列具体的不可避免和难以预料的阻力和障碍。作为一个探索者,盛振明在世界研制乙肝药物的医学科学领域里,又是一个独撑一片天地的志士。他独往独来,形单影只,茫茫大地上,一个侠客,浩浩长空里,一只孤雁。搞科研,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例。 一般说来,几乎所有专家学者,包括医学科学家都是在某一科研机构中从事科学研究,某些重大课题,又往往都是一个集体共同分工合作,可盛振明却只在一间租来的仅有10几平方米的小屋内,独自一人,独自探索,独自研究;几乎每个重要科研机构,都有充足或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而盛振明却两手空空,没人给他投资一分一文;科学家们只须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力投入专业工作,而盛振明却要一边拼命研究,一边还得拼命去搞贸易,自筹科研经费……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更多的艰辛和代价。
  盛振明几乎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药物的研制开发上,但没有经费,他又不得不分心去做生意。正当他的研究初步形成思路,并不断向前推进,急需大量资金而又举步维艰时,中俄边贸迅速火热起来。盛振明顿感时机难得,立即抓住不放,抽空儿就来几个大迂回,打几个漂亮仗!1991年,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他那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三四个人,只有一桌一凳。人少,只能一以当十,屋小,思维却格外活跃,想像也格外高远。盛银明一旦跃入商场,他便一路急风烈马,所向披靡。当时,边贸最热的是服装换化肥,他却偏偏避热就冷,独辟蹊径。他从市场调查入手,掌握了双方市场供需状况,与俄方签定合同后,首先给对方发去了北京的10万盒录像带、沈阳的50万支蟑螂药和哈尔滨的100台录放机。厅里个别领导知道后指责说:这纯粹是胡闹,人家根本不能给我们发货,这责任谁来负?为此,很多人就像怕瘟疫似的悄悄躲开了盛振明。过货时,没有人手,盛振明一个人搬扛装卸,一个人冒着三九严寒,连续转乘火车、汽车,赶往俄罗斯。到牡丹江车站时,正是凌晨4点小鬼龇牙的时候,站台上候车两个多小时,冻得手脚、耳朵都像猫咬似的;从绥芬河换车过境到对面小城格罗迭克沃时,他劳累过度,晕倒在车站上;又换乘汽车颠簸6个多小时到达海参崴时,他的胃又出血了……
  盛振明付出了鲜血,却蒙受了压力和屈辱。但无论如何,盛振明还是欣慰的,因为他有了科研经费。
  就这样,盛振明每年只做一两笔生意,但3年下来,竟获利600多万元。
  从他赚到第一笔钱开始,就常有人劝他建娱乐城,开歌舞厅,或者搞洗浴中心。那是最时髦的行当,最有诱惑力的行当,可以轻轻松松地费钱,潇潇洒洒地享乐,很多很多的总裁、经理不都是这样吗?可盛振明却不,他毫不动心!在他的心中,只有乙肝康,而那灯红酒绿,只不过是一片惨白!
  每当他投入一笔巨款时,都会有人挖苦,嘲讽,但那是妒火中烧的挖苦,短见无知的嘲讽,盛振明不屑一顾,反而更加铁了心:就是搭上身家性命,也要干到底!
  凭着这股劲儿,盛振明目不转睛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逼进。他潜心思考,废寝忘食;查资料,搞试验;他探测精蕴,如醉如痴。他发现,尽管治肝良方很多很多,但在治病机理和药效上,都不够完美,都太单一。而他所掌握的几个秘方,也都各有短长。他从孤寡老人治疗肝癌的用药实践中领悟到:中草药有上千种,谁都可以用,但配伍组合不同,疗效就会大有区别。盛振明想,他岳父吃了那么多的中药都不行,为什么孤寡老人的药疗效就那么好?关键是选什么药,如何配伍。那么,针对乙肝病毒难以抑制和清除的特点,选什么药,怎样配伍才能奏效呢?
  实践证明,化学药物不能抑制细胞核内的病毒,而中草药又没有治疗病毒肝炎的明确论述,他必须探索出一个新的思路。
  通过反复研究试验,盛振明感到,最重要的是要对症,要找到症结。他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血液中的病毒杀死,切断病毒与DNA整合,这样,在新陈代谢中新形成的细胞才会是健康的没有病毒的;其次,对已经带有病毒的细胞,要做到既能杀灭病毒,又不伤害细胞,这样,在新陈代谢中,才能活化细胞,促进细胞再生。盛振明说,病毒依赖于血液和细胞才能生存,它虽然很凶,但也很脆弱,细胞离开人体不一定死亡,病毒离开人体必死无疑。由此,他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在研制药品上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即:药物如何进入人体,如何进入细胞才能既不伤害细胞,又能杀死病毒,促进细胞再生。这要解决一个如何进入的问题,盛振明由腌鸡蛋的原理联想到药物进人细胞的方式方法。鸡蛋放在盐水中浸泡会慢慢变咸,如果把它再放进谈水中浸泡,慢慢脱盐后,它仍能继续孵出小鸡。盛振明认为,实验室里的试验是脱离母体的,很难真正说明药物对不断新陈代谢的生物体的影响,而鸡蛋恰如一个细胞,不仅可以观察药物对它的作用,而且可以观察药物对细胞再生的干预程度。于是他把鸡蛋放入不同的药物中浸泡,再通过观察、分析、研究,从中选择出了能渗透其中,不伤害细胞又能杀死病毒的,能使细胞纤维化逆转的,能活化细胞,促进细胞再生,在代谢中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多种药物,进而,又利用中药成分的互补、协调和综合作用,在药物配伍上进行了反复组合。通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筛选,终于找到了最佳配伍组合……
  那是几个令他永生难忘的日子。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冬的一天,他刚刚马不停蹄地做成一笔获利200万元的买卖,便火速从外地赶回哈尔滨。由于多日奔波劳累,一下飞机,他的脚就软了,脚下像踩在棉花上一样,头也涨得好大好大,沉重得像灌了铅一样,浑身上下像着了火似的又烧又烫,偶然一摸,满嘴大泡……这是怎么了?回家?……不,注射液马上就要提取了,不能回去!于是他直奔药厂而去。一进门,就端起了大茶杯,哗哗接满了乙肝康提取物,一仰脖,便咕噜咕噜地喝了个透心凉,舒服极了,顿感满身的火气一下子消了。接下来便是没黑没白地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终于成功地提取了第一批乙肝康注射液2600支。
  盛振明把他研制的中药生物制剂命名为乙肝康,和他当初创办的黑龙江省康复医疗技术发展公司一样,也有一个康字,他魂牵梦绕的是乙肝思者的健康。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