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领先国际是我的梦想

作者:程 青




  1
  坐在我对面的吴国光先生沉静、质朴,与我想象中的专注于学术和研究的科学家十分吻合。他曾任深圳市血液中心主任,现为深圳市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质量控制实验室主任。他是我国著名的输血医学和血型参比学专家,也是中国现代血型和输血医学参比学术以及组织配型质量控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输血医学、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和血型参比学等专业领域中有很深的造诣。1990年国家人事部授予他中国输血医学界首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吴国光长期从事输血医学和血型的研究及应用工作,是我国疑难血型抗原、抗体标本鉴定的专家,在输血医学领域的科研、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许多学术成就应用于临床,挽救了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
   2001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有一位61岁的病人患少见的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疾病复发而住院,出现严重的贫血,血红蛋白低至每升30克左右,危及心脏功能,病人急需输血治疗。但病人一输血就有反应,极度难受,随后高烧,而且出现血红蛋白尿。求助的电话打到了深圳市输血医学研究所,打到了吴国光的办公室。他和同事们连夜对病人的血液进行研究,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终于发现病人的血型极为特殊和罕见,她具有在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Dieso(b)阴性的血型。这也是吴国光从事血液研究30多年第一次见到这种类型的中国人。更令他惊奇的是病人的血液中同时含有抗Dieso(b)抗体和抗Jk(a)抗体,造成了病人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吴国光查遍各种文献,世界输血史上还没有相同发现的报告。病人只能输入与自己的ABO血型相同,并且必须是Dieso(b)阴性、Jk(a)阴性血型的。血液,才能避免出现溶血反应。而按理论推算,在中国人群中,6万至7万人才有可能找到一位与病人同样血型的人,要采集这样的血液在短时间内显然不可能做到。他检查了病人的子女和亲属,竟然也没有一个遗传相同的血型,输血治疗成了一个难题。
  吴国光想到了寻求国际合作。他将病人的血液送到他在美国工作过的国际著名的东南威士康星血液中心作进一步核对,美国的同行证实了他的发现,并协助他在美国寻找可供病人输入的血液。但美国人几乎百分之百是Diego(b),阳性血型,整个美国稀有血型血库中没有找到合适此病人的血液,美国专家建议吴国光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网络在全球范围寻求援助。
  病人的家属万分心焦,她的两个女儿都从美国赶回了深圳,守候在母亲的病床边。她们得知鉴定结果后,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血液中心求助。吴国光通过血型人种分布分析,日本可能有此类血型的血液。患者的女儿马上通过网络和日本大阪红十字会血液中心联系,日本方面回复找到三袋可供病人输入的同血型的血液,并同意立即空运到香港,再转送到深圳市输血医学研究所。
  这是一次国际间的援助和联手。日本大阪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的冷冻红细胞到达香港机场后,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派专人接机,并专程送到深圳输血医学研究所。
  可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日本大阪血液中心的冷冻红细胞技术与深圳市输血医学所采取的技术不完全相同,将日本运来的冷冻红细胞安全有效地复苏、处理后输入病人体内,成了另一个难题。吴国光带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仔细分析了日本的冷冻红细胞技术后,采用了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全封闭冷冻红细胞自动洗涤处理技术,将其有效地复苏、去除保护剂、作病毒因子检测、配合性试验等检查,确认能安全输入后才将其输入到病人体内。情况,良好。病人的血红蛋白很快提升到每升60克以上,而且状况稳定。经过一段间隔之后,他们又将按同样方法处理过的冷冻红细胞输给了病人,患者的血红蛋白按预计目标提升到每升90克以上,终于转危为安。
  
  通过这个病例吴国光发现了这种罕见的血型,而且治疗也完全是对症的。在他从事血液研究的30多年里,他的每一项成果可以说都是为确诊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输血医学在我国是比较落后的一个学科,许多学术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所以,积累经验,不断创新,对于这一学科显得尤为重要。几十年来,对此他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不遗余力。
  2
  吴国光创造性地开展现代输血医学科研工作,他是中国输血医学界获得科技奖励项次最多的专家。他曾先后负责和开展10多项输血医学研究课题,8次获国家级、卫生部级以及上海市等级的科技进步奖,并获2项国家专利。其中“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的研究和应用”课题,因解决了输血和血液学中血小板免疫检测技术的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中国输血医学界获得的最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奖励。“血液成分分离机和应用技术”课题,因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血液成分自动分离机,以及应用该机成功开展血液成分单采及治疗性置换等现代输血治疗术,获卫生部甲级科技成果奖。他也是中国首位研究“血液成分自动分离机”并获奖的学者。
  他还是中国首位研究“自身输血技术”并获奖的学者,是中国输血医学界首位在国际输血医学界和免疫遗传界报告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抗原的新基因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的学者,是中国输血医学界至今惟一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学者。他还曾经是上海市的劳动模范,深圳市杰出专家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从80年代起,吴国光就多次赴国外学习和研究;他在世界著名的一家血液中心一美国东南威士康星血液中心担任访问科学家时,创建了该血液中心酌粒细胞免疫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成功一系列检测粒细胞、血小板抗原和抗体的新技术,成功地对粒细胞、血小板的各类抗原以及它们的同种、自身租药物依赖性抗体的特性开展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诊断和治疗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等疾病以及探索疾病机理等方面,获得国际领先成果。
  近几年来,吴国光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Diego血型的基因分析技术,在中国找到Diego(b)阴性的人群;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的’Dombroek血型的Do基因序列;吴国光最新的成绩之一,是他带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使用血清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在中国人群中检测出3个人类白细胞抗原(英文简称HLA)新等位基因,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认可并正式命名为HLA—A*0253N;HLA-A*1U4的HLA—B*5610。3个被发现新基因的中国人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SZ-1、SZ-2、SZ-3(深圳-I、深圳一2和深圳-3)。同时他们还研制成功了相关细胞株,可大量保存和繁殖所发现的新基因等珍贵生物医学实验材料。还克隆了完整的这3个新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阐明了新基因的DNA序列资料,并且被国际基因库收集和给予了特定的编号AF416455、AYl34743‘和-AYl34744。此外,还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鉴定此3个等位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并用于骨髓和组织器官移植、供者和患者的HLA分型以及亲子鉴定、个体识别、人类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这场HLA研究领域中酌科技竞争中,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增添了光彩,他不懈的努力也终于实现了一个领先国际的梦想。
  
  3
  是什么促使吴国光投身于输血医学事业并为此而任劳任怨、尽心尽力?
  他对我说,有几件事对他决心终身从事输血医学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七八十年代,他在上海市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工作时,经常为上海市各医院的输血反应问题而被请到医院会诊,协助诊治。上海的医院非常多,有时逢年过节,甚至大年三十,岂家正在吃团圆饭的时候,也会有医院请他去会诊。每次处理了输血反应回来后,心情都十分沉重,因为看到一些医院输血工作者因为技术水平差,或者人为的责任事故造成输血反应,伤害了患者,同时又自贵和害怕,他都感到特别地难过,记得有二次出席医疗事故鉴定会,一个刚从学校毕业1年多的年轻技术人员,因为技术差错事故而导致病人严重输血反应而死亡,结果受到了刑事处分。在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他认为输血治疗需要更加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到我们还缺乏更为先进、全面的输血知识和技术。
  在此后吴国光多次到国外进修和参加研究工作,他对国际先进水平十分关注。他告诉我,1980年他随卫生部代表团赴欧洲考察输血和血液制品,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在英国设有Blood Group Reference Laboratory,在回国后作汇报时,他将其翻译成“血型参比实验室”。他在深入学习后,了解到血型是人类血液的遗传秘密的表达,为了输血治疗的安全,必须使所输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合,彼此才能相安无事,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血型参比工作是输血安全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正确鉴定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开展输血前的交叉配合试验,为受血者选择最配合的血液和血液成分,减少和避免各类输血反应,检测各种与血型相关的免疫性疾病,以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血型和血型参比工作同时也延伸到人类学、法医学等领域工作中,学术性十分强。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项专业并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他在卫生部的委托下,在80年代首先在上海血液中心创建了血型参比实验室,然后很快地扩展到全国各地的血液中心,成为各血液中心的主要技术工作部门。血型参比(Blood Group Refer-ence)这一学术名词,可以说是他率先引进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热爱自己所从事专业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总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和快乐。吴国光正是这样一个人,他非常喜爱自己研究的领域。他说:“我对输血医学非常感兴趣,这是一个新兴的生命学科,以前也没有得到医学界的足够重视,以为它的技术含金量不高,因此发展也很缓慢。随着科学进步和新的医学观念的产生,以前旧的看法也已改变,为了探索血液奥秘的需要,这里面可研究的课题非常之多,要做好也并非那么容易。我心里一直希望我们中国能够做得更好一点,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他感到高兴和振奋,每一次新的发现也意味着他事业在一点点地向前进步。犬的发现自然令人兴奋和鼓舞,而一些小的发现也具有极特殊的意义。在深圳的一次无偿献血时发现罕见的“类孟买血型”令吴国光记忆犹新,
  一位男青年在无偿献血时被发现血型是极其珍稀的“类孟买血型”,随后吴国光对他的全家人进行血型鉴定,他的父亲是B型,母亲是A型,而他的哥哥和弟弟也和他一样属于珍稀血型,但小分型(特异性)上又有所不同。这是深圳市民中首次发现的:‘类孟买血型”,而且,像这样几个人同是珍稀血型并特异性有所差异的家系,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发现。
  
  最初血液中心在对这位男青年的血液进行鉴定时,确定为O型,后来,当他捐献的400毫升血被送到一家医院准备输给患者,医院在输血前的交叉配型却不成功,于是这400毫升血被送到了深圳市输血医学研究所的血型参比实验室,血型参比实验室再次对血液进行正定型和反定型,结果两次鉴定的结果确实不一样:正定型为O型,而反定型却是AB型。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引起吴国光的高度重视。于是,血型参比实验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