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众人的火炬

作者:朱建信




  2007年1月8日至12日,大型国际合作科学实验项目AMS02的新年度首次技术交流会在位于休斯敦的美国航天局举行,会议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美国、中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家的一百多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山东大学的栾涛教授就山东大学所承担的热控制系统结构测试件(STA)的整体设计、优化和制作过程作了主题报告。栾涛教授通过翔实的设计数据、生动的实物图片和工作实景,用流利的英语向与会科学家介绍了山东大学AMS02团队的工作成果。
  71岁的丁肇中教授精神矍铄,在栾涛教授做报告的过程中神情专注,凝神倾听,在某些节点上频频点头,表示他对山东大学团队的赞赏。而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物程林教授此时并不在场,他留在了国内,因为他相信他的同事,同时对这支团队的战绩充满自信。栾涛教授的报告结束后,与会的各国科学家对山东大学团队的工作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AMS02最终要搭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国际空间站,因此美国航天局专家和官员的意见显得至关重要。美国航天局的专家和有关官员在对山东大学设计制造的热控制系统结构测试件进行了认真评估后表示:中国山东大学的设计完全没有错误。以此为标志,山东大学在AMS02实验中所承担的全部工作都已临近尾声……
  
  1
  
  新闻摘要
  2004年2月29日应邀来山东大学访问的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与展涛校长签署合作协议,山东大学正式加盟世界尖端科研项目之一的AMS02太空实验。出席签字仪式的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表示,这样的国际合作项目是为山东省、为中国、为全人类做贡献,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4年3月10日,山东大学校属独立科研机构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程林任主任,栾涛任副主任。以程林为首席科学家的山东大学AMS02项目组,代表山东大学承担AMS02项目热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任务。
  2004年6月28日,在位于山东大学南校区的热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程林向丁肇中汇报山东大学AMS02项目组的最新工作进展。这是丁肇中第二次听山东大学项目组的工作汇报。第一次是4月下旬,展涛校长和程林教授首次以项目成员的身份赴日内瓦参加了由丁肇中亲自主持的实验项目技术交流会,会上山东大学AMS02项目组汇报了团队组建之后,承担的工作已迅速展开,实验室完全可以满足相关设备的试验和加工。会议期间,山东大学团队与参加会议的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山东大学团队在日内瓦的第一次亮相博得了有关各方的首肯。据熟悉丁肇中的人说,要得到丁肇中的称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对山东大学团队组建后的首次工作汇报,丁肇中给予了充分肯定。那次会议使一个新的名字——SDU(山东大学),以工作稳健、严谨高效,给所有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程林就上次日内瓦技术交流会之后山东大学团队的工作情况向丁肇中作了详细汇报,其中包括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所承担的研究设计任务的进展。程林的表述条理清晰,从容不迫,平和的表述中透着谦逊、自信和内敛的激情。汇报结束后,丁肇中在程林的陪同下参观了实验室。程林向丁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设备,以及它们将在完成相关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参观完毕,对赞誉之辞一向惜字如金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说:不错,很不错。你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建起了非常好的实验室,而且有了一支优秀的团队。
  山东大学加盟AMS02实验项目,无论对山东大学还是对丁肇中教授本人,都不是心血来潮之举。在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前的当年1月下旬,展涛校长应丁肇中邀请赴日内瓦参加了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召开的AMS02项目技术交流会。展涛师从潘承洞院士,24岁获博士学位,在数学数论领域卓有建树。他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技巧和现代数学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2000年。原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并入山东大学,年仅37岁的展涛出任新山东大学校长,成为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长。展涛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出任校长后提出了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他从规模浩大、集各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AMS02实验项目上看到了一个机会:如果山东大学加盟该项目,一定会提高本校的国际化水平,锻打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而丁肇中之所以邀请展涛参加AMS02技术交流会,表明他和山东大学的合作意向已在心里萌生。会议期间,展涛和丁肇中就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心有灵犀,后来合作协议的签署可谓水到渠成。
  AMS02是丁肇中教授领导的大型国际合作前沿科学实验,这项实验之所以叫AMS02,是因为此前还有一个AMS01。
  人类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批批智者在心灵的烛照下,对未知领域不断探求的过程,他们在不懈的追寻中创造了科学和文明。1922年前苏联数学家佛里德曼、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相继提出了原始宇宙爆炸学说,其后美籍俄裔天文学家伽莫夫和他的同事又进一步发展了该学说。“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在约150亿年前温度和密度极高的物质状态的爆炸中产生的,在爆炸后的膨胀过程中产生了电子、质子、中子,太阳、地球等天体由此形成。按照大爆炸学说推演,宇宙产生时物质与反物质具有对称性,即在数量上应该是均等的。四年后,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用自己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严格推导,提出了反物质理论。
  反物质或叫反宇宙,果真存在吗?这个命题令许多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法释怀。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航天局曾设想将一个磁铁探测器送进太空寻求答案,后因冷却系统等一些高难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巨大的耗资也令人生畏,最后不了了之。90年代初,甚至更早些时间,一个具有汉民族血统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一次散步中灵光闪现,决心就反物质是否真的存在进行一次太空实验,此人就是丁肇中。不久后丁肇中向美国航天局提交了一份报告,美国航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充分论证,随即与丁肇中签订了合同,一项由丁肇中领衔、多国科学家联手合作的太空实验由此诞生,取名为AMS(Alpha Magneic Spectromter阿尔法磁谱仪)。1994年该项目启动,1998年6月,AMS01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搭乘“发现号”进入太空,十天后回到地面。AMS01的太空之旅,使人类掌握了磁体探测器在太空中运行的基本技术。寻找反物质、暗物质,解开宇宙爆炸之谜等最重要的课题是AMS02的任务。
  和AMS01相比,AMS02将使用更多、更尖端的技术,总重量达7吨之巨。该实验是人类即将送入宇宙空间的第一个大型科学仪器,也是安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唯一一个大型科学实验,目标是精确测量高能宇宙线的能谱,寻找反物质、暗物质,以解宇宙大爆炸和地球诞生之谜。它将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三到五年,假如发现了反物质等科学家预想的东西,一个巨大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