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9期

《文化人影记丛书——萧乾》序言

作者:文洁若




  忆昔时烽火沧桑笔底春秋久已流传不朽
  乐晚岁优游文史年登九十堪称福寿全归
  
  萧乾去世后,我国著名书画家启功大师在追悼会上献上这幅挽联,是对萧乾追求真理、勤奋笔耕的一生之真实写照。
  萧乾生前,启功先生还在名画家高莽于一九九一年所画萧乾像上题过一首四言诗:
  
    作家在家,有暇无瑕。
    一挥十载,饱学五车。
    年登大耋,名满天涯。
    吾乡之望,祖国之华。
  
  这本影记试图用一百多幅照片反映萧乾不平凡的生涯。在一九六六年的“红八月”中,他的照片资料大量遗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的朋友们陆陆续续替他找回一些。例如放羊的那一张,就是老友陈紘送还给他的。影记里,所选用的照片,有相当一部分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
  萧乾出身贫寒,靠半工半读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灾难深重的现实社会,使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写作,用笔鞭挞现实中的污秽和丑恶,讴歌真、善、美,探索人生和理想。抗战初期,他以笔为武器,加入民族保卫战的行列,写下《刘粹刚之死》《血肉筑成的滇缅路》等激情洋溢之作。自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六年,他度过了自己记者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一九四四年盟军在诺曼底开辟第二战场时,萧乾是第一个也是惟一的随军中国记者。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中国又陆续派了几个驻欧战地记者。在前线活动的有萧乾等六人。萧乾随英军驰骋欧洲战场,并随美国第七军挺进莱茵河,目睹了第三帝国的崩溃。他从欧战前线向国内发回的《到莱茵前线去》《南德的暮秋》等战地报道及特写,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军民。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于一九五一年写的长篇通讯《在土地改革中学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毛泽东主席看了此文,当即写信给胡乔木同志,称赞“写得很好,请为广播,发各地转载,并可出单行本”。同年,他在土改中写的报告文学集《土地回老家》,被译成十一种文字出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变。自一九五七年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被迫封笔达二十二年之久。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萧乾的忘年交傅光明,通过他大半年的辛勤劳动,萧乾在九十寿辰的前一天看到了新出版的《萧乾文集》十卷集。据傅光明同志的统计,“从字数上算,他在一九七九年复出文坛以后,到一九九七年这十八年所写所译,差不多是他从一九二九年发表处女作到一九五七年被划为‘右派’的二十八年里所写所译的两倍。”这段话正好说明,改革开放的盛世何等深得人心。就拿这本影记来说,一九七九年以前的照片占五十八张,每年平均不足一张,一九七九年以后的则占五十二张,每年达两三张。
   二○○○年五月二十日
   (本书即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