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书屋絮语

作者:澧 人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抑制住那种想让人知道的冲动。许多人本想做好事,但一念及预期的影响难以坐实,其兴趣便大打折扣。
  电视这种媒体最擅长利用人们的上述心理。你想通过做好事而留名吗?那好办,无非是我搭台、你唱戏罢了。于是,观众便有幸看到各种义行善举被展示、被宣扬。金钱是现代社会表达爱心的主要手段。每逢捐助活动,数额不菲者常常弄出一张放大的支票在台上来回展示,数额较少者则像投票那样将钞票插进募捐箱。结果是引来阵阵欢呼,一桩好事便这样做成了。当中自然少不了遴选代表讲话,虽然他们表示做点好事算不了什么,但都生怕忘记了亮明自己的身份。如果是代表单位的话,那就更不能有半点闪失。
  尽管当众捐款属于明显的施舍,但因为是施主同意并且乐意的,所以也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凡事都有例外,社会上也确有做好事而不愿被曝光的。而不少电视台却热衷于将那些人“挖”出来亮相,这就有些费解了。我时常想,让做好事的人淹没在大众中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干嘛要像公安局破案一样穷追不舍呢?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原则用之于他们,怎么想来都觉得别扭。
  做好事是否也存在一个隐私权的问题?恕我孤陋寡闻,我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以侵犯隐私权为由,阻止或者起诉媒体将自己的善举曝光的事例。
  古人云:“善忌阳,恶忌阴。”意思是说张扬地做好事和阴毒地做坏事,都是为人之大忌,前者邀福无多,后者贻害甚烈。可揆诸现实,大多数人又难认这个理,倒是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深有感触。由此一来,对做好事被传开的渴望与对做坏事被发现的规避便具有了同等的情感强度。
  人性的可悲之处还在于,不少人懂得以正面手段达到反面目的。他们做好事不过是为做坏事涂上一层保护色。这与真廉者不立廉名,而立廉名正所以为贪的道理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