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海客谈瀛洲:帝制时代中国的西方形象

作者:周 宁




  〔13〕马欢随郑和出洋前就研读过《岛夷志略》,下洋经历证明了汪大渊"所著者不诬"(见《瀛涯胜览》序文)。但《瀛涯胜览》只记了二十个国家地区,远不如《岛夷志略》广博。《星槎胜览》多处抄袭《岛夷志略》,记载少而零乱,更不如《瀛涯胜览》。至于《西洋番国志》,除了"行文瞻雅"一些外,内容与《瀛涯胜览》大同小异。
  〔14〕冯承钧:《中国南洋交通史》第九章《元代之航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5〕《声教广被图》和《混一疆理图》均可能在汪大渊生前问世,汪大渊生于1311年,约逝于明初。
  〔16〕(英)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154~155页。在第155页注释中李约瑟指出,"无论是伊德里西或是伊本 · 赫勒敦(IbnKhaldun),都没有提到亚速尔群岛;而在朝鲜的这幅1402年的世界地图中却绘上了亚速尔群岛,这是很不寻常的,因为亚速尔群岛直到1394年以后才被葡萄牙人再次发现,而且直到1430年才为大家所周知。"
  〔17〕参见拙文《中国的马可·波罗--列班·扫马西行研究》,《国际汉学》第九辑,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18〕张星烺编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中有关大秦或拂菻的考证,中华书局1977年版。
  〔19〕参见《剑桥中国秦汉史》第六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20〕见《隋书》(《裴矩传》卷六、《铁勒传》卷八十四、《波斯传》卷八十三)。《大唐西域记》卷一"拂 菻国"、慧超《五天竺国传》中"大拂临国"与"小拂临国",译音不同,所指大概都是指拜占庭帝国。
  〔21〕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或拜占庭帝国继承地中海文明传统,君莅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这座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帝都,在希腊人那里叫作(Stambolin,或Bolin)斯丹波菻或波菻,在阿拉伯人那里称为伊斯坦布尔(Istambul),在西班牙人那里称为艾斯丹波里(Estomboli),在土耳其人那里称为斯坦布尔(Stambol)。唐宋时代的中国所称"拂菻",可能是从突厥语转译Bolin音。公元568、576年,拜占庭帝国的使者两次出使西突厥。拜占庭使者讲的是希腊语,Bolin或Stambolin,从希腊语而突厥语,由突厥语而汉语,就成为拂菻。汉译名有两种方法,或按音节全译,如音节太多,则译尾音或其中重读的音节,如Samar Kant(撒马尔罕)译为康居,Alexandar译为犁靬或迟散。另有说法认为拂菻与佛郎机同源,是Farang(法兰克)译音,波斯人称欧洲各国为Farang。参见张星烺编注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第41~42页。
  〔22〕谢肇淛:《五杂俎》卷四,中华书局1996年版。
  〔23〕〔25〕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31、130页。
  〔24〕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册三十三:"交趾西南夷",第47~48页,四部丛刊三编史部,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26〕广东碣石总兵陈昂奏曰:"臣遍观海外诸国,皆奉正朔,惟红毛一种奸宄莫测,中有英圭黎诸国,种族虽分,声气则一,请饬督抚关部诸臣设法防范。"《清朝文献通考·四夷考六》卷二百九十八,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
  〔27〕杨光荣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八,"海防",第22~23页。
  〔28〕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50页。
  〔29〕参见《康輶纪行》卷五,第1页。
  〔30〕What is Philosophy?By Deleuze and Guattari Trans,By Hugh Tomlinson and Graham Burchel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4 pp.201~ 202.
  〔31〕阿尔杜塞研究意识形态的意义时使用"想象"imaginary以避免传统的认识论的真假之分,他说意识形态是"表现系统包括概念、思想、神话或形象,人们在其中感受他们与现实存在的想象关系"。参见Reading"Capital",by Louis Althusser and Etienne Balibar Trans Ben Brewster London Verso 1979"Introduction".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