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动物笔记(四)

作者:张 翔




  046.沙漠鼠的生存绝招
  
  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身体水分的含量与其他动物差不多,约占身体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哺乳动物),但在沙漠中却经常看不到一滴水,它们到底从哪里获得水分呢?澳洲沙漠里有一种老鼠,以植物种子为食,但在找到种子后并不马上吃,而是先收集起来放在洞穴里。这些非常干燥、渗透压高(高达四百至五百气压)的种子,就从洞穴里的砂或土壤吸收水分,老鼠等种子吸饱了水分之后才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有吃有喝。当然,沙漠空气中的水蒸气到晚上温度降低后,会在岩石裂隙或深坑中形成露水,这也是它们的水源之一。
  笔记:就饮食艺术与科学层面,不得不佩服鼠辈的能耐。这种生存的智慧实在让人莫及。作为领导者,懂得让别人发挥其潜能,然后为己所用,是一种绝高智慧。
  
  047.主子面前
  
  在阶级分明的动物群中,下层的雄性动物如何向上级表示恭顺是一门“学问”,其中它们有用的纯粹是肢体语言。例如,地位低的牦牛和欧洲野牛,在走近地位高的牛老大身旁时,会低垂眼睫毛,这样它们虽然看不到对方的“脸色”,但却绝不会受到攻击。地位低的野狼,在走近首领身边时,也会低下头来,将两耳往后垂,眼神内敛,做自我反省状,并将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如果地位低的动物“失礼”,被地位高的动物认为它心存挑衅,“居心叵测”,地位高的立刻会给予地位低的教训式的攻击。但只要地位低者再度表现出恭顺的模样,主子也会“见好就收”。
  笔记:所谓“奴颜婢膝”,非人类所独创,而是动物社会中的天然法则。官场上,只是以语言、文字使之更上一层楼而已。仕途惟艰久已见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举凡拍马、迎逢、颂德、送礼、揣摩上司之意等等,仕而优者不可不学也。
  
  048.兜蜥的逃命方式
  
  全世界共有三千多种蜥蜴,其中有一种兜蜥只见于澳洲。兜蜥身长约六十公分,因在脖子四周环生着像围兜一样的薄膜而得名。这层薄膜平时整齐地伏贴于颈下,遇到敌人,兜蜥会抬高头部,张开嘴巴,颈子下面的薄膜就突然像自动伞撑将开来。膨大的外环罗列着尖刺,看起来威猛无比,敌人常被这唬人的气势所吓住。其实兜蜥只是在虚张声势,当敌人一时怔住还来不及反应,它就乘机一溜烟逃走了。兜蜥生性胆小,毫无攻击能力,端赖这层虚张声势的兜膜来保护自己的。
  笔记:虚张声势是一种常见的防卫方式,但能逃得走,才是最有效的保命秘诀。在战术上,当部队撤退之前,也时常全面发起有限度的攻势,但绝不恋战,其真正之目的还是脱离战斗。
  
  049.迟来的歌手
  
  “夏日歌手”雄蝉,常攀伏在树枝上,不停地振动鼓膜,发出嘹亮的鸣叫声,为的是吸引雌蝉来交尾,急躁地想完成自然所交付的使命。但也难怪它急躁,因为其生命只有一个礼拜而已。蝉的生命虽然这么短暂,它的蝉虫却在土中要度过非常漫长的不见天日的“童年时代”。刚孵化出来的蝉虫,像蚂蚁一样小,很快钻入土中生活,这一钻入,少则一年,多则长达十七年(随种类不同),才能“出土”羽化为蝉。但“重见天日”的时段却又如朝露般的短暂,难怪它们要尽情地歌唱。
  笔记:人间自亦有这种“大器晚成”者。天下名驹不多,伯乐更少。时势造英雄,没有大时代,英雄怎有用武之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奋斗终至极点,然志得意满之余,却面对的是满足后的空虚与殊途同归的无奈;七天的嘹亮歌声来自十七年的沉潜酝酿,正是急躁忧愁与苦闷的呐喊。
  
  050.平均主义的蚂蚁
  
  蚂蚁有分享食物的美德,当工蚁在路上发现糖水后,它会吸饱立刻回巢,利用嘴对嘴的反刍动作,将糖水吐一些出来给它遇到的同伴。社会生物学家威尔森为了研究这种食物分享的程度,以用放射性物质标识的糖水喂一只黑蚁,然后用特殊仪器追踪这种放射性物质在蚁群中分布的情形。令他惊讶的是,一只工黑蚁带回的糖水,在二十四小时内,已遍及巢中所有工蚁的体内。当时间延长到一个星期时,这种放射性物质几乎是“等量”地平均分布在巢中所有蚂蚁的身上了。
  笔记:蚂蚁王国是平均主义者的理想梦土,每一只蚂蚁的生产所得都属于全族群共享。但蚂蚁的这种美德显然不是来自后天的环境,而是来自遗传基因;实践世界大同的理想,武力、制度都无济于事,除非发挥世人真诚的良知。这是大同主义者罗素和泰戈尔早已洞穿的。
  
  051.矛盾与统一
  
  有“沙漠之舟”美号的骆驼,以耐渴和耐热而知名,在炙热的沙漠中行走,可以数日不喝水,也很少流汗。对沙漠中的动物来说,流汗是一种两难,因为它虽具有散热功能,但却也会失去水分。骆驼的驼峰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人认为驼峰可能是贮水的,但贮存的其实是脂肪。骆驼把应分散在全身各处皮下的脂肪都集中在背上的驼峰里,皮下没有脂肪,不必流汗也容易散热。而在挨饿的时候,就以驼峰里的脂肪来化为能源,在长时间没水喝时,甚至能将一部分脂肪转化为液体。因此,“变瘦”的骆驼指的应该是驼峰像一干扁皮囊的骆驼。
  笔记:过分强调平均,是不务实的平等。要解决矛盾两难的问题,“集中”往往比“平均”来得有效、有利,战场上、商场上、政坛上常用得上。
  
  052.精明的鸟类
  
  鸟类是有羽毛保暖的温血动物,它们的皮肤成了虱子、跳蚤等寄生虫的“天堂”。因此,鸟类身上常有多种让它们烦恼的寄生虫,虽然有时候它们会抬起双翅,用喙去清理羽毛根部,挑掉寄生虫,但效果有限。有些鸟类就请蚂蚁来替它们驱虫,方法是蹲在蚁巢上,故意去激怒蚂蚁,蚂蚁就爬到它们身上,在它们羽毛下的皮肤上乱叮乱戳,虱子和跳蚤就有了池鱼之殃。更妙的是,愤怒的蚂蚁会分泌蚁酸,而蚁酸就成了这些鸟类求之不得的“杀虫剂”。在蚁酸的扫荡下,虱子、跳蚤等就是不死,也只剩了半条命。
  笔记:引来外敌,经常是为了对付内部无法排除的敌人,或者是为了转移视线。但自身必然要付出相当之代价,更要先权度“请神容易送神难”的严重后遗症。
  
  053.黄蜂和苛政
  
  有一种黄蜂(种子黄蜂),将细长的产卵管直接插入冷杉球果,将卵产在球果内的种子里。幼虫孵化后,就以冷杉的种子为食,渐渐肥胖的身体塞满种子的外壳,并在里面化蛹蛰居,等到春天来临,球果裂开,它们才破壳而出。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另有一种黄蜂(寄生黄蜂),产卵期较晚,它们耐心等待冷杉球果裂开后,爬进种鳞之间,在种子外壳上咬一个洞,吸食寄居其内种子黄蜂的体液,先获得必需的蛋白质,然后在已死的种子黄蜂幼虫边产下一枚卵,孵化后就以身边的种子黄蜂幼虫为食物。
  笔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吸别人的血,自然另有人想榨干你的油,寄生常引来另一种寄生,谁的心最“黑”、手更“毒”,谁就是老大。“官由财进,狱以贿成,竞为奸谄,蠹政害民”,白道比黑道更毒,衙役是万民公敌。
  
  054.人定“顺”天
  
  自然界的动植物间,借着食物链的关系,而巧妙地维持着生态平衡。如果其中有某种动物遭受人为的迫害,则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使自然界的均衡受到始料不及的破坏。譬如由于老鹰、蛇及其他野生肉食动物的被滥捕滥杀,在缺乏天敌的情况下,导致松鼠的过度繁殖。这些松鼠便四处啃咬树皮,特别是人们辛苦种植的杉树。杉树即因菌类感染或水分难以向上输送,而逐渐枯死。
  笔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拓荒者初到新天地,见猛兽逐食食草动物,深感残忍不仁,遂“替天行道”大量猎杀。肉食者绝灭,食草者于“天堂”无限量繁殖,啃光了草、喝干了水,草原变沙漠、沙漠成坟场;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每一举动,在连锁反应之后,必然反弹至人类身上,而这通常又是得不偿失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定“顺”天,顺应自然就是天道。
  同样,政府一个新政策的施行,必定会造成某些“连环效应”,其影响之广,为政者不得不深思熟虑。其中之利害权衡,非一朝一夕所能周全考量,只“救火”的政策粗糙不堪,令人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