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经典:《茶花女》

作者:余凤高




   演出前,威尔第就曾提到演出时需要注意的某些事项,剧院经纪人拉西那在1月11日的备忘录中强调:“大师威尔第先生希望、要求、拜托我们,务必让他的歌剧《茶花女》的服装维持当代的式样。”可是主事者怕激怒某些行为不端的观众,为减轻可能出现的舆论压力,把服装改成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的穿着。这可不是浪漫主义时代,恰恰相反,是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和若望·拉辛(1639~1699)等古典主义剧作家的时代。这怎么会适合浪漫主义时代观众的口味呢?
   更主要的是薇奥列塔的扮演者。
   在浪漫主义时代,对“病态美”的偏爱,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或时尚。肺结核病患者的病态的美,作为浪漫主义时代和社会的印记,读者和观众、听众的时尚,在文学、艺术家笔下被作为审美的特征得到了肯定。反过来,文学作品中的这种病态的女主人翁,如仲马父子的一位传记作者说的,又使得“肺结核和面容苍白如今获得了一种阴暗而又迷人的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时代和社会的风尚。
   范妮·萨尔维尼·多娜特利(Fanny Salvini-Donatelli,1815?~1891)是意大利的女高音歌唱家。她1839年在威尼斯的阿波罗剧院(Teatro Apollo)登台首演罗西尼的二幕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1842~1843年她去威尼斯在威尔第手下出演《纳布科》(Nabucco),获得了成功。以后在周游欧洲后,她于1858年在巴黎和伦敦最古老的、也是英王查理二世特许的皇家剧院特鲁里街剧院(Drury Lane Theatre)演出。法国作曲家兼评论家赫克托·柏辽兹和其他许多批评家都对她的歌声作了很高的评价,说它“奔放、柔顺、有表情,剧中的角色很相配”。只是让这位女高音歌唱家来再现薇奥列塔是否适合观众的浪漫主义审美标准?
   不错,这位老演员的演技是无可挑剔的,演出时,她获得的掌声也比其他演员多。惟一遗憾的是她长得不漂亮,更主要的是她“正好一百三十公斤”的身体,实在太魁伟了。因此,她绝不是当时观众心目中的茶花女薇奥列塔。
   实际上,对这个问题,演出之前威尔第就已经注意到了。皮亚维事先就曾向剧院当局表示:“大师一再强调,《茶花女》女主角的人选必须年轻,身材优美,而且要唱得带有感情。”皮亚维的脚本也写到了女主人公的“病态美”。歌剧第一幕一开始就强调了这一点:薇奥列塔刚唱完“朋友们,今夜属于我们,今宵给我们无限欢乐,快把欢乐的酒杯斟满吧!”就有朋友提醒她:“(饮酒)不妨碍你的健康?”随后对唱中又一次次提到她“在医院里养病”、“又病啦?”“你又病啦”等等,以后对此也陆续有所表达。演出前威尔第甚至还收到一封匿名信,说如果不更换这些演员,首演可能会遭惨败。作曲家很明白这一可能性,这使他深感绝望:“我知道!我当然知道!我会让你看到这个结果!”他甚至威胁要解约。可是无法更换演员,于是结果正如他所料。
   一位目睹这场演出实况的作者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当那天晚上过于肥胖的薇奥列塔,原来是剧院医生宣告需要减肥的萨尔维尼·多娜特利夫人时,威尼斯的观众们发出了一阵阵的哄笑。
   音乐理论家欧内斯特·纽曼在《大歌剧》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演出实况:
   观众对前半部分的反应还好,但到第二幕中间瓦列西唱到“在那普罗旺斯地方……”时,全场为之哗然。第三幕更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观众面对着魁伟肥胖的萨尔维尼·多娜特利,简直不相信医生的诊断:受尽肺结核折磨的薇奥列塔的生命只剩下几个小时了。
   显然,失败绝不是作曲家的错。很快,“时间就证明”,《失足者》即《茶花女》是歌剧史上少有的一部完美无缺的杰作。一年后,1854年5月6日在威尼斯的一家规模较小的圣·贝内德多剧院(Teatro San Benedetto)演出时,换了另一个剧团,又换成比较瘦削的演员来扮演薇奥列塔,就获得极大的成功。随后,从1856年起,歌剧先后在伦敦、圣彼得堡、纽约、巴黎上演,始终都受到广泛的欢迎。如今,一个半世纪以来,像小说《茶花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畅销书一样,歌剧《茶花女》也已成为世界各著名歌剧演员和歌剧院的保留剧目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