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2期

钱基博为人取名及其他

作者:钱之俊




   杨绛先生曾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方遯翁是个复合体。读者因为他是方鸿渐的父亲,就确定他是锺书的父亲,其实方遯翁和他父亲只有几分相像。”〔21〕这“几分相像”会不会有他父亲喜欢引经据典给子孙取名的“渊源”呢?
  
  注释:
  
   〔1〕杨绛:《我们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88页。
   〔2〕〔3〕〔17〕李洪岩:《钱锺书与近代学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11、25页。
   〔4〕〔11〕〔12〕〔18〕〔21〕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175、176、176、170页。
   〔5〕〔20〕钱锺书:《围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4、123~125页。
   〔6〕《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疏:“‘幼名,冠字’者,名以名质,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7〕钱锺书:《管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5页。
   〔8〕〔10〕〔14〕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5、105、250页。
   〔9〕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212页。
   〔13〕根据钱基厚《孙庵年谱》里记载:“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申时,侄锺书生,叔兄出也。适有人遗父以《常州先哲丛书》者,故为命名曰锺书,小字阿先。以伯兄无子,奉父命,由伯兄夫妇携室乳养。”他的伯父据此也为他另取名“仰先”,字“哲良”。“仰先”,自然有“仰望先哲”的含义,大伯父由于是“长房无子”,对出嗣过来的钱锺书显然也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15〕《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下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7685页。
   〔16〕李洲良:《古槐树下的钟声——钱著管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19〕[马来西亚]萧遥天:《中国人名的研究》,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62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