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李瑞清与琼瑶祖父陈墨西的师生情

作者:王炳毅




  台湾言情小说家琼瑶(陈喆)的作品红遍海内外,久盛不衰,由她的小说《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改编的多部电视剧更是吸引了千百万观众,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很多人并不了解琼瑶祖父陈墨西与南京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他与“清道人”李瑞清真挚的师生情更是鲜为人知。
  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晚号清道人、玉梅花庵主,戏号李百蟹,江西抚州人,1867年生。他的学识渊博,于旧学、新学均有功底,青年时代他的书画就有了名气。二十六岁那年,李瑞清中举,次年(1894年)又中进士,入翰林院,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改授道员外放江苏,出任南京的两江师范监督(相当于校长)兼江宁府提学使、布政使。李瑞清本性情中人,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他重操守,重身教言教合一,乐于扶持后辈,在师生中享有较高声望。1903年,两江师范又招进一批学生,共七十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学生便是陈墨西。陈生于1869年,仅比校监督李瑞清小两岁,湖南衡阳人,出生于渣江乡书香门第;父亲陈维之曾中进士,同治年间任过江西九江知府,思想较开明进步,不幸病故于任上,致使家道中落。陈墨西在家乡以教私塾为生,他不甘困守家乡,遂用教书多年积攒下的一笔钱,前往南京求学。1903年,三十四岁的陈墨西考入两江师范成为李瑞清的大龄学生。他对年龄相仿的李瑞清执弟子之礼,甚为恭敬,每见面必行鞠躬礼。陈墨西的旧学功底本就不错,能诗善文,但他仍常将自己所作的诗文呈送李瑞清批改,回住所后再详加品味揣摩。当然在思想上,师生之间存在分歧,陈墨西支持戊戌变法,同情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反清排满活动,私下常阅读《申报》、《警世钟》、《苏报》等进步报刊,而李瑞清则对风雨飘摇中的清廷保持忠心,对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清末维新党人极为反感,批评颇多。但李瑞清对学堂中的激进学生并未采取开除等严厉措施,只是偶加“申斥规劝”而已。大约李瑞清也意识到大清皇朝在经历了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侵京津和甲午中日战争等重大灾患后已难以维持,加上朝政腐败,败亡之象日见明显,不免心境凄惶,充满矛盾。那时,革命党人赵声经黄兴引荐也在两江师范任教员,他在校内秘密宣传反清排满,发展同志,他创建的革命同志会中就有大龄学生陈墨西。陈比赵声年长十二岁,虽拙于言词,但为人忠厚、稳重,有一股子湖南人的倔劲。陈墨西暗里为校中革命同志会保管内部文件,传递消息,将一应秘密文件藏于住在清凉山下的姑表兄家;他还跟着赵声、阮德山等人前往莫愁湖畔水亭与从日本回国从事反清活动的秋瑾会面。秋瑾是光复会骨干,她来南京是向已是金陵巨富的绍兴前辈同乡辛汉劝募革命资金,陈墨西对她自是钦佩。两江总督端方已注意到两江师范内的“乱党活动”,两次行文校方,令予查办。1905年秋,端方还派出一队宪兵和骑警前往四牌楼校本部抓人,赵声闻讯而逃,陈墨西等二十余师生被拘押。李瑞清很不安,出面交涉,并作担保,促使当局几天后放人,定为“取保候审”,后不了了之,这是他的开明宽容之处。
  陈墨西1907年从两江师范毕业,东渡日本留学,在大阪由黄兴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且成为会员中的积极分子。辛亥年,陈墨西回国赴甘肃兰州,参加领导反清起义,曾担任临时军政府教育司司长,后又与革命党人黄戍领导甘肃的讨袁之役。1916年,陈墨西与黄戍一起南下广州,效力于广东革命政府。1920年,陈墨西在广州惊闻师长李瑞清病故于南京,不胜悲伤,特发唁电;打听到李瑞清后人生计艰困,被迫出售家藏古玩字画多件,他心中难安,汇四十银洋至南京旧日同学伏子明处,托其转交恩师家属。过了三年,陈墨西升任广州大元帅府咨议,继而又兼任政治参议官,在孙中山身边工作,二度跟随孙中山北伐至粤北韶关,还曾出任惠阳县长。在广东时期,陈墨西与湘籍国民党军政大员谭延闿、程潜、鲁涤平等人交往甚多。1926年北伐军兴,陈墨西担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顾问参与军机筹划;国共分裂时,他出于对蒋介石的不满,借口“家母过世,回家乡守孝”脱离了军界,在家乡以教书为生。因家中田少人多,负担过重,实难以维持,数年后迫不得已,遂给已在南京当上国民政府主席的同乡故友谭延闿写信求助。月余后,谭回信邀陈墨西赴南京,盛情款待并拟安排他去政府教育部任司长或督学。但陈墨西却不愿当官,宁愿教书。谭延闿也就依从,推荐陈去建邺路上中央政治学校教国文,待遇尚可。陈墨西安顿妥当后,即在城里寻找李瑞清后人,几经周折,在升平桥找到师长次子李以新。他并无专长又因贪杯丢了公职,困守寒舍,患病在身都无钱诊治,妻儿均面有菜色,令陈墨西好生不忍,遂予以资助,以解燃眉之急,还劝李以新不要再低价出售家父所作的字画精品及家藏字画文物。李以新感动之余取出父亲旧日所用之一方极珍贵的“七星伴月”古端砚相赠以表心意,但被陈墨西婉言相拒,令他稍感心安的是恩师其他两个子女(一在上海,一在南昌)生活尚安定。陈墨西在南京执教四年,对李以新一家照顾颇多,常前往探视。尤为难得的是四年里年年清明,陈墨西必与汪东等旧日同学相约去南京牛首山上为师长李瑞清扫墓,恭行学生祭拜之礼,并在墓前吟诗填词,以抒悼念之情。那时陈墨西已年逾六旬,登山已气喘吁吁,犹严守尊师之传统礼规。1932年秋,陈墨西因谭延闿已辞世年余,受政校中陈果夫、陈立夫势力排挤,被迫辞职,为养家糊口计,他去杭州投奔时任浙江省主席的原北伐军第二军军长鲁涤平,任省府挂职参议。三年后鲁病故,陈墨西失去依托只得返回衡阳家乡,仍以教书为业。其清白家风一以贯之。解放前夕,陈墨西儿子陈致平(即琼瑶父亲)和陈道去台湾。陈墨西因年事已高不能再教书,生活上出现困难,特给旧日在广州中央政治讲习班的同学黄克诚大将写信求助,经黄将军出面给王首道、周小舟等省领导打招呼,陈的家庭困难立即解决,并被安排为县政协委员。1956年他当选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1960年,陈墨西辞世于家乡,享年九十一岁。1989年5月7日,琼瑶偕丈夫平鑫涛返回家乡扫墓祭祖,在修整一新的祖父陈墨西墓道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此事轰动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