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小人陈经济

作者:石定乐




  尔后陈经济越来越大胆放肆地做小人,生活的起起伏伏都没有让他有过半点反省自责,反而更加无良无耻。他与书中其他那干帮闲蹭饭拆白的小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忘恩负义,忘得彻底,负得凶狠。收留他的岳父被他戴了绿帽,岳母被他告了官;共患难的发妻被他生生作践含屈死掉;帮衬他收拾与潘金莲偷情曝光后残局的舅父被他赶走;亲父尸骨未寒,他却宁愿先骗了寡母的钱走去娶女人,而置父亲的灵柩不顾;母亲因最后一点养命本钱被他拿去玩女人而被活活气死;日后他落拓做了叫花子,老者王宣可怜他出资让他做点营生,却被他屡屡骗钱;流离失所,他拜任道士做弟子,借此在道观中栖身,却“把任道士囊筪中细软的本钱,也抵盗出大半”,花在勾栏中;把他当作姻亲而为他娶妻安家的李守备反成了引狼入室。
  坏人、恶人和小人有点不同,坏人可以费尽心机作恶,恶人可以冷血行凶,但坏人恶人都还会有亲情感动,小人不同,亲情恩义都对他没有意义,还专门要变着法利用人的善良施害于人,没有半点不安不忍。对坏人恶人,往往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认知补缺或行为矫正而使其得到认知重建和行为重塑;但对小人,任何手段都不会奏效。
  我常常想,是什么因素让陈经济成了这么一个登峰造极的小人。
  他“自幼乖滑伶俐”(“这小伙儿,诗词歌赋,双陆象棋,拆牌道字,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也就是说好玩还会玩,那顶多是个问题少年罢了,而且他起初也在西门家园子里很认真过(“陈经济每日早起晚睡,带着钥匙,同伙计查点出入银钱,收放写算皆精”),可见机灵聪明不见得就一定会导致人变成小人。大约十来年前,我受人所托,为小孩青春期问题的困惑与一个专门研究青少年心理的学者谈过几次,印象特深的是他说:一个人对人生价值观的认知是在十岁前形成的,今后一般都很难改变。他还说,青春期的叛逆是人生一个过程,是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如果这个时期硬性压制会造成心理隐患。他还举例,说英国人似乎很保守,但恰恰英国对年轻人的放浪形骸是宽容度最高的,一旦进入职场或婚姻大门,这些少年轻狂孟浪就会收敛,举止俨然与主流和传统接轨同步了。他又拿日本做了个反面例子,解释了为什么日本的大男人、老男人喜欢援助交,并由此可以说明为什么很多出身贫寒的官员发迹后对钱财的贪敛程度显得不可思议,等等。
  我现在回想起这些话是因为写到了陈经济,正在捉摸他的小人人格形成成因。从书中可以推算出,陈经济来到西门家顶多十七十八岁,西门庆三十三岁死,陈经济以后又活了至少四年,在第九十九回被张胜杀时还不到二十七岁(“可怜经济青春不上三九,死于非命”)。十年里,一个怯生生来投靠的小男生便成了一个专拣软人欺负、只干下流勾当的混账小人。如果按照上面那位心理专家的说法,在他来到清河投奔西门前,他就已经有坏坯子了。但他不见得非要变成这么坏,他可以只是平庸、有点自私、有点色的普通男人。如果他来到西门家后,感受到真正的同情(西门不嫌弃他),被予以适当关怀(退一步说,西门庆把陈洪从充军流放名单中弄出来),得到点有启迪的教诲(岳父叫他风声小了就带媳妇回东京照顾娘亲),受到好的榜样熏陶(不被比他经历复杂多的莲呀梅呀的引诱教唆),受到及时惩戒和约束(不被允许再进后院)……他不会坏成这样。他来到一个环境,一个孵化人性中每一点恶之萌芽的环境,结果就使他成了这样。陈洪当年如果知道会这样,还会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到这里吗?
  “陈经济者,败茎之芰荷也。陈者,旧也,残也,败也。经,茎之别音。济,芰之别音。盖言芰荷之败者也。……至于陈洪,盖言残红。敬济与此中脱胎,岂非败茎之芰荷?”这是在第八十二回正文前张竹坡的点评。书中给陈经济安排的下场脱不了“因果报应”的俗套,其实小人的下场未见得这么差。恶人、坏人的结局一般不会好到哪里,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小人就不同了。他们因为无良无耻而能及时攀附,找到寄生护佑的依靠;他们又因为无畏无行而能最大限度利用一切资源为自己谋到相对最大利益。所以,他们多半能逃过一切手段的制裁,倒是被他们害过的人往往会很惨——因为小人做起事来是阴毒极致的。
  但看到陈经济那样形状了,还是轻松地叹口气。小人陈经济,应该这样死才合天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