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说“道”二则

作者:王 蒙




  “道”是怎么来的?
  
  “道”是什么?《辞源》上的解释主要是道路、方法与规律。《大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上的解释主要是:世界的本原和规律。此百科全书还特别注明:庄子认为,“道”是终极本原,是无所不载、无所不覆、自生自化的宇宙本体。
  这个说法或许会引起困惑,因为老子时期国人还不怎么讲世界或宇宙,没有关系,在老子这里,叫天地或万物万象也行。
  当然,“道”这个词并非老子首创,《诗经》里有“道”字,指道路。孔子也讲“朝闻道夕死可矣”,视“道”为价值之至尊。而老子还有庄子将“道”视为世界的终极本原、本质、本体,这是他们的独特思路。
  老子应该是从世界、天地、万物、万象的共同性出发来寻找“道”。哲学家的思维特点之一就是思考万物万象、思考万世万年。万物千姿百态,生生灭灭,那么它们有没有共同性呢?如果抓着这种共同性不就是抓住世界的牛鼻子了吗?抓住世界的牛鼻子,这对于一个哲学家一个智者来说,是怎样激动人心的事啊。
  老子反复讲的“道”的特质,其实就是万物的共同性。综其所讲,这种共同性应该是:
  一曰自然,自己运动,自己变化,不受外力,不受意志——不论是人的意志还是神的意志——的影响,不受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爱心或者恶意的左右。这是“道”的首要特色。无为呀、不言呀、朴呀、不智呀,都是从这个自然自行运动的特点衍生出来的。
  二曰变易,叫做逝,万物都在变化。因此不可鼠目寸光,不可只顾眼前,不可一意孤行,等等。
  三曰辩证,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祸福相依,尤其是有无相生。无必然会变为有,有必然会变为无,无中生有,有中变无。无与有,都是谁也摆脱不了的存在形式与变易规律。
  四曰阴柔。大道如巨大的阴户与子宫。柔弱而不是坚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五曰趋下,如水,向下流,自觉居下,居别人不愿居之洼地。
  六曰无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等。
  七曰惚恍,是集合形态、含糊形态、灵活形态;这与中华盘古开天地以及混沌假说有关。它甚至让人联想到宇宙生成的一些假说,例如星云说。
  八曰玄妙,其言甚大,玄而又玄,众妙之门,说明“道”是相当抽象深奥渊深的,是不可一蹴而就的。
  九曰宝贵,人之宝,人之保。得“道”则无忧无咎无伤无死地,失“道”则离灭亡灾祸大畏不远。
  其他还有些别的,但以以上九点最重要。怎么样命名这九点呢?曰“道”,曰本原、本质、规律也是本体。
  曰“一”,找了半天,悟了半天,就是找出悟出这个唯一的道、这个道的唯一、即“一”来。有了这个一,就一通百通,什么都有了。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国人好一崇拜一,我们讲一以贯之、始终如一、一如既往、一心一意、一心为公、从一而终,都是好话。其实别的都不是一,都是有一也有二也有三也有万物万象。只有无限大的“道”,才是一、唯一、同一、统一、合一。
  老子研究出一个“道”来,研究出“道”之唯一来。这首先靠寻找共同性,其次是靠寻找本原而来,即溯其源而得其道。
  许多宗教都富有终极关怀、终极诘问、终极眷顾,但宗教的终极关怀,倾向于去寻找终极的伟大的主,即世界与永恒的主宰、众生的尤其是人类的主宰主人。人们发现了一些有特异秉性的人,一些能创造奇迹的人,一些有使命感的人,他们是天使,是半神半人,是神的下凡,是有神格的人,是终极的“主”派他们来的,是此岸与彼岸的桥梁,是主的使者,如耶稣如释迦。最后,他们从神格的人终于成为众人承认的人格的神。
  而老子的功夫是思辨,不是寻找神——人,而是寻找神性终极性概念——即“名”,是逐步提升自己的理念、概念。比如有了天、地、人的概念,但是老子不满足,他上升到“有”与“无”的概念。不管他是天是地是人还是什么都不是,反正不是“有”就是“无”。尤其是老子认定,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有”都生于“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会生出“有”来。“无”是“有”的“无”,“有”是“无”的“有”。本来就没有的人,不存在无了不无了的问题与讨论。本来是无的人,压根没有出现过出生过的人和物,也不存在有的概念与讨论。例如我们不会讨论某个从来没有过的人什么时候会有。那么,在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人以前,或无天无地无人之后,这个世界还有什么?
  这又好比是寻找世上最大的数字、最高的高度、最深的深度、最长的时间、最早的起源、最远的距离……一样。一个最大的数字是X,那么必然还有X+1或X+X存在,而X+1或X+X>X,那么X+1+1或X+X+X+X一直相加下去或相乘下去,增加下去或积累下去,扩大下去,肯定会产生出一个∞,即无限大或名无穷大来。
  那么这个先于“有”而存在,先于“无”而存在,先于神与上帝与世界而存在的无限大、无限远、无限深、无限恒久、无限根本的本体、本质、本原、规律、道理、道路、方式是什么呢?老子说了,这个东西不大好命名,但一定要给它命名的话,它就是“道”。
  具体的事物人物生生灭灭,道却永存。具体万物好比树叶,都有萌芽、生长、发育、枯萎、凋落,但大道是树,是树根,是看不见的永远的与无限的大树。
  这样的思路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没有道这样一个驱动程序的存在,“无”与“有”,“天”与“地”与“人”,是永远也不会自行激活的。“无”是永远不会变成“有”的,“有”也是永远不会变成“无”,也就是没有这个“有”与“无”的区别的了,从而既不存在“有”也不存在“无”了。
  西方有所谓第一推动之说,从牛顿力学的观点,推论认定是上帝推了第一手,然后世界运动不休。而在老子这里,“道”起了永远推动的作用,既然是永远的推动、无限的推动,也就没有第一推动,正像没有最后推动,谁能为无穷大找到第一、找到开端,或者找到最后、找到结束呢?在无穷大的条件下直线就是圆周,“结尾”即是“开端”。因为结尾与开端都不存在,或者每一点每一处都是结尾与开端。“道”的存在虽然难以证明,但“道”的不存在却比较容易证伪。即是说,不存在“道”这样一种先验的道路、规律、本体的任何主张相对比较容易证伪。因为人们已经对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取得了共识,既然有世界也有运动,就有根本与根源,有原生与最初的运动与更初始的物质与能量……追根溯源,乃至于“道”、必至于“道”。
  终极不是一个实验室的概念,不是一个实证的概念,而是一个思辨的概念,想象的概念,是精神的高度自由的表现。终极如果不通向神学,就通向数学,就通向无穷大或趋向于零,或者,通向哲学的概念出现了,它就是“道”。
  至于“道”究竟是什么?“道”到底是什么?这是同义相问。因为如上所述,“道”就是究竟,“道”就是人们对于究竟的追问,“道”就是到底,“道”就是一路思考下去到了“底”以后的所得。按台湾著名国学家傅佩荣的说法,“道”所指的是“究竟真实”。“究竟”即“道”,“道”即“究竟”。“到底”即“道”,“道”乃“到底”。人们喜欢追问:最早是鸡生的蛋还是蛋生的鸡?老子说,是“道”大大地老远于鸡与蛋而存在,并生了鸡与蛋与一切。
  “道”也可能是一个过程,老子可以说是在探索它,你今天仍然在探索它。它可以是一个终极,老子没有达到它,你也不可能达到它,你永远摸不着够不着它,却永远向着它走去。
  “道”又是一个完成,到了“道”这里,你不能再从终极概念的制定上前进一步了。对于既往,“道”已经是无穷与终极了,因为你据所理解的起源,在无穷的远处。而对于未来,你在近于零的开端,因为未来更是无穷之远之大。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