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逝宴
作者:入泽康夫
因为专业的关系,入泽译有不少法国文学作品,并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在日本,入泽尤以翻译法国后期浪漫派诗人、小说家奈瓦尔的全集而知名。通过对奈瓦尔的研究,入泽关于诗歌创作手法的结构意识得到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人独特的诗风和诗论的形成。
入泽从大学时代即开始诗歌创作。从处女诗集《幸还是不幸》(1955)直至近作,其诗风始终拥有对于诗的虚构的一种独特的方法意识。诗人通过诗论明确主张“作者并不等同于发话者”,而从他那乍一看可谓破坏语言传达功能的手法中,也可窥见他对既成的诗歌语言的质疑,乃至向依托“说者”、“听者”和“情境”这语言三要素间关系而存在的传统概念所发出的挑战。二战后,日本的诗歌尤其是现代诗,被贴上了“难解”的标签。因此,入泽一面致力于修正这一本质性的误解,一面通过其自成一格的理论意识与创作手法,发掘诗歌语言在更深层次上实现现实主义、逼近更为深远的真实的可能性。《幸还是不幸》及《我出云 · 我安魂》等诗篇被谱曲传唱,即是诗人实践其独特创作理念的很好的成果证明。曾有评论家借《我出云 · 我安魂》对作者做出高度评价,赞美他始终在努力不懈地开拓前人未至的现代诗领域。诗人在理论上深入追求的轨迹,从诗论集《诗歌结构备忘录》(1968)、《奈瓦尔备忘录》(1984)和《和诗有关》(2002)中也可窥一斑。
另一方面,自1971年起,入泽和天泽退二郎(诗人、评论家、法国文学研究家)等人共同着手收集整理诗人兼儿童文学巨擘宫泽贤治的遗稿,参与编辑《宫泽贤治全集校本》及《宫泽贤治全集新校本》等,同时研究宫泽贤治的诗作,1999年因研究宫泽的贡献获宫泽贤治奖。
作为诗人,入泽的主要诗集另有《古老的土地》(1961)、《季节试论》(1965,获H氏奖。该奖项日本现代诗的新人奖,有诗坛芥川奖之称)、《我出云 · 我安魂》(1968,获读卖文学奖)、《死者群聚的风景》(1982,获高见顺文学奖)、《水边逆旅歌》(1988,获藤村纪念历程奖)、《漂泊的船》(1994,获现代诗花椿奖)、《入泽康夫〈诗〉集成》(1996)和《歌——遥远的冬日》(1997,两者合获每日艺术奖)以及这里介绍的《逝宴》(2002,获荻原朔太郎奖。原载2001年第4期《新潮》杂志)。
编者
“先我而去的蝗虫、甲虫”
还有你
和你们啊
看那!遥远的那边
时光被磨得朦胧
森林里
缀满碧绿闪亮的叶
中央的那棵槐树
是那样高大挺拔
它的下面
就是我们的
“酒宴”
※
思绪
总要回到那边
那酒宴
仿佛被巨物主宰着
尽管谁也没有看见
不论是你还是我
都在那酒宴中间
※
曾几何时
在北方的沙丘之上
在制盐小屋的门前
那降生出世的神灵
就是我
曾几何时
在朝日直射的乔木枝上
那依着身子
面向西方
几度放声高呼的猎人
就是我
曾几何时
在小岛的旁边
沼泽里
游着成群的八寻鳄
那脱了血染的甲胄
仰天而卧的年轻人
就是你
曾几何时
在波涛涌进的洞穴
那沿着石壁
焦躁地掩藏宝藏的海盗
就是你
※
在各自的路途上
我们相遇了
成了旅途的同行
有时
我们将瘦弱的肩膀
挨得很近
有时
我们前后相跟着
匆匆而行
(说起来
那时的我们
也许“旅行就是酒宴”
抑或“酒宴就是旅行”……)
在层层相叠的红云之下
我们不停地聊着
没有尽头的梦
时而
我们把同类的东西
看得如此不同
时而
我们把相异之物
看得毫无分别
※
不知你是否还没有忘记
我们曾喘着气
登上一道长长的石阶
它的顶上
一座神社已成废墟
两扇板窗亦被遗弃
朽烂的窗体半埋于泥中
通体的烂孔满目疮痍
在那窗门的把手上
插着一枝枯野菊
那女神的红带
飘过了
夕照的天穹……
※
我们是否
在无窗的木屋边
那潮湿异常的茅草下
相依着身体
仔细地聆听
僧侣们
那不合时节的声音
※
朽烂的枯骨
据说出土已有数十载
那额骨上残留的青黑污迹
究为何物?
百年的栈桥
卧于不变的河港
那黎明时狼似的嚎叫
缘自何方?
谁能相告
在炎热的坩埚底部
那夜
为什么
竟也能始终地
如萤火虫一般
不眠
(我们关心的事情
并非总限于一桩
这一点
自然也不用赘言)
※
看!流过野地的小河上
那粗劣笨重的水车
看!那沉重古老、始终不变的
栗子剥壳器
它们
把我的梦想
唤入了器械之中
收获
洗净
只在顷刻之间
“美丽的姑娘啊
请不要忘记
哪怕只是短暂地忆起
想想那渐渐远去的我们
从北山吹下的风
撩起了
腮边的胡须
想想我们那黄色的旅程
从起始到终结
漫长延绵
想想我们最终的结局吧
裹着尘埃
倒在路边
永远地安息”
※
当我们
走向西边的沙漠
便不得不汇入
旅行的人群
嘈杂的营地
背向一座不知何朝的王宫
烈日下
只剩得残垣断壁
酒宴已阑
远处的天边
为什么
总有一些碎语
时而“唧唧呱呱”
时而“窸窸窣窣”
黎明
人们发现一个少年
变成一具酸臭的尸体
远处的天幕上
那正在消失的身影
是一个男人
他身着黄麻的衣服
携带的两只喇叭枪
包裹在
草席中间
※
山丘上
我们并肩远眺
目送那原野的尽头
傍晚的残阳
正金狼似地
滚入西天
下面
传来了消息
在山麓的小城
发现了一块铭板
那花岗岩的板上
刻着
八个奇怪的古文字
一只有角的蟾蜍
正蹲伏在
它的上边
布告
“不准阅读
赶快掩埋
这铭板
只有‘地下的判官们’
才能识辨”
※
虽然
郑重的话语
总是那样地千篇一律
但你所给我的
有形和无形的赐予
却是如此地充盈无限
而我
却总是无以回报
亦无能为力
我满怀愧疚
却也自认事情终将如此
哪顾得面君汗颜
※
即使无人可以明了
“我的旅程之始”
依然应该讲述
在平淡无奇的故乡
沿着田间的道路
伸延着
清澈的小河
河边的洗菜少妇
骤然回眸
话语连连
那内容虽多已遗忘
(那年我四岁)
却是一切的开始
是一个信号
于是
五月蝇般扰人的“山野精灵们”
纷纷地飞起
一个接一个地
在我的眼、耳、鼻、口上
依连
※
鼓动我们追逐的
是那莫名的“恋情”
而追逐的目标
也许难得一见
在追与被追中
我们耗费一生
我是如此
你何尝不是
※
然而
后来的事情渐渐地不同于前
风景也变得奇异莫辨
海面浮起大片的死鱼
兔子(们?)的幻影在其上跳跃向前
整个天空
变成泥土的颜色
剧烈痉挛,没有停歇
像一块厚实的幕布
皱褶着升起在
海的上面
它的对面
把一颗凶险的猩红星星
纹成楔形刺青
无垠的黑暗
展延
※
然而
所有的灾难终有结束
日常的平凡又要重现
只是那“友情”
难道也要
消失在其间
※
攀登大山
定有不可言宣的梦境
跋涉原野
必存务须托言的所见
深山中
无脸的众神
正围着篝火
无声地
狂舞飞旋
(一声枪响
狗们的叫唤)
——哦突突突六字大明咒啊
——哦突突突卡克马库啊①
※
大雁的来鸿告诉我
又一个曾经的朋友
溺死于水中……
“萨达尔”男神②
那狂笑的声音
回响在耳边
索库朵开阿哈萨开卜库卜库③
准备好小米和钱币吧
祈愿好天气就在明天
那么插在我发髻之上的橡树叶
早已经枯萎糜变
※
回到夜晚的街市
将壁龛中的喷泉水
野狗似地
舔饮了一遍
理应没有止尽的夜
终于迎来了黎明
清晨
我拾起掉落在地的
最后的前齿
拭去尘泥
扔上别人房屋的板檐
于是
讥讽的喜悦
溅到
逃散的鸟儿们的中间
※
“先我而去的蝗虫、甲虫”
还有你
和你们啊
(难道“刀剑之路”
“铁棘之林”
“血池”和“针山”
都是乌有之物
要不然
何以从容直面)
插在我发髻之上的橡树叶
早已经枯萎糜变
思绪
总要回到那酒宴中间
而回去的办法自然并不得见
纵使回程的路千难万险
那旅程
却不由分说地伸展延绵
将残火撩拨起来吧
为了追逐你
和你们……
哪怕寂寥中变成一只蛞蝓
匍匐在赤褐的雁皮纸上边
那步子
是那样地孤独……
(责任编辑 李建云)
注:
①译音,日本“山窝”游民的咒语。
②日本琉球岛土著供奉的神。
③译音,疑为神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