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杰出的法国抽象美术家埃尔班

作者:欧阳英




  抽象美术的实践,很早就出现在西方,从古希腊算起,数千年来,不时会发现抽象美术的存在,但它始终没能形成与具象美术抗衡的局面。这种现象,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改变。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抽象美术不断涌现新人新作,呈现出史无前例的蓬勃气象,终于成为不亚于具象美术的强大潮流。现在,谁都难以想象,没有了成为二十世纪鲜明标志的抽象美术,那个世纪西方美术会是何种景象。因此,介绍二十世纪西方美术,任何人都无法避开抽象美术,不但如此,他还要时时面对抽象美术。本文就是一个例证,它介绍的法国美术家埃尔班也是抽象美术的笃行者。
  1882 年4月29日,在法国一个名叫吉埃维的村庄,一对贫穷的夫妇有了他们的长子奥古斯特 · 埃尔班(Auguste Herbin)。埃尔班出生后的第二年,这家人就移居邻近的卡透-康布雷西。埃尔班父母在该城的一家纺织厂打工,每天要干十四小时的活,辛苦不难想象。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埃尔班还是个小学生时,就得料理家务照顾弟妹。十二岁时,埃尔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初等教育的证书。这时,他白天从事抄写文书的工作,晚上到市立学校学画。家境贫寒的小埃尔班还通过自学,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文化素养。
  1896年,受到市立学校三位绘画教师的青睐,埃尔班获得了绘画银奖;接下来的一年,他又获得了金奖。1898年,卡透-康布雷西市政府向这位优秀的学子提供了一笔进入美术院校深造的奖学金。于是,埃尔班在1899年来到里尔美术学院,进入画家法拉翁 · 德温特的工作室学艺。上课之余,埃尔班还利用晚上的时间,参与马克思主义的盖德派报纸《北方之觉醒》的工作。后来埃尔班还加入了共产党。
  在世纪交替之际,印象主义绘画对不少年轻艺徒仍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以说,后来现代主义美术中坚的人物,绝大多数都经历过迷恋印象主义绘画,采纳或借鉴印象主义画家技法的阶段,埃尔班也不例外。完成于1901年的风景画《里尔夜色》就是认识埃尔班当时绘画追求的一个好例证。组合在水平与垂直线条上的街道、房屋、树木、行人、灯光,是用点彩的方式刻画的,强烈的黄与蓝紫对比,生动地再现了夜晚特有的氛围。整幅作品不论是情调还是技法,都与印象主义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
  埃尔班迷恋印象主义的态度惹恼了他的老师,两者间的对立和冲突最终导致埃尔班离开里尔美术学院,1901学年结束后,埃尔班动身赴巴黎“独自干”,这时他还不到二十岁。初到巴黎,埃尔班居住在艺术家聚集的蒙巴纳斯区,靠一位亲戚的有限资助和自己的努力维持着生计。
  《雪中的巴黎屋顶》(1902年)是埃尔班到巴黎后不久画的风景画。它继承了《里尔夜色》的画风,用无数的点彩笔触捕捉冬日巴黎的特点,力求细致地再现出它的微妙色彩变化。这两幅油画,充分显示了埃尔班的印象主义绘画功力,它们都算得上是不错的印象主义绘画。
  二十世纪初年的巴黎,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大本营,种种新的倾向和探索日渐突出,印象主义绘画与之相比,显然“落伍”了,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成为年轻一代美术家竞相追逐的潮流。埃尔班来到巴黎后的一系列发展变化,就配合着上述潮流的起落和更替。
  从《王家桥》、《落日时分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艺术桥与法兰西研究院》、《新桥》等一批作于1903年和1904年的风景画上,可以看出埃尔班放弃了《里尔夜色》、《雪中的巴黎屋顶》中运用的严谨的点彩画法(顺便说一下,点彩画法是新印象主义绘画典型的画法。但从总体上说,新印象主义绘画往往也被纳入印象主义绘画范畴,所以上文提到这些作品时,就把它们划在受印象主义影响的绘画之列),转而采取一种更加自由奔放、更加强调主观感受、更加注重纯色效果的画法。它们透露出一种经后印象主义向野兽主义转化的趋势。
  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野兽主义画家群体正式在秋季沙龙亮相,这一事件标志着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美术第一个运动登场了。尽管没有参加这次行动,但埃尔班此时创作的一批静物、风景和肖像画具有着鲜明的野兽主义绘画特征。看一下《蓝花瓶》(1905年)、《布鲁日陶器厂码头》(1906年)、《科西嘉乡村景色》(1907年)、《库特·穆撒姆像》(1907年)等油画,对现代主义美术有所了解的人立即会感到,从题材选择、形色描绘、空间处理等方面来说,埃尔班的这些作品完全能收入任何一本野兽主义画集。那日常生活的景象,那奔放的笔法,那用粗略线条勾勒的形,那大胆夸张的纯色,那平面化的空间,那如潮的激情,无一不属于野兽主义绘画。
  在埃尔班热衷探索新风的这些年间,他开始结识一些收藏家和美术爱好者,著名的威廉 · 乌德就购买了他一些油画。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也出现在独立者沙龙和秋季沙龙上,这证明他融入了现代主义美术家的集体活动。
  年轻的埃尔班似乎有取之不竭的求变热情,野兽主义这股真正二十世纪的新潮也没能束缚住他的前行步伐。1909年,埃尔班搬到洗衣舫居住,从此结识了立体主义的大人物毕加索、布拉克、格里斯,还有投身立体主义的另一批美术家,如梅赞热、格莱斯、莱热、阿尔西品科等。这样的交往深深影响了埃尔班此后的创作,强化了已在他的油画中透露出来的立体主义倾向。《戴帽女子》(1910年)的重心,显然已放在形与空间的分析和组合,坐在桌前的女子及其周围的环境,全是由立体块面精心构成的。尽管这幅画仍然发挥着大色块的艺术感染力,但它显然已抛弃了野兽主义的激情表现,让理性的因素控制着一切。某种意义上,《戴帽女子》就像塞尚的创造,把观者目光牢牢留在它本身之上,不再考虑画面之外的东西。看来,埃尔班后来走进纯粹抽象的世界并非是偶然的。
  整个一十年代,可以说是立体主义美术的兴盛期。在这期间,埃尔班的绘画一直受到立体主义观念和技法的左右,《铁桥》(1911年)、《瓦茨河与瓦当库尔城堡》(1912年)、《戴帽夫人》(1912年)、《小姐像》(1913年)、《房前花园》(1914年)、《构图》(1916年)、《三球构图》(1917年)、《圆形构图》(1918年)、《舞女构图》(1919年)等一系列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埃尔班立体主义绘画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日趋抽象的过程。在《戴帽夫人》上,用立体主义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保留着清晰的女性特征,无需猜测画中的对象为何物。四年后的《构图》,显然更具几何形组合的意味,但主体的瓶花是不容置疑的,谁都能明白这是一幅静物画。又过了三年,埃尔班推出了《舞女构图》,尽管有标题说明,我们仍然无法从这由曲线直线和不同几何形构成的图案中找出舞女的形象,或许画面的律动感就是舞女本质的象征。
  埃尔班的探索,赢得了法国美术商莱昂斯·罗森贝格的注意。1916年,这位立体主义和前卫美术的著名支持者与他签订了独家经营的合同。到了一十年代后半期,埃尔班已被视为综合立体主义绘画的头面人物,一时间,他的声望甚至超过了布拉克。1919年,莱昂斯 · 罗森伯格推出埃尔班个展,这似乎是对他艺术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此后,埃尔班将走进抽象美术的神奇世界,为后人留下他最动人的创造。
  1919年,埃尔班在写给格莱斯的信中提到“美术只能是纪念性的”。据一位研究者分析,这种看法是在强调美术的建筑功能,就像构成主义那样。与此同时,埃尔班创作了他的“纪念性物品”,如《平面上的影像》(1919年)。这是一种融合了浮雕和拼贴因素的绘画,纯粹抽象的形与色成为作品的惟一主角。接下来另一件抽象作品《彩色浮雕》(1920年),进一步透露出埃尔班要从平面走向立体、走向类似建筑的那种艺术效果。作于1921年的一系列《彩色雕塑》和《四面浮雕柱一号》,鲜明地体现出埃尔班这种抽象美术探索的基本特点,在彩色的配合下,不同形状的几何形体组合穿插,构成一种宛如建筑物的雕塑。从它们身上,传达着一些埃尔班未来抽象绘画的信息。
  进入二十年代,欧洲美术界出现了一股回归具象的热潮。埃尔班也卷入其中,在数年间以不同的画法,绘制了一批形象明确、内容易解的油画。风景画《乡村》(1923年)、《红房子》(1925年)、风俗画《玩滚球的人二号》(1923年),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埃尔班这个短暂的具象绘画阶段的成果。对画面结构的关注,对生活情趣的捕捉,对幻境的迷恋,对亮色的喜爱,以及对纯粹主义的倾心,交替出现在这些题材不一的作品中。上述情况,又一次证明了埃尔班喜欢探索的特点。
  1926年,埃尔班再度返回抽象世界。埃尔班的第二阶段抽象绘画作品,是以广泛运用曲线为标志的。从《小娃娃与驴子》(1926年)、《构图》(1927年),经《抽象》(1932年)、《螺旋构图》(1933年),到《构图》(1938年)、《构图》(1939年),埃尔班在十几年间,一直不遗余力地发掘着曲线的丰富表现力。蜿蜒曲折的线条,在明快的色彩配合下,组成变化多端的形状,共同营造出一种充满动感和韵律和谐的、自由自在的、想象丰富的、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绘画世界。注视着1938年的那幅《构图》,无人能不为它的单纯和高雅的美所感动,这种效果完全是由精心处理弧线、圆形及冷色造成的。
  经过众多美术家的众多实验,到了三十年代,可以说欧洲没有哪个地区和国家没有抽象美术家和抽象美术的活动了。尽管有人说法国抽象美术的势力比不过那里的具象美术,可法国仍然算得上抽象美术繁荣的国度,作为现代主义中心的巴黎也是抽象美术的重镇。1930年,由圆与方社(Cercle et Carr?伢)组织的第一次纯抽象美术展就是在巴黎举办的。而1931年,为了促进抽象美术的发展,扩大抽象美术的影响,在巴黎诞生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抽象美术家团体,这就是抽象创造社(Abstraction?鄄Cr?伢ation)。抽象创造社吸收了欧洲各国一大批倾向有别的抽象美术家,通过组织展览、出版刊物,抽象创造社为抽象美术事业做出了贡献,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的埃尔班,自然功不可没。
  经过一段过渡性的创作活动,在1943年,埃尔班迎来了第三阶段抽象绘画,这也是他最辉煌的创作时期。从此,埃尔班放弃了那种由曲线和不规则形构成画面图像的作法,开始采用严格的几何形来创作绘画。从抽象美术在二十世纪登场之初,几何形抽象就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有不少抽象美术家为此尽心竭力,创造出形形色色的优秀作品,其中当然也包括埃尔班的这类作品。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是埃尔班几何形抽象绘画的最重要原素。画家把这些形状进行不同的组合,再辅以红、黄、蓝、白、黑等鲜明的纯色,便幻化出一幅幅出人意表的作品。最初,埃尔班的这类绘画,还与前一阶段绘画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在《巴黎》(1943年)这幅画上,三角形、半月形、圆形相互交错,形成一种动感强烈的复杂图形,让人不由会想到那些曲线绘画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尔班的几何形抽象绘画有了显著变化,开始步入一种纯化的境界,于简洁中透露出一股大气,处处焕发着令人陶醉的美的光彩。《白》(1947年)、《星期一一号》(1949年)、《夏天一号》(1952年)、《午夜》(1953年)、《脉》(1953年)、《春天》(1955年)、《多拉一号》(1957年)、《欲望》(1959年)、《埃尔班》(1959年)等一大批作品,与前一阶段作品相比,埃尔班的这些充分体现几何形抽象绘画魅力的作品,具有了极为鲜明的个人风格。任何这样一幅硬边的、图形清晰的、色彩夺目的、直线与曲线配置巧妙的、节奏丰富的、整体协调的绘画,放在展览会上,都会让人一眼认出它是埃尔班的创造。有无独特的、一目了然的个人风格,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确定一位艺术家是否成熟、是否有贡献的标志。在这些作品上,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性质的几何形,恰如其分地占据着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与其他几何形构成一种彼此呼应、相互配合的关系,共同和谐地谱写着形色线的交响曲,把深沉、欢乐、光辉、理性的声音播撒在观者心间。
  就在埃尔班投入几何形抽象绘画的同时,深受新一代美术家喜爱的他,一如既往地热心于促进抽象美术发展的事业。1946年,埃尔班作为主要的发起人,参与了美术商西代斯的新现实沙龙(Salon des R?伢alit?伢s Nouvelles)的创办工作。这个吸引诸如阿尔普、佩夫斯耐等大人物的画廊,成了巴黎一处支持几何形抽象美术的重要场所。
  1953年,进入创作黄金岁月的埃尔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事故。受偏瘫之累,作画的右手丧失了活动的功能。面对这一画家的劫难,埃尔班没有退缩,他在另一只好手的帮助下,继续从事创作。埃尔班最后那些优美动人的油画,就是这样完成的。
  1959年4月,陪伴埃尔班多年的生活伴侣路易丝 · 埃尔班过世了。八个月后,听完一场古典音乐会回来后,因突发心脏病,埃尔班于1960年1月31日在巴黎去世。骤然死在创造力尚无丝毫衰退迹象之际,对美术家埃尔班来说,也可算是不幸中的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