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青年:乡村生活场景之二(节选)
作者:乔 麦 译
他留出一个周末,第一次尝试着写散文。这次尝试,如果真能是尝试的话,创作出来的故事没有真正的情节。每一件重大的事情都发生在叙述者的思想里,一个自恋的、不知其名的年轻人把一个不知其名的姑娘带到一片荒凉的海滩上,观看她游泳。从她的某些细微的动作中,某些下意识的手势上,他突然相信她对他不忠实。而且,他意识到她已经明白他知道了一切,却并不在乎。就这些。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其要点也存在于此。
写完这个故事,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它。他不想把它给任何人看,可能除了那个不知其名的姑娘的原型人物。但是他与她失去联系了,而且她也不会承认自己是那般模样,如果没有提示的话。
故事发生在南非。看到自己依然在描写南非,这使他免不得要焦虑了。既然已经把南非抛在了身后,他愿意把南非的那个自我也抛开。南非是一个糟糕的开端,一个障碍。一个藉藉无名的乡村家庭、水平低劣的学校教育,南非荷兰语:他已经或多或少地从这每一个障碍上逃跑了。他如今身处一个了不起的世界,在谋求自己的生活,而且干得还不算太坏,或者说至少没有失败,从表面看没有。他无需想起南非。
如果潮汐明天从大西洋横扫过去,把非洲大陆的南端一洗而空的话,他不会掉一滴眼泪的。他将位于获救者之列。
虽然他写的这个故事短小(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并不是很差。然而,他觉得没必要去争取发表。英国人不会理解它的。故事中的海滩会被他们理解成英国概念中的海滩:一些卵石被微波冲刷着。他们没有机会看到怪石林立的悬崖下面令人眩惑的沙滩被海浪拍打得轰隆作响,海鸥和鸬鹚在头顶上鸣叫,与狂风较量。
看来,散文也在其他一些方面有别于诗歌。在诗歌中,情景的发生地不受限制:孤独的猎虾人之妻是住在柯克湾还是葡萄牙或缅因州,这无关紧要。相反,让人烦恼的是,散文似乎需要一个特定的场景。
他对英国的了解程度还不足以让他纳它入散文写作之中。他甚至不能肯定能把自己熟悉的伦敦的某部分写进去:踩着沉重的脚步赶去上班的人流,寒冷和雨天,没有窗帘、挂着四十瓦灯泡的卧室兼起居室。如果去做这样的尝试,他怀疑其结果是与其他单身汉书记员眼中的伦敦没什么两样,他可能会形成自己的伦敦印象,但这种印象毫无独特之处。如果它有某一种感情,那只是因为它肤浅,而它肤浅是因为它对存在于它之外的一切事物一无所知。他还没有掌握伦敦。如果存在有一种掌握的话,那也应该是伦敦掌握了他。
① 旧英国金币。
① 法国著名香烟品牌。
② 西班牙诗人,成名作是吉普赛歌谣集《歌集》、《吉普赛谣曲集》,也写过颇为成功的剧本《血姻缘》等。
③ 西班牙著名旅游胜地。
① 伦敦大学附属医院。
② 开普敦大学医院附属医院。
① 均为毕加索的情人和模特。
① 伦敦一条集中出售计算机、电视以及其他视听产品的商业街。
② 伦敦一条以书店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著称的街道。
③ 位于伦敦北部。
④ 南非东南部的一个贫困省,因为南非政府推行种族隔离政策,该省列属十个“黑人聚居地”之一。
① J·M·库切在英国期间曾任职于IBM公司做电脑程序员。
② 阿尔布莱希特·丢勒 (1471—1528年), 德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