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期

阿雷奥拉小说四篇

作者:胡安.何塞.阿雷奥拉




  胡安·何塞·阿雷奥拉(Juan Jos?伢 Arreola,1918— )是与胡安 · 鲁尔弗齐名的当代杰出墨西哥作家,但我国对后者介绍颇多,而对他介绍则较少。为此,这里选择了他的四个短篇,旨在做一点拾遗补缺的工作。
  阿雷奥拉生于哈利斯科州大萨波特兰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只读过四年小学,但幸亏他的三位启蒙老师都是文学爱好者,受他们的影响,他自幼也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一二岁即才华初露,开始表演戏剧和在公共场合朗诵诗歌。十五岁时他去了瓜达拉哈拉州,在那里读到了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帕皮尼的作品,受益匪浅,从而对文学愈发酷爱。1936年他回到故乡当了一段时间的店员,开始在柜台后面用包装纸写诗,文学的想象力在他的脑海中萌发出幼芽。此年末,他卖掉一台打字机和父亲送给他的猎枪,口袋里装着不到十三个比索去了墨西哥城,在那儿结识了一些知名作家和诗人,并且初涉诗坛,走上了他的文学道路。1939年和1940年,阿雷奥拉对戏剧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从司汤达身上获得灵感,写了三个独幕话剧:《影子的影子》、《红与黑》和《上帝的土地》。1940年初,他在遭受了经济和情感的双重挫折后回到大萨波特兰任中学教员。他贪婪地博览群书,并且发表了他的处女作《圣诞节之梦》。1943年他和朋友在瓜达拉哈拉合办杂志《回声》,并且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杰作《他活着的时候行了善事》。这篇作品结构新颖而奇特,以平缓的语调把各个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细腻入微,作者自称是他“异乡生活心灵的逼真写照”。评论家则给予“完美无缺”的评价,作品迅即被评为当年墨西哥最佳短篇小说之一。从此阿雷奥拉在墨西哥文坛上崭露头角。
  1944年阿雷奥拉得到一位法国演员朋友的资助赴巴黎学习戏剧艺术,并且涉足法国喜剧舞台。1945年回国后同朋友合办杂志《面包》,连续发表作品《改宗者》、《十四行诗》、《致一位把鞋修坏了的鞋匠的信》等。1946年,阿雷奥拉不再满意瓜达拉哈拉那个狭小的世界,再次去墨西哥城发展,在那儿进入文化基金会工作,并且在墨西哥学院研读语言学,同时从事图书和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此后他长期以文化促进者的身份频频出现在各种论坛、座谈会以及电视荧屏上,以其精彩的言论被誉为“墨西哥文化的独特亮点”,他的名声也逐渐震动了整个墨西哥。
  除了成名作《他活着的时候行了善事》外,阿雷奥拉的主要作品还有:《上帝的沉默》(1943)、《跟魔鬼签订的契约》(1943)、《种种虚构》(1949)、《寓言集锦》(1952)、《集市》(1963)、《斗兽人》(1958)、《回文诗》(1971)等。这些作品都源于他丰富的生活底蕴,给人以五彩缤纷之感。
  阿雷奥拉跟胡安 · 鲁尔弗一样不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但他们少而精的作品“改变了墨西哥文学的进程,成为两种不同叙事文学观念的开路先锋”。关于阿雷奥拉的写作艺术特点,墨西哥权威评论家费利佩 · 加里多将它概括得非常精彩:“……阿雷奥拉是一位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充满惊奇、神秘和幽默,从可信走向不可信而又不失真实,其人物则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自由地来往穿梭。阿雷奥拉通过讥讽(先是温和的,后是粗野的)、平和的荒诞和逻辑、文献资料和虚构的混合、对可感知现实的不断破坏——这些都是为了一种建立在荒谬基础上的客观性和常识——创作出一种新小说,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这片新天地里,语言变得俏皮而诙谐,给人以无限愉悦,但若想将真正的现实和纯粹的想象分辨清楚却是绝无可能的。然而,最重要的是,阿雷奥拉的语言火器和烟火制造术、详密的人物理论及其展示给我们的种种意境构成了一种对他本人戏剧人生深入探究的反复而恰当的尝试。”“不管是社会上的琐屑之事,还是重大难题,都在他的深切关注之列。他的语言技巧可谓炉火纯青,善于从纷杂的事物中理出清晰的脉络,从众多的素材中找出恰当的表现形式。”此外,阿雷奥拉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的作家,他擅长以冷嘲热讽的方式针砭时弊,语言明快、灵巧、辛辣而犀利,因此有讽刺大师的美誉。阿雷奥拉的作品字里行间都闪烁着深邃的哲理火花,难以一目了然,而是要用脑阅读,甚至反复阅读方能读懂。然而,这种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越琢磨越有味,越有味越愿琢磨,到最后才捕捉到其奥妙之处,产生茅塞顿开、眼睛一亮之感觉。译者没有对下面介绍的四篇作品逐一分析,道理也就在此。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