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英国新锐作家库雷西小说两篇

作者:汉尼夫·库雷西 李薏娟




  巴基斯坦裔作家汉尼夫.库雷西(HanifKureishi)出生于英国布伦来,曾就读于伦敦大学,钻研哲学,之后使用安东尼亚.弗兰奇这个笔名,靠写色情小说维生。起初他在皇家剧院担任卑微的领位员,后来成为该剧院的常驻作家。1976年,库雷西的第一部剧本《吸收热气》(SoakinguptheHeat)于伦敦的“楼上剧场”制作演出。1980年,第二部剧本《母亲的国度》(TheMotherCountry)获颁泰晤士河电视剧作家奖。库雷西为皇家剧院所写的第一部剧本《边界》(Borderline)描述了外国移民在伦敦的生活景象,为库雷西的作家生涯带来突破性进展,也促成《郊区》(0utskirts)一剧在伦敦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上演。
  库雷西在电影界初试啼声之作相当成功,在美国反响尤其强烈。剧本《年少轻狂》(MyBeautifulLaundrette)写于1985年,内容描述年轻的巴基斯坦移民与白种同性爱人开自动洗衣店的故事。欧美两地的批评家对于库雷西赞誉有加,评论家伊恩.杰克说:“这部电影总算不再将外国移民刻画成受害者或是受传统束缚的外星人。他们善解人意,思想现代,懂得把握机会,和我们其他人没有两样。”尽管佳评如潮,但有些巴基斯坦组织却认为库雷西将他们写成同性恋与毒贩,无疑是相当负面的描述。库雷西则驳斥了一人代表全部的政治观点,他说自己不想扮演代表巴基斯坦少数族群的外交官角色,只想描述种族歧视与阶级之分的冷酷事实。
  继《年少轻狂》赢得多个奖项(包括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剧本奖)之后,库雷西写了下一部标题耸动的电影剧本《山米与萝丝大搞婚外情》(SammieandRosieGetLaid),内容探索了种族暴动期间居住在伦敦的一对异族夫妻的世界。1990年,库雷西以其第一本半自传式小说《郊区佛陀》(TheBuddhaofSuburbia)再创佳绩。该书描述了一位年轻双性恋男子的生活,获惠特布莱德年度文学奖最佳处女小说奖。1991年,库雷西首次执导了自己撰写的电影剧本《我受不了伦敦》(LondonKillsMe)。在这部电影中,库雷西将重心放在毒品与帮派的世界,充分显现了他对于街头生活的兴趣。他也回到经常触及的主题,探讨无家可归的现象。库雷西身为移民作家,经常在作品中提及“家”之概念,描述寻找真正归属之地的复杂性。在小说《黑色唱片》(TheBlackAlbum)一书中,库雷西探究了一个有巴基斯坦血统的年轻人必须在白种情人与回教朋友之间作出选择的痛苦、孤独、困惑。这本小说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经常融人音乐与毒品的内容。
  在《爱在蓝色时代》、《亲密关系》(Intimacy)等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的笔转向了个人情感与婚姻方面的探索。《亲密关系》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性的爱情历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短篇故事集《全日午夜》则继续描绘欲望欠缺理性的冲动。库雷西以科学性的观察,以近似解剖的文字描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混乱、对爱情从极度渴望到厌倦的转变,以及他对爱情的脆弱所感到的惊叹与好奇。这篇小说再次证明了库雷西是全英国最能勾勒那一群没有爱的、失落的、无依靠者的杰出作家。
  库雷西的作品灵感来自他身为两个不同种族与文化之混血儿所面临的考验与磨难。他重墨涂写了自己成长期间所亲身体验的种族与文化冲击,不过,你可以感受到他对时代的关注并非是一种偏激的愤世嫉俗,而是带着说书人的亲切而优游的姿态,带领读者去一窥那英国当代多元种族和人际关系的风貌。他很人世,但绝对脱俗,正如他笔下不时出现的、受欢迎却极为前卫的各个摇滚乐团。这就是汉尼夫·库雷西的魅力。
  下面选登的两篇短篇小说均发表于《纽约客》。《昔日已远》说的是“我”回到了从前,见到了父亲,他的年龄和此时的“我”相仿。当然父亲认不出“我”,“我们”一起在酒吧里喝酒,父亲邀“我”回家,“我”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展现在“我”眼前的是父亲极其失败的婚姻(和母亲没有任何交流,在酒吧里对女招待非礼)和漫无目的的生活。在小说的结尾,“我”意识到了“我”正在重复父亲的路。在《再见了,母亲》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事业有成但心境颓废的中年男人对失败的亲情和缺乏激情的爱情的困惑与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