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新艺术的实践者——捷克美术家穆哈
作者:欧阳英
阿方斯·穆哈(AlphonseMucha)于1860年7月24日诞生在摩拉维亚地区的伊凡奇采镇,其父是当地法院的一名庭警。穆哈出生之际,摩拉维亚还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着,民众争自由争独立的活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在成长的历程中,穆哈时时能感到这股时代精神。穆哈的艺术才能最早体现在音乐方面,11岁时,他由于嗓音美妙人选布尔诺市彼得罗夫大教堂童声唱诗班,并因此获得了一笔奖学金,进入该市一所斯拉夫中学读书。民族精神的高涨,造成布尔诺等地民间文化的盛行,民间音乐、民间服饰、民居装饰、民间集市都吸引着少年穆哈。
1877年,穆哈变声了,奖学金也没了,他又回到了故乡伊凡奇采镇。在业余参加剧院演出外,穆哈渐渐把精力投向绘画。1881年,并没受过学院训练的穆哈凭着年轻人的激情只身到维也纳闯天下。奥地利的首都以其大都市的生活景象和活跃的文艺氛围迷住了穆哈,维也纳的剧院,它的演出,它的环境,开拓了穆哈的视野。此外,与维也纳时尚画家汉斯.马卡特的交往也对他有不小启示。可以说,穆哈此后的一些艺术特征,如戏剧味、装饰性、迷恋女性形象等,都同这段经历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此后,穆哈所在的剧院失火被毁,聘用穆哈画布景的美术工作坊解雇了他。生活无着的穆哈只好离开维也纳。返乡途中,穆哈在边境处的一座小城米库罗夫为当地人画肖像画谋生。当地一位名叫胡恩—贝拉西的伯爵十分赏识穆哈的画艺,不单请他到自己的城堡画壁画,后来还资助他进了慕尼黑美术学院深造。
慕尼黑是一处文化重镇,当时吸引了不少来自奥匈帝国和中欧地区的艺术青年。从1885年到1887年,穆哈在慕尼黑美术学院接受了正统的绘画教育,从以下几幅作品上,大致能窥到这种教育的成果。
创作于学习期间的《有圣徒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的祭坛画稿》(1886年),反映了穆哈早期油画的面目。从题材上看,它遵循着西方绘画中历史悠久的“大题材”传统,展示的是摩拉维亚主保圣人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的高大形象。在艺术处理上,穆哈依然恪守传统。两位圣徒与天空中的上帝,形成一种严谨而又稳定的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三者清晰的形状。具体刻画坚持模仿自然的原则,以明暗和色彩的变化来再现三维空间和立体形象。与这幅油画的倾向相近,素描《浮士德插图的习作》(约1887年)和《胡恩—贝拉西伯爵夫人像》(约1888年)在较为奔放的画法中,依然追求形神的真实,保持着再现性绘画的特点。要见到体现新艺术精神的穆哈作品,显然还要等待。
胡思—贝拉西伯爵对穆哈关怀有加,鼓励他继续深造。这次,穆哈选择了比慕尼黑更加重要的艺术之都巴黎作为提高自己的场所。1888年秋,穆哈来到巴黎,进入门禁宽松的朱里安学院,希望在这所私立的美术学校里打下立足巴黎的一些基础。数月后,穆哈又转到考拉罗西学院,跟当时一些传统色彩较浓重的画家学习。经济有保障以后,性好交际又富于个人魅力的穆哈结交了不少朋友,在巴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这样过了一年,胡恩—贝拉西伯爵突然停止了资助,原因很可能是这位伯爵感到资助没起到激励穆哈学习的作用,反而使他沉溺于享乐之中。面对新情况,穆哈不得不尽力寻求工作的机会,靠画插图来维持生计。应当说,停止资助这件事,对穆哈的艺术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从1889年起,穆哈的插图出现在不少巴黎期刊上,如《大众生活》、《小法国人画报》、《戏装》等。在这些受众广泛的刊物上发表作品,显然比画油画更易于为人所知。在几年间,小有名气的穆哈不单为期刊画插图,也为书籍画插图,他还更进一步涉足挂历和广告等的创作。正是这些实用美术实践促成了他绘画中装饰因素的发展,一点一点地把他引向新艺术的世界。
1894年对穆哈来说是难忘的一年,他在法国美术家沙龙展出的作品为他赢得了荣誉奖章,在考拉罗西学院获得了教职,最重要的是为文艺复兴剧院绘制的广告画《吉斯蒙达》使他名声大振。《吉斯蒙达》是19世纪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戏剧,当时确定由大名鼎鼎的法国女演员萨拉.贝纳尔扮演该剧女主角。穆哈作为一名熟悉并喜爱戏剧的画家,深深崇拜着萨拉.贝纳尔,在创作这幅广告画时,他把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艺术积累全部投人其中。《吉斯蒙达》可以说是穆哈新艺术风格的典型之作,成为他绘画最基本特征的因素全出现了。整幅画被安排在竖的长方形之内,女主角的立姿全身像恰当地出现在这个长方形中,成为作品最突出的主体,与之相呼应,则是上下两处的建筑环境和文字。人物、建筑环境、文字三者水乳交融地形成了一个极为统一和谐的绘画世界。像不少新艺术的实践者一样,穆哈获得绘画的统一和谐,是通过追求装饰性实现的。跟《有圣徒西里尔和美多迪乌斯的祭坛画稿》完全不同,这幅画不再营造那种能造成错觉的似真效果,用平面性取代了立体感和空间感,在此基础上借助富于韵律感的线条和主观的色彩,创造出一幅唯美的、诗意盎然的装饰性图画。它距传统绘画远了,与现代主义绘画近了。
穆哈创作这幅广告画,可以说是为了萨拉·贝纳尔,因为这位女演员希望重演《吉斯蒙达》时能有新的广告画。从女主角那庄重而又优美的形象处理上,不难理解为什么萨拉·贝纳尔会跟穆哈签订一份六年的合同,由他为自己绘制大幅的广告画。《情人们》(1895年)、《洛伦扎乔》(1896年)、《茶花女》(1896年)、《撒玛利亚人》(1897年)、《美狄亚》(1898年)、《哈姆雷特》(1899年)等,都是穆哈为萨拉.贝纳尔创作的广告画。这些广告画大多仍采用《吉斯蒙达》的构图原则,在竖长画面上突出这位女演员扮演的角色,少数则结合内容,变成横长画面中的多人物构图。但不论如何构图,把人物、环境、文字和谐无间地组织在装饰性的平面上,始终是不变的原则。它们整体上保持着由《吉斯蒙达》开始的那种唯美的风貌。
从穆哈为上述广告画而作的一些习作中,如《洛伦扎乔习作:萨拉.贝纳尔头像》(1896年)、《美狄亚习作》(1898年),可以明白他是以十分严谨的态度对待广告画创作的,精美的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