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物质世界的超越

作者:徐谷芃




  一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20世纪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时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这10年,可谓美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汽车、飞机、电影、收音机、广告等新鲜事物相继诞生,并迅速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之中。爵士音乐、少女的超短裙,还有鲜艳的口红也都开始流行,带给人们清新爽朗的生活享受。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大量的消费,狂热的物欲追求,这些即是那一时代的真实写照。不过,所谓物极必反,在商业的繁荣之下,人们对自我发展与财富的追求虽与日俱增,但同时也逐渐感到了来自精神文化、伦理意识上的丧失与匮乏感,种种人格扭曲、精神苦闷的现象又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一面向往富裕生活并纵情地享乐,另一面又异常怀念往昔生活中的单纯与快乐,眷念中西部田园式的质朴而温情的生活,这种十分奇特的场景,又构成了当时美国人的深层意识。
  菲茨杰拉德的尖锐性,就在于极为敏感地抓住了上述美国社会与美国人的精神构造特点。换而言之,物质文化的繁荣与精神文化的阙如,这种时代性的描写,构成了其众多作品的一条主要伏线,也是理解其创作内涵的重要途径。
  迄今为止,有关菲茨杰拉德的研究虽然层出不穷,对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作者与当时社会的关系也有不少的分析,但管见以为,前人研究似乎还未曾注意到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这一特点。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想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对上述特点略作申述。而此时特别值得留意的,则是作者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经历。
  
  二
  
  在考察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演变与启示之际,以下两部小说堪称绝佳的素材,这即是《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与《夜色温柔》(193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其最为精彩的作品。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王晋华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位贫农出身的青年。他与同时代的大多数美国年轻人一样,有着强烈追求物质与财富的梦想。盖茨比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最终获得成功,成为大富豪。生活异常奢侈豪华,有着豪宅别墅,跻身上流社会之中,挥金如土。然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点睛之处,并不在于描述富人的生活如何奢华,也不在于为人们演绎成功的路数与途径,而是在于对成功人士扭曲的心路历程所作的细腻刻画。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我们看到英俊潇洒的盖茨比在梦幻般的财产背后,却不得不经受着异常痛苦的精神折磨。原来,他把自己的全身心都寄托在了曾经的情人黛茜身上。虽然黛茜已为人妻、人母,让她重新回到自己身边,与她厮守一辈子,哪怕用自己的全部财产作交换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这些即是盖茨比的全部梦想,也是他活着的全部意义所在。
  正如物质的发达未必带来精神上的充实一样,盖茨比的梦想与追求也被现实击得粉碎。因为黛茜在这个唯钱至上的社会中早就没有了往日的单纯,已变为不知真情为何物的俗女。她与盖茨比周旋,那是因为盖茨比的财富可观,但自己的内心,却又毫无“情”字可言,这种颠三倒四的心理,使得精神世界原本就异常脆弱的盖茨比雪上加霜,更加痛楚。
  当小说的结尾,盖茨比被黛茜的丈夫汤姆暗中唆使人杀害时,读者也许并不会十分惊讶,或许还觉得比起无穷无尽的精神煎熬来,以这样的形式终结他的悲剧,并不算坏事。
  物质和财富换不回自己的梦想,也得不到精神世界的安宁,这层涵义在名著《夜色温柔》的主人公迪克身上,也有同样的反映。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贾文渊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版。
  
  1920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医学博士迪克在瑞士山中的精神病院邂逅了正在接受治疗的芝加哥女郎尼柯尔。尼柯尔的父亲是位亿万富翁,可谁会想到这位可以享受公主般生活的女子,却曾被自己的亲身父亲强暴过?面对精神受到打击、柔弱无助的尼柯尔,迪克不由得萌生了爱恋之情,想通过自己的爱来挽救她。不久,两人结婚。
  这样一桩出于单纯恋情的婚姻,而且还夹杂着救助的成分在内,原本可以给人一种得到长久幸福的感觉。但结局却正好相反。
  迪克与尼柯尔结婚不久,即遭遇到了事业与婚姻两个方面的打击。首先,在步入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圈子以后,物质生活水准变得相当阔绰,但不知为什么,他却精神上一天一天趋于萎靡,在越来越忧郁的环境中丧失了自我,而且变得冷漠,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工作上不思进取,在人们眼中从年轻有为变成了不务正业。其次,在家庭生活中,他与妻子尼柯尔的关系也越来越坏,最终被尼柯尔抛弃。在上述双重打击下,迪克遭到了解雇,只好独自一人来到一座偏僻的小镇,当了一名乡村医生。
  盖茨比与迪克,都是菲茨杰拉德浓墨重彩精心刻画的代表性人物。我们只要稍微把这两个人物作一简单比较,立时便可看到如下的相似点:
  首先两人的生活背景都是前述美国经济最为发展的时候,而且他们都出身贫困,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获得了成功;其次,这两个人物相比较而言,内心始终保留着纯洁善良的一面,也不乏浪漫真心,面对自己所爱的人愿意付出自己的全部直至生命。第三,尽管在精神上、情感上倾其所有,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结果却是遭遇所爱女人的背叛。我们看到,盖茨比对黛茜一往情深,他所做的一切,所挣来的巨大财富,可以说都是为了获得黛茜的爱情。后来黛茜开车压死汤姆的情妇玛特尔,盖茨比更是主动承担开车的责任,最后因此死于玛特尔丈夫威尔逊的枪下。迪克也是如此,为了治好尼柯尔的精神创伤,他主动表达自己的爱意,与其结婚并全身心地照料她。在此状况下,妻子终于病愈,他自己的事业却江河日下。此时原本是妻子回报的良机,可没想到她却另寻新欢,使他不得不四处飘零,流落异乡。
  以上介绍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夜色温柔》这两部作品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的主导思想。应该说,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以及盖茨比与迪克这两位主人公的不幸,实际上都与作者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经历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这一切都是菲茨杰拉德自身经历的反映。下面,我们就来简略追寻一下菲茨杰拉德的生涯。
  
  三
  
  1938年7月7日,菲茨杰拉德曾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其中如下一段内容颇值得我们玩味:
  
  在我像你这样的年龄的时候,对未来抱有巨大的“梦”,此后这个梦慢慢地越变越大,我也慢慢地学会去叙述这个梦,去把这个梦想告诉别人,让别人分享倾听这个梦。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你的母亲是个娇生惯养、任性的女人,对我来说可以讲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女人,但我还是和她结了婚,随着结婚这一天的降临,我的“梦”也彻底破灭了。一结婚我随即就很后悔,但还是决定忍受着一切,尽自己的全力去爱你的母亲。在你出生以后,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感到很幸福。但我终究是一个被彻底毁灭的人。你的母亲不是为了实现我的梦想而是为了她自己,才拼命让我为她工作……
  我的婚姻是失败的。因为我和你母亲二人都不是属于同一个世界的人——你的母亲如果找个南部农场的单纯热情的小伙子可能会得到幸福……
  Andrew Turnbull, ed., The Letters of F. Scott Fitzgerald,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63, p.32.
  
  
  由此可知,菲茨杰拉德年少时对未来是充满梦想异常乐观的,但在结婚以后,这个梦却逐渐消失了。那么,他究竟怀抱着什么样的梦想,这一梦想又是如何破灭的呢?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