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美国极简主义雕塑家贾德

作者:欧阳英




  二战硝烟散尽,美国国力显著提升,随着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的扩展,美国人也力图增强其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就美术而言,二战前,美国人是欧洲老大哥的学生,通常以欧洲种种现代主义新潮为榜样,追随其后。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借助抽象表现主义、波普美术、极简主义等美术运动,美国人终于实现了与欧洲人分庭抗礼乃至引领西方美术潮流的心愿。以往《外国文艺》介绍过一些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美术的代表人物,而对极简主义的大家则有所忽略。本文意图改变这种状况,向读者展示贾德这位极简主义最著名的人物。
  唐纳德•克拉伦斯•贾德(Donald Clarence Jude),1928年6月3日生于其祖父在密苏里州永进斯普林斯的农庄,这是一处给他留下美好童年记忆的地方。贾德的父亲供职于著名的西联电报公司,因工作需要,往往要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转往另一个城市。小贾德童年的生活基本上是随父母在奥马哈、堪萨斯城、得梅因、达拉斯等地度过,只有暑假才能回到祖父的农庄,享受令他向往的自由自在的日子。
  十岁时,生活在奥马哈的贾德得到父母支持,开始跟私人教师学习美术,我们不妨把这看成贾德踏上美术之路的第一步。他当时能意识到自己光辉的未来吗?
  1946年,贾德在威斯特伍德念完了高中。他是数年前随父母迁居到这座新泽西州城市的。高中一毕业,贾德就应征入伍,被派往朝鲜,在工兵部队从事修造营房之类的工作。这种经历让贾德对建筑产生了兴趣,他此后的创作实践或多或少汲取了此方面的营养。
  1947年底,贾德服完兵役,从朝鲜返回美国。很快,他就在1948年初进入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学习。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校不尽相同,是一所无门槛无固定教程的美术教育机构,自1875年创立以来,由于众多著名美术家在这所学校执教,再加上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美术学院开放,很快成为美国一所颇具吸引力的著名美术学校。在断续就学于这所学校期间,贾德也到威廉斯堡的一所学院学习了两个学期的素描和水彩画。此外,贾德还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夜校,认真攻读了好几年的哲学专业。柏拉图、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休谟、杜威、桑塔亚那、柏格森等一大批西方哲学家的著作都被他翻阅过,他就柏拉图艺术理论撰写的文章曾被教师评为优秀论文。关注哲学似乎也可以说是20世纪西方美术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此种经历,再加上后来的美术史训练,使贾德成为最擅长思考和写作的极简主义美术家。
  贾德进入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学习时怀抱着成为画家的梦想,并没有当雕塑家的打算。大体而言,从艺最初十几年,贾德一直没离开过绘画世界。腐蚀版画《联合会楼梯井》(1952年)曾为年轻的贾德赢得华盛顿广场户外展览一等奖,它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普遍性现象,那就是20世纪西方众多著名的反传统美术家通常是从传统的写实性美术训练起步的。《联合会楼梯井》的整个画面处理,无论是刻画人物形象还是塑造空间环境,都遵循着传统的写实性原则,一切都与现实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似真性”。当时面对这件作品的观众以及高度评价它的评委大约想象不到这个年轻人未来会创造出那些被视为“改变现代雕塑进程”的强烈反传统反写实的极简主义抽象雕塑。
  希望更深入更系统认识理解美术的想法长久占据着贾德心灵,经过数年独立探索,贾德在三十岁重返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美术史硕士课程。从1958年到1960年,贾德在名师鲁道夫•威特科尔和迈耶•夏皮罗等人指导下,研究了文艺复兴绘画和建筑、巴罗克绘画和雕塑、印象主义和现代绘画,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的美术和远东美术等。这种广泛的学习开阔了贾德的视野,为他此后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了精神支持。
  贾德生活和学习的纽约,在二战结束后,正是波洛克等一大批抽象表现主义者活动的大本营。与这样一批富于创造力的画家同处一城,能不受他们的影响吗?贾德的回答自然是否定的。60年代初的《无题》(1961年)可以作为例证。这幅画跟《联合会楼梯井》完全不同,它抛弃了那种再现性的写实绘画方式,走进了抽象绘画的天地,用简洁的形式,营造出优雅的格调。一眼望去,平涂的深蓝色布满整个画面,只有一条波动的白色曲线从上到下贯穿在这一片变化微妙的深蓝色中部。从整体效果上看,它显然更接近色域绘画(以罗思科、纽曼等人为代表的这种抽象绘画也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分支和变种),而非波洛克式的抽象表现主流,就其极为单纯和冷静的形态而言,不妨说已透露出“极简”的影子。
  转过年来,贾德完成了又一幅《无题》(1962年)。在取代画布的纤维板面上,布满了搀入沙粒的红色颜料,从而形成有别于前述《无题》蓝底子的粗糙不平的肌理效果。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大片横长的鲜红涂绘状色域中央出现了一个“物体”,它是用黄色有机玻璃制成的英文字母O。这个统辖并凸起在底色上的字母,为这幅画带来了更多的三维因素,似乎有股向雕塑靠拢的意味。另一方面,物体的介入,不同手段的并存,不妨说也体现了贾德对杜尚和约翰斯等人艺术的借鉴。
  这幅《无题》被认为是贾德最后的架上绘画。从1962年起,贾德开始了美术创作的大转向,他放弃当年的理想,把精力投放在他本人称之为“新型高浮雕”及其他雕塑的创作上,经过三十余年不懈努力和认真探索,最终成为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美术家之一,以极简主义雕塑领军人物的身份载入美术史册。
  像1961年的绘画《无题》一样,贾德的全部雕塑作品都属于抽象美术,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它们应当归纳在几何形抽象美术领域里。由于这些雕塑并不反映具体内容或表现具体对象,其所指难以确定,《无题》这个题目就成为贾德绝大多数雕塑作品惟一的标题。
  在论述贾德的新型高浮雕前,我们不妨先见识一下他不能纳入这个范畴的雕塑作品。1963年创作的一件《无题》就是这样的作品,像通常的圆雕一样,这个涂满红色的木制长方形箱体被放置在地上,其朝上一面嵌入了一段灰黑色圆形铁管。简洁明快的形色处理,于巧妙的对比中,展示出整体的和谐与单纯,那种明朗而又温暖的特质,同一种理性的诗情和美感融汇在一起,让见过狂放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或世俗的波普美术的人心中油然生出异常之感。1964年的又一件《无题》,是这件作品的变体。涂成淡绿色的木制长方形箱体呈扁平状摆放在地面上,那段圆形铁管仍然嵌在其上,但被剖开,只留下与箱体上面齐平的半弧状,并被罩上一层浅黄色,完全丧失铁管的本色。淡绿与浅黄的搭配,使这一变体之作散发出春野般清新的气息。
  这类放置在地面上的圆雕作品,当然不只是这两件互为补充的《无题》,其他的创作就不再列举了。构成它们的长方形体,或者像有的论者喜欢说的箱形几何体,是贾德雕塑创作最喜欢利用的几何形体,他的各类雕塑都是以此为基础构成的。以超凡的艺术敏感,领略和把握形、色、材料、空间、光线等造型艺术要素的品质和效能,把它们整合在单纯明确的几何形抽象雕塑形态中,营造充满美感和意蕴的艺术境界,这个念头始终左右着贾德的思想,指引着贾德的行动。
  现在我们来谈谈贾德的“新型高浮雕”。到过巴黎,见过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或歌剧院上的《舞蹈》的人,一定会对高浮雕这种样式有清楚的印象。高浮雕的人物或其他形象要依附于建筑壁面上,只能从正面观赏,不能像可以自由摆放的圆雕那样从多种角度观赏。就这一点而言,它与贴近绘画的低浅雕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其人物等形象塑造上保持着充分的立体感和完整性,它也近似圆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