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漫话李蓮英

作者:吕 春



  说到清官太监,李莲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因获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得到其他太监们无法想像的荣耀和地位,于是成为了民间传说中最有传奇性的几大太监之一。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莲英,又是怎样的呢?
  李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今属河北)。有人明确说,他是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甲村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贫苦农民,有五个儿子,李莲英是其中的老二。根据其墓志铭记载,他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十月十七日,9岁入宫。清官档案则说,他是在咸丰七年(1057年)由郑亲王端华府送进皇宫当太监的,年龄是13岁。
  
  引刀自宫 梳头得宠
  
  李莲英原来是河间府缝破绽打补子的一个皮匠,绰号“皮硝李”;生性好赌,在赌场把自己一点辛辛苦苦的积蓄输得一干二净,急怒之下,就引刀一快自宫了。河间府的人净身到宫里当差的很多,有善心人给了他良方秘药止痛止血生肌,终于把他救活。等身子将养复元,只有当太监一途,于是经人引领投奔首领太监郭吉祥了。经过三勘六验无讹,最初派在御花园钦安殿照应香火。钦安殿供的是真武大帝,每逢朔望慈禧太后都来拈香祈福。自从李莲英派在钦安殿当差,佛前锦伞绛节,宝盖珠幢并及祭神用具,总是收拾得纤尘不染,光鲜整洁。慈禧太后喜欢他性灵心细,不久就调他到内宫伺候御前起居了。
  专管慈禧太后每天晨妆梳头的太监叫沈二顺,他时常在官里装傻充愣,所以慈禧太后给他起个诨名叫他“傻老”,对其恩宠有加。可是他红了不久,就忽然腿上闹流火,不能上殿当差。换了几个梳头太监,不是把发根松紧扎得不合适,就是独有一撮发根髭在外头。有人怂恿李莲英试一试。李是有心人,知道慈禧太后颈上的头发刚而且硬,很难顺溜,于是事先准备好一小盒发胶,用小刷子三抿两抿就把慈禧太后后颈上那撮特别硬的头发,拢得服服帖帖。以后他又为慈禧太后设计出许多新式发臀,甚得太后欢心,遂由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擢升为总管太监,赐二品顶戴了。
  
  替人解围 终得回报
  
  李莲英虽然日渐走红,成为太后跟前的大红人,可是遇事依然谨小慎微。对于一般妃嫔宫娥、女官命妇,有了舛错,惹太后不高兴,他总是尽量替人美言遮盖,曲意回护,所以在太后左右的人对他都有好感。
  清官习俗新春正月初二祭财神,要吃煮饽饽(即水饺,满洲人叫饽饽)。饽饽里要包一种特制实心小金元宝,比花生米还要小。本来应当包一只财神饺子大家来吃碰碰财气,可是大家怕老佛爷吃不着不高兴,所以一包就是四只。每年这四只财神饺子,都是老佛爷一个人吃出来的。有一年吃财神饺子,是隆裕皇后主持其事,老佛爷吃来吃去,只吃出三只财神饺子,脸上渐有不悦之色。偏巧那只财神饺子却让隆裕皇后自己吃了出来,大家急得手足无措。还是李莲英灵机一动,立刻走到皇后跟前用二仙传道手法偷偷把小元宝拿过来,乘人不备塞在新煮好的饺子里,请老佛爷再吃几只新煮的饽饽。太后举箸而尝,一吃而得,僵局自然解开。事后,隆裕皇后感念李莲英解围有功,给了不少赏赐。后来隆裕太后当国,虽然有人在她面前媒孽其短,愣说光绪帝猝死,凶手就是李莲英,弄得他整天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可到底还是得保首级终老田园。
  甲午战败,李鸿章入宫请罪,慈禧太后眷念旧勋,不但没有降罪,反而勉慰有加。李氏感激涕零,免冠顿首;因为廷对时间较长,忘记复帽,就仓皇退出西暖阁。大红顶子三眼花翎朝帽,仓促之间就搁在地上。这属于失仪、大不敬两项罪名,可又不能重新进殿拾取,只好嗒然退出。等回到贤良寺不久,李莲英居然亲自把那顶大红顶子给李中堂送了回来,并且还替慈禧太后传旨温慰。据李的儿子李经芳说,送还纱帽,又得天语眷顾,使李莲英轻而易举就揣着两千两银封回宫交差去。
  
  恃宠嚣张 睚眦必报
  
  李莲英慧黠善弄,毕竟读书不多,器小易盈,后来宠信日专,对人表面上仍旧谦恭有礼,可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也会露出他悖谬倨傲的气焰。恭王退出军机之前,叔嫂每因国事龃龉不欢。恭王新得一枚祖母绿扳指,整天戴在手上,摩挲把玩。偏偏有一天被李莲英瞧见,缠着王爷赏给他见识见识。王爷告诉他,等我玩够了再赏你玩。哪知过了没几天,慈禧太后召见恭王,在廷对时,看见六爷手上戴着一泓泉水般的翡翠扳指,要六爷摘下来瞧瞧。哪知慈禧太后一面摩挲一面夸好,而爱不释手;旋后问话,则顺手将扳指搁在龙书案上。恭王只好自认折财而故作大方,干脆献给宸赏了。
  过了没几天,恭亲王在军机处等候朝参。李莲英见到恭亲王,即挑起大拇指说:“六爷,请您鉴赏一下昨天奴才新买的这只翎子如何?”(太监所戴翎子,跟一般文武官员的翎不同。太监戴的翎子叫喜鹊尾儿,羽毛纷披遮满脑后。)恭王见自己的爱物祖母绿扳指竟赫然戴在李莲英拇指之上,气得浑身发抖,可是又无可奈何。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宠信日坚,而小李子也就嚣张日甚。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帝大婚,表面上是慈禧太后“撤帘归政”,但一切军国大汁,光绪帝依旧是秉命而行,大权实际仍然操在慈禧太后手里。当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光绪帝率同文武官员,先期演习庆贺仪式。原定巳时举行,届时文武百官花翎顶戴地齐集仁寿宫,等候总管李莲英驾到开始演习。左等右等直到午后,李大总管才姗姗而来。王公大臣一个个饥肠辘辘,足足等了三个时辰。李不但了无愧色,而且毫无歉意。光绪帝于是传旨把李莲英廷杖四十。事后李莲英记恨在心,加盐添醋诉之太后。后来太后谋划改立大阿哥、废黜光绪帝并使珍妃沉井等诸事,于此应有关系。
  新城王树楠《德宗遗事》上说,1900年庚子之乱,珍妃被崔玉桂推入景祺阁前水井之后,太后、光绪帝逃难西安,途经保定。(如图)在西关外有一座普济寺,相传观音签颇着灵异。李莲英便乘人不注意,虔诚地求了一签。签上说:“劝君行善莫行凶,万顷心田常自摩。欺善怕恶伤阴骘,天理昭然祸自多。”
  祸乱当前,也使李莲英增加了不少警惕。保定的地方官员仓皇接驾,除了给太后准备寝所外,也给李总管收拾了一个下处,有被有褥,却对光绪帝敷衍了事。夜寒甚重,光绪帝蜷卧一铺冰凉的土炕上,久不能眠。恰巧李莲英起身小解,见到光绪帝这种狼狈情形,忽然想起在西关所求灵签,不禁一阵寒噤;又想到太后春秋已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光绪帝大权在握,还能饶得了他吗?于是心思一转,立刻进屋跪在光绪帝面前说:“让皇上这样吃苦,都是奴才疏忽,伺候不周,只是现已夜深,无法筹办了,请皇上迁就委屈,暂用奴才的铺盖吧!”结果他把床铺让给光绪帝,自己在墙角一直蹲到天亮。这令光绪帝十分感动,尔后时常提起这件事。慈禧太后驾崩,隆裕太后垂帘,而李莲英能够平安出宫隐息田园,恐怕也与此事不无关联。
  
  转舵引退 子败家道
  
  办完慈禧太后丧事,李莲英即急风转舵,告老离宫。他在北京东皇城根接近帝阙,置了一所宅院,虽比不上小德张在永康胡同私宅珠帘玉户,可也穿廊圆拱,雕梁粉壁,自有一番气派。他膝下过继了两个侄儿作为嗣子。东华门著名的饭馆东兴楼,他占有三分之二的股权。李莲英有时到东兴楼转转,看看有无偷工减料情形,晚年也算悠游自在。
  李莲英病死于宣统年间(1909-1911年),葬在德胜门外自置茔地里。他这—死,两个败家精的嗣子,一个赛一个地狂螵滥赌,将他一生聚敛而来的财产,变卖得一干二净。到了民国20年(1931年)左右,在德胜门集市上曾发现有皇宫特有的珍贵皮氅外褂、碧镂牙筒、翠幛围肩;一般古董家都认定属李莲英生前恩赏御赐物,纷纷出高价搜求。他的两位嗣子在抗战期间贫病交迫,先后倒毙街头。一代权监的余威,就此彻底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