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吕其明与《戏旗颂》

作者:顾育豹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中,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在41年前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魅力不减。每天央视播出《永远的丰碑》节目便能聆听到这首震撼心灵的主旋律。其全新总谱也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多次再版,各地订购者甚众。其实,在庆祝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期间,在每年纪念党的生日、欢度国庆佳节期间,《红旗颂》总在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青岛等地频频奏响。在广州,《红旗颂》的旋律曾被两千多名合唱团员、三百多名乐手、七十多架钢琴同时演奏,这是这部作品问世以来最大的一次演出阵容。
  吕其明曾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和中国电影学会副会长。他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红日》、《城南旧事》、《孙中山》、《焦裕禄》等两百余部电影、电视剧作曲,获得数十项音乐创作大奖。他近年新创作的交响曲《雨花祭》、《龙华祭》尤其感人。他告诉记者,41年前,即1965年2月,在上海音乐家协会的一次党组会上,主要负责人贺绿汀、丁善德、黄贻钧等对上报的“上海之春”音乐会初选节目进行了仔细研究,一致认为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现代题材作品还应加强,于是决定由青年作曲家吕其明赶写一首。黄贻钧建议曲名定为《红旗颂》,其主题为歌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红旗是革命的象征,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吕其明的父亲吕惠生,就是一位革命烈士。吕其明本人在刚满10岁时(1940年),父亲带着他和姐姐参加了新四军文工团。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长期战斗生活的往事以及他在红旗下成长的历程,像电影一样,一一在眼前闪过。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拼搏,激动的泪水伴他写完了《红旗颂》。当年5月,《红旗颂》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首演获得成功。
  年已77岁的吕其明对记者说:“41年来,《红旗颂》没有被人们遗忘,这使我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作曲家要通过毕生的努力,去歌颂时代、歌颂党的事业!作为烈士子弟、共产党员,我将永远歌颂红旗、歌颂党!”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