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徐子休为刘刚甫改名
作者:张少良
徐先生以举人赴京应试,结识刘光第。徐因刘殉难而无意仕进,返蓉讲学授徒。弟子戴传贤、熊克武、但懋辛、张群等均成为革命党人,因指斥朝政被告密而出走。徐先生终身坚持兴学,多次为维护成都治安,避免战祸而奔走劝谕。
刘万钟的独子刘昌琪曾在徐先生创办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属高小就读,品学兼优,深得先生喜欢。1912年,徐先生特为昌琪改名为刘猛,字刚甫;为刘万钟的侄儿宝骏易名刘鸷,字英甫。盖有所寄意焉。
据小学考证,《说文》:“猛,健犬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今蜀中有兽,状如熊而小,毛浅有光泽,名猛氏。”《礼记·儒行》注:“鸷虫,猛鸟猛兽也。”《说文》:“鸷,击杀鸟也。”《汉书·礼乐志》注:“麤厉猛奋之音作,而民刚毅。”注:“猛奋,发扬也。”
饱学的子休老师引经据典,拣选词语,显然是为了鼓励青年学子,保持阳刚正气,奋发图强,求学归来为国效劳。
徐子休应邀赴北京参加教育会议,刘氏兄弟因欲赴日求学而随行之。兄弟俩在重庆拜会夔关监督吴玉章先生,得到鼓励;再由上海乘英轮抵达日本。刘氏兄弟不负师尊教导,补习日语半年后,考入东京成城中学。他俩于1915年因散发《留日学生刘猛、刘鸷为反对日本二十一条无理要求,痛告全国同胞书》,受袁世凯爪牙监视,遂秘密返回上海。(刘鸷游泳不幸溺海早夭。)1916年,袁世凯死后,刘刚甫再赴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读政治经济系,毕业后又到铁道传习所进修考察两年,力图学成归国能为祖国的交通垦殖事业效力。
刘刚甫先生牢记师尊教导,在1934年“临危受命”出任成属联中(石室中学)校长,明确提出:“各生仍应淬砺精神,严遵规定,毋稍逾越,俾养就刚健质朴之风,而造成中流砥柱之人材”。该校不仅学业水平为全川之上乘,即校规亦为全川之表率。师范言行,造福后昆,非一代也!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