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大足宝顶大佛湾第24号民国造像小识
作者:李小强
第24号道祖、山君龛,右为太上老君,头戴束发冠,冠中有三层宝塔,骑一牛,手捧八卦(图一);左为坐于老虎背上的山君,三头六臂,正面头像额头紧皱,眼凸,粗鼻,獠牙外张,一副狰狞恐怖的面貌,与头后一略带笑容的面容相比,更显其威风凛凛之状(图二)。此龛旁有对联:“道祖乘牛登岸上,山君伏虎镇桥头”。从此联来看,造山君像的目的是为了镇桥的作用;而老君乘牛登岸上,也暗示着过桥的意思。在大佛湾中,目前的资料显示,在明代之后主要有“佛缘桥”的营造,因而该像的塑造时间应当是指该桥修建之际。大佛湾内现存的龙蜚声撰写的《书<与佛有缘>碑并跋》记载:“癸丑三月,派代回龙桥谒祖,后道经佛湾……时逢修桥将竣,乞序于余”①。由此可知,该桥在民国癸丑年(即民国2年,1913年)时即将竣工。之前,游览者参观大佛湾,游至柳本尊行化道场、十大明王像处,即沿原路返回。此桥竣工后,游览者可由此桥到今日道祖、山君处,从而参观的线路形成一圈。而第24号龛造像的正前方岩下,就是“佛缘桥”,为山君镇桥职能的体现。因此,该像的塑造时间可能为此年左右,即为民国初年,而不是清代。②这一点,学兄赵辉志先生也持同一观点,其著作根据该龛道祖头冠形制,认为该龛为民国时期所造。③
图一:道祖(太上老君)、山君龛
图二:山君头部
另外,在该龛毗邻的岩石上,为民国4年(1915年)开凿的第25号地母、玉皇龛。由此亦可知第24号龛的开凿时间不会过晚,当在第25号龛之前。
综上所述,第24号为民国初年的石刻造像。其主要是因大佛湾内“佛缘桥”的修建而营造,是当时人们信仰习俗的形象化反映。
注释:
①《大足石刻铭文录》,第242页,重庆出版社,1999年。
②关于第24号造像时间,《大足石刻内容总录》即定为清代。参见《大足石刻研究》第494页,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③参见赵辉志:《大足石刻服饰史》,第145页,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年。
作者单位: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