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及金带的用途

作者:钱玉趾



  俞晓群《数术探秘》说:“中国古代划分天空,起始于四象的观念。四象又称为四维,它最初根据方位的概念将天空划分为东、西、南、北四方区域,然后确定各个星座的归属。后来,四象的观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不但对应着空旷的四方,而且四方之中被嵌入了四种活灵活现的兽类……分别对应着苍龙、朱雀、白虎和玄武(即龟)……”[9]《周礼·春官宗伯》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北方。”除天地以外,明确说到了要祭祀东南西北四方。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有4只,分别列于金箔的四周,应该代表四方,象征东南西北四方都有神鸟飞翔。与之相应的是金带上有4箭4鸟4鱼4鼎,象征四方都在虔敬祭祀。这应是四象观念的体现,也应是四象观念的应用。4只神鸟与一年四季的关联可能较弱。
  《数术探秘》还说:“殷商时代已经采用干支纪日了……十干与十进位制是同源的,都是人类十指计数的产物。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它与天体的运行密切相关,像《淮南子》中所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就是说,十二支是对于北斗星旋转规律的界定……我国在很早以前就运用十二支的概念,将周天自东至西划分为十二个等分;后来,古人根据岁星大约十二年运行一个周天的规律,也将天空划分为十二个等分,即十二支,用来纪年。”[10]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相配,60年一个循环。2006年是丙戌年,2007年是丁亥年。
  中国南方铜鼓鼓面中心的太阳(星体)的12条芒齿,应与天体运行有关,具体说应与北斗星旋转规律有关。古人运用十二支的概念,将天空划分为12等分,铜鼓太阳的12条芒齿,均衡分布,并向四周直线辐射,正好将空间分成12等分。这12芒齿应与十二支相关,与十二月的关联较弱。金沙遗址太阳神鸟的12条芒齿也是均衡分布,但呈弧形,向四周旋式辐射,仍然可将空间分成12等分,因此,也应与十二支相关。
  成都金沙遗址与南方铜鼓产区邻近。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较多的接触与交流。中原有十二支的概念与运用,古蜀及其以南地区的12条芒齿,也应是十二支概念的图示与运用。究竟是谁影响谁,谁传承谁?一种可能是三地独立产生,独立发展;一种可能是由一地产生而传至他处。如果由中原先产生,应是先传至古蜀,后传至南方。太阳神鸟弧形芒齿的复杂与精美,应是在直形芒齿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因此,它可能早于南方的直形芒齿。中原地区至今未发现有12条芒齿的太阳形图的实物,因此,最先提出与运用十二支概念的也可能是古蜀人。
  综上所述,三星堆金杖是仪杖,用于祭祀。金沙金带(金箍)的图案与金杖图案基本相同,它与太阳神鸟金箔同出一地,两者可组成一种仪杖,也用于祭祀。金箔上太阳形图可组合于仪杖上部或顶端,可能主要用于祭日。长沙浏成桥楚墓的仪杖长208厘米,考虑到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通高(包括基座)有260.8厘米,上述蜀族仪杖(包括基座)可能高于208厘米,甚至会有260.8厘米之高。箍于圆环薄板外缘的有图金带,上大下小,形成一个俯角;粘附于薄板下面的太阳神鸟图案,便于人眼从下往上仰视,产生一种虔敬心理。圆环薄板的上面可能会有太阳神鸟一类图案,可能会有28厘米左右长的仪杖顶端,顶部渐变细尖。太阳神鸟金箔与金带(金箍)及喇叭形金器不可能分别作为一件物品单独存在。它们组合为仪杖,成为仪杖的组合件,就目前的发现而言,较为合理;组成其他物件的可能性似乎较小。
  
  注释:
  [1][5]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沙——再现辉煌的古蜀王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26页。
  [2]钱玉趾、沙马拉毅:《三星堆金杖与金沙金带新考》,《文史杂志》2007年第2期。
  [3]高至善主编《楚文物图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38页;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浏成桥一号墓》,《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4]冯广宏:《金沙鱼图泛解》,《文史杂志》2006年第4期第12页。
  [6]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页。
  [7][奥]弗朗茨·黑格尔:《东南亚古代金属鼓》(石钟健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70、271页。
  [8]黄华良、李诗文:《悬崖上的民族——僰人及其悬棺》,巴蜀书社20O6年版第22页。
  [9][10]俞晓群:《数术探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69、71、160、164页。
  
  作者单位:四川省科协(成都)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