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关余”之争:孙中山与帝国主义的首次较量

作者:何俊华



  与此同时,广东政府与美国的对立则在加剧。15日前后,美国6艘驱逐舰驶入广州港。17日,孙中山发表《告美国国民书》;19日,向美国政府发出抗议电,说:“我争应得关余,美舰压境独多,助恶长乱,深为公理惜。”[6]在美舰的助威下,驻粤的各国领事和军舰开始作登陆准备。16日,日本的两艘驱逐舰驶入广州港,泊于广州的外国军舰从而增至17艘。同日,各国首席舰长在英舰开会制订了派遣172名或者95名乃至245名陆战队员登陆的计划。
  广东形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是,孙中山是决不会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压力的。
  
  四、 争取“关余”的斗争终获胜利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孙中山毫不退缩。12月19日,孙中山派交涉员面谒领事团首席领事杰弥逊,要求对近日军事行动加以说明。杰弥逊答复说:事态“因孙中山公开声称有管理广东税关之意图而生,倘保证无此种图谋,诸国军舰当撤走”。[7]言外之意是如不收回广东海关,列强就不会运用武力。摸清列强调动军舰的用意之后,19日夜,广东政府派伍朝枢和叶恭绰向广东海关关长递交一函,内称“作为大元帅之命令,税务司保管扣除外债后之关税剩余部分,俟广东政府指令。民国九年以来滞纳广东政府之关余部分,当由税务司从关税中支付”[8],并要求将此意转告总税务司。
  22日,孙中山又向粤海关税务司发布命令:关款除应付赔款及利息外,余款解交广东政府;自民国九年三月起,属广东政府的“关余”均应照交;限十日内答复,如不遵命,即另委官员。与此同时,孙中山又发表声明,重申这一命令,并称庚子赔款乃是战前的一种惩罚性措施,现已过时,切实予以废弃。
  17艘外国军舰仍停泊于广州,继续向孙中山和广东政府施加压力。
  孙中山和广东政府决不向压力妥协,继续寻求解决的办法。他们请日本调停之要求未能实现,又转而委托葡萄牙公使符礼德居中调停,也未能如愿。而北京的外交使团看到武力吓不倒孙中山,孙中山收回“关余”的坚决态度丝毫没有改变,于是在1924年1月4日派驻京美国公使舒尔曼来广州。1月5日,舒尔曼就“关余”问题与伍朝枢举行了会谈。伍朝枢表示广东政府无意挑起冲突,言外之意是无收回广东海关之意。舒尔曼则希望广东政府把“关余”用于治水和市民福利事业,伍朝枢表示赞同。双方遂就“关余”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1月6日,舒尔曼拜会孙中山。孙中山对伍、舒会谈结论不持异意,但称如不接受广东政府之要求,则将海关接管,即便他不得不同列强各国作战,也将用武力取得关税。[9]舒尔曼反问孙中山,何时接管海关?孙中山表示,在自己这一代一定要接过来,表明孙中山争取“关余”的斗争只是收回海关的第一步。
  舒尔曼回到北京,便与公使团、总税务司及北京政府商议与伍朝枢会谈的情况。4月1日,驻京公使团决定将“关余”之一部分拨交广东政府。停泊在广州港的外国军舰也从4月1日起陆续撤走。孙中山和广东政府争取“关余”的斗争终获胜利,这也是孙中山与帝国主义列强的首次获得胜利的较量。
  正是因为有了这次与帝国主义的公开较量,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更加坚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孙中山明确宣布:“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为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以求中国民族之解放”,只有全国人民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摆脱半殖民地的悲惨地位,才能实现;而要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也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才能做到。所以,《宣言》说:“盖民族主义对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的侵略。”[10]《宣言》把反对帝国主义看作革命的首要任务,高举起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这正是孙中山从包括“关余”斗争在内的革命实践中所获得的深刻认识和体会。
  
  注释:
  [1][4][5]《关于海内问题之宣言》,《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549~550页,第550页,第550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2][7][8]《日本外交文书》,大正12年第2册,第601页,第621页,第622页。
  [3][9]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第1763页,第1787页,中华书局1991年版。
  [6]《致美国政府抗议电》,《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528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18~119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