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藏书纪事诗》新论
作者:王兴堂
叶昌炽(1847-1917年),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鞠裳、颂鲁,号缘督,晚号缘督庐主人。其书室名甚多,如:缘督庐、五百经幢馆、邠州石室。2007年是叶昌炽编著《藏书纪事诗》出版11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去世90周年的纪念日。著名藏书家伦明在其《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这样评价清末学者叶昌炽:“买书难遇盲书贾,管教仍然老教官。芸香浓处多吾辈,广觅同心叙古欢”。叶老先生从正史方志、笔记文集和目录藏书志中辑录了大量历史上藏书家的活动资料,集中展示了739位藏书家的藏书成就及其文化、学术贡献,成为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书纪事诗》是中国藏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该书开创的“纪事诗体藏书家传”的体例,素有“书林之掌故,藏家之诗史”之誉。
一、《藏书纪事诗》成书原因
叶昌炽从27岁开始,先后接触到若干著名藏书家的收藏以后,就立志着手编集藏书家资料。他拜访当时有名的藏书家,每日阅览宋元旧版,叙录其书目、版本以及收藏源流。这使他慨叹于历代藏书家毕生节衣缩食、致力藏书,但在身后往往“遗书星散”、“名姓翳如”,于是决心征文考献“人为一传”,致力于搜集“藏家故实”。
叶昌炽多年在苏州、广州和北京三地广搜资料,掌握了极其丰富的私家藏书史资料。当他着手编集时,却因条理不易,难以做到“人为一传”,于是改照《南宋杂事诗》和《金源纪事诗》的体例,“各为一诗,条举事实,详注其下”。1890年8月17日,《藏书纪事诗》形成初稿,编成六卷。1897年,叶昌炽的同乡友人江标在长沙编著出版《藏书纪事诗》六卷,即《灵鹣阁丛书》本。但其“引书繁芿,举例踌驳”,“亥豕之讹亦多沿而未削”,叶昌炽不甚满意。1909年,叶昌炽遂开始校定,自刻于家,经过增删诗传、补加诗注、酌增案语、改写绝句和调整次序后终于刻成我国藏书史上这部拓荒之作——《藏书纪事诗》七卷本。叶氏自言此书“发隐阐幽,足为羽陵宛委之功臣”。
二、《藏书纪事诗》的特点
1. 体裁的独创性
《藏书纪事诗》以私家藏书史料为题材,先为七言绝句一首,叙述某人的藏书特征,下系人名,或系字号、谥号等。正文基本为引文,必要时加上按语,其典范格式为“领以绝句,缀以事迹,必要时殿以案语”。每篇诗下所列藏书家,少则一人,多则八九人,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藏书家及藏书史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清晰的线索。正史有传者,以史为次序编排;有科第者,以释褐先后为次;无者,参同时人序跋、赠答而参稽互订之。采集史料,自正史、方志、笔记、诗文集,至墓志铭、书目题跋等,非常广泛。该书通过征引大量文献,较为全面地勾勒了每位藏书家的生平、藏书特点、书斋名、藏书印、藏书目录及代表作,几乎相当于一部藏书家的传记辞典,是我国第一部比较集中地记录藏书家书斋名、藏书印的工具书。
2. 内容的广泛性
为几位女性藏书家立传。书中记载了宋代李清照助其夫赵明诚收藏金石书画,清代姚畹真助其夫张蓉镜收藏善本书诸事。这些女性为古文献的流传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为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书商立传。《藏书纪事诗》载,清代陶正祥、钱听默等人皆是书商。他们识簿录,精鉴别,每遇典籍,便必辩其真伪:何人何年收藏、何地装订及其版本源流。
为书业工匠立传。《藏书纪事诗》中,共为书业工匠二十人立传:既有历史上首次做活板的“布衣”毕昇;又有“少贫以卖书为业”,后为修《四库全书》贡献了力量的书贾陶正祥;此外装修工匠胡贸、钱半岩等也有事迹可查。这些人是我国古代出版事业中有代表性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古籍流传的中坚力量。
三、《藏书纪事诗》的价值及影响
1. 《藏书纪事诗》的价值
《藏书纪事诗》保存了大量私家藏书制度,如藏书保管、建筑规制、借钞刊刻等方面的文献。关于藏书遗产的传承,该书介绍了藏书家既有向朝廷请求明令保护的,也有以“书不在世业例、子孙才者许就读”的家训为律规等等。关于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的建筑规制,该书指出乾隆时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阁曾予仿造。诸如此类,对后人了解私家藏书的历史面貌帮助甚大。
该书打破“述而不作”的古老编纂方式,于有关资料后,时出案语,对资料进行了补充、考证;对存疑待解之处,也予注明或独抒己见。而叶氏之评论,则是案语中重要的内容,对读者利用资料带来便利。读者还可以从中了解叶氏的治学、收藏等多种情况及学术水平。
《藏书纪事诗》通过文献反映了地方藏书的史实和风气。如著名的江苏常熟地区,为元代以来藏书家辈出的地方,清代修地方志为“藏书家”单独列传,为全国所未有;卷七就介绍了常熟私家藏书的历史概略。近人李谤在分析藏书家历史同治学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治校勘、目录之学者,不能不仰资于版本,版本之学者,则藏书家之历史有不可不知者。”读者可以体会到藏书活动同版本、目录、校勘诸学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历代藏书家对发展我国学术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2. 《藏书纪事诗》的影响
《藏书纪事诗》问世以后,对学术界影响甚大。继之而起的就有伦明撰写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凡录纪事诗155首,共收录藏书家150人。王謇则撰有《续补藏书纪事诗》,凡录纪事诗125首,传藏书家132人。徐信符亦编著有《广东藏书纪事诗》,凡录纪事诗61首,传明以来藏书家50余人。此外还有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吴晗的《江浙藏书家史略》、杨立诚与金步瀛的《中国藏书家考略》等等,由此形成中国文学领域和史学领域中的一个流派。
四、《藏书纪事诗》的不足之处
1. 资料使用存在问题
该书缺少融会贯通的气魄,未能在社会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出中国藏书的兴衰规律,以形成自己的藏书学思想体系。
将五代毋昭裔与北宋毋守素父子二人误为一人;明人蒋之翘号石林,则误为二人。叶氏引《天禄琳琅》:“《说文五音韵语》,有‘闽南开府所得之书’、‘泰山赵氏藏书’之印”,却未能指出此为清代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进士赵国麟藏书印。
有一部记述杭州地区藏书家的著作《武林藏书录》,成书于1885年,1900年又有杭州嘉惠堂刊本。叶书七卷本刊印于1910年,此前又进行过修订,叶氏完全有可能见到丁氏的著作,也完全有可能利用此书补充许多资料;但他终究未引《武林藏书录》,不知何因?该书在有关丁丙的资料中虽言及兄丁申,但也没按时人所称“双丁”将兄弟二人共列一条。
对宋元明清藏家的收录多有脱漏,其中宋代至清代失录的有代表性的藏书家如朱长文,其藏书二万卷,撰《墨池》、《阅古》二编藏于家;韩广业,其“小琅环书屋”藏书多至数万卷;吴自新,藏书以“万卷楼”贮之;至于袁枚藏书则多至四十万卷,当为清代大藏书家,且以诗名于世。诸如此类大家,《藏书纪事诗》多失收,令人遗憾。
2. 此书从五代开写值得商榷
陈登原评论说:“叶昌炽著《藏书纪事诗》起自宋代(案:应是五代),犹非穷本探源之笃论”。五代之前的藏书大家有南齐的陆澄藏书万余卷,王俭称之为“书橱”;南朝梁的沈约“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与沈约并称为“任笔沈诗”的任昉,藏书三万卷;隋朝许善心也“家藏书近万卷”;……因此《藏书纪事诗》的收录时限,还可上推几百年。
藏书家,被认为是百家之外特殊的一家。其藏书活动,包含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藏书史的发展,与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因此研究古代的藏书发展,是一项既有历史意义又富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代藏书家的丰富资料。该书征引广博,内容翔实,首创体例,影响巨大,是我国图书史、藏书史、图书馆发展史乃至学术文化史上的一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著作。
(题图为叶昌炽画像,选自《清代学者像传》)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充)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