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从《出师表》解读诸葛亮
作者:李君惠
四、“北伐”倘若胜利,诸葛亮将如何?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了由他担当北伐重任,并且对北伐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的北伐最后是以未能成功并且本人病逝于前线而结束的。因为去世了,“不效,则治臣之罪”当然无从谈起。这里要提出研究的是倘若北伐成功了,诸葛亮的结局会是什么?
诸葛亮是很自负的。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说他:“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而,诸葛亮的实际能力却是有限的,“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北伐不能成功其实是历史客观条件早就注定了的。可是,诸葛亮却偏要倾蜀汉全国之力而进行之,累死在前线也就势所必然了。
诸葛亮或许自己也深知,像他那样集权于一身而又未能完成北伐之重任,身后免不了遭人议论,所以,他遗命葬定军山而不将灵柩运回成都。果然,诸葛亮一死,做过犍为太守的李邈就上疏刘禅,说诸葛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诸葛)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11]。虽然后主刘禅览疏大怒,并把李邈“下狱诛之”;但李邈之疏,已足以表明蜀汉国中对诸葛亮独揽大权于一身是有议论的。刘禅之所以那样做,或许正是他的“宫中”当时还得罪不起诸葛亮的“府中”。
刘禅虽然平庸,但并非昏聩,其最大的特长就是保身之术。他在位41年,在三国国君中是在位最长的。诸葛亮对他的辅佐,只有12年,其余29年,则是“循理”[12]而处理政事,并没有大的过失。他在成都不战而降魏,在洛阳“乐不思蜀”,装疯卖傻,都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手段。那么,当诸葛亮掌控蜀汉国的一切权力时,他有如上表现也就有很合理的解释了。
诸葛亮在北伐成功后究竟会如何?历史不能假设,但是,《诸葛亮集》中载有一封他答复李严劝他“宜受九锡,进爵称王”的回信: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13]
看来,还真不能小看了诸葛亮。他不交权于刘禅;排除异己,建立自己掌控一切的势力范围,或许都是为了在北伐成功后来一番“十命可受”,成为三国时期的又一个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炎)。然而,诸葛亮的北伐到底没有成功,他也就未能往这方面发展。这是诸葛亮的幸运,也是历史的幸运。这样,一位忠贞体国、鞠躬尽瘁的忠臣、贤相就永远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了。
注释:
[1]《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下引《出师表》文,均据此。
[2]《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3]《三国志·蜀书·费祎传》。
[4]《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董和传》。
[5]《三国志·蜀书·向宠传、向朗传》。
[6]《三国志·蜀书·马谡传、马良传》。
[7][8]《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9]《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
[10]《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11]《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
[12]《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13]《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