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屈原《天问》与神庙壁画

作者:碧 莲



  
  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里,针对《天问》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看到神庙的壁画而题于壁上的看法,指出:“这完全是揣测之辞。任何伟大的神庙,我不相信会有这么多的壁画,而且画出了天地开辟以前的无形无象。”
  笔者以为,关于《天问》受神庙壁画影响而作的说法,大致始源于王逸《楚辞章句》。王逸讲:
  
  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舒泻愁思。
  
  对王逸之说,聂石樵在《屈原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里认为,其应该是有根据的,因为西汉时还有《天问》中的那种壁画,如《汉书·成帝纪》记载:“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应劭注:“画堂画九子母。”又《汉书·叙传》记载:“时乘舆幄坐张画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这与《天问》中之“女歧九子”、“王纣之躬”两条是一致的,可见这类壁画在西汉以前比较普遍。
  游国恩《屈原》(中华书局1980年版)也赞成王逸壁画说,认为“题壁的话也许不是无稽的。”
  张纵逸在《屈原与楚辞》(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一书里更指出,王逸的壁画说应是有道理的,因为王逸距离屈原生活的年代不远,对楚国一些传闻、历史可能还知道一些。屈原《天问》的写成,虽不一定是看到那些图画,才把疑问提出来,写在壁画上,但是,我们却不应忽视:当时楚国,不仅有优美的民间歌舞,而且有高度的建筑和绘画艺术。绘画的内容也很丰富,不仅有神话传说,还有宇宙山川的描绘;从绘画选择的题材看,亦广泛多样。想来,这些文化艺术成就和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一定给屈原以深刻的影响。比如屈原在《离骚》和《天问》中就曾提到不少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笔者认为,前述三位学者对王逸壁画说的支持,是立得住脚的。因为战国时期类似屈原《天问》中的问天、升天图画,是以各种形势广泛出现的。如1949年在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出土的龙凤人物画(如图)、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驭龙图。前者表现龙凤引导人的灵魂升天,后者则是人的灵魂乘龙升天。更令人惊讶的是,后者乘龙的男子,也是高冠博袖长袍,颇类似屈原本身形象。此画为战国中期所作,相当于屈原所处时期甚或更早。画中还偶用了金白粉彩。论者指出:“它为我们了解古文献中记载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实证。”(《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屈原其时是处于一种浓厚的渴望与天交流的精神氛围与文化氛围里。从这种意义上讲,屈原的《天问》乃是楚文化熏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