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隆兴寺与封建皇室资料汇编
作者:李秀婷 杜 平
康熙驾幸五台,二月十七日回銮瞻礼真定大悲菩萨,并应众僧之请,令对龙兴寺全部重修。四月,命和硕裕亲王看工估料,需金数万,悉出内帑。
裕亲王福全奉命估料龙兴寺工程,赏银50两。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夏,奉敕重修龙兴寺工程始。康熙亲派河南道御史纳黑、刑部郎中温察、户部员外法而萨、户部主事萨哈齐、刑部笔帖式唐、工科笔帖式温图布六人董领其事,直隶巡抚赵宏燮总理,真定府知府张联登监修,真定县知县王玑承修。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于龙兴寺西侧增建行宫。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五月,恒亲王允祺奉命查验重修龙兴寺工程,赏银20两。
冬,龙兴寺重修工程告竣。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康熙帝巡幸五台,二月二十六日回銮瞻礼真定大悲菩萨。帝见重修后的龙兴寺层楼复阁,壮丽辉煌,古刹重新,天心嘉悦。命龙兴寺为隆兴寺,命天宁阁为佛香阁,命西耳阁舍利阁为集庆阁。并赐御书金字心经一卷,御书墨刻金刚经、药师经各一卷,御书心经宝塔一轴,赐银百两、珍果一箱。
康熙五十年(1711年)
皇上复命监督监造隆兴寺陈设器物,幡幢整丽,钟鼎精坚(图二)。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三月,康熙帝钦赐《御制隆兴寺碑》。御书匾额19方:敕建隆兴寺(图三)、天王殿、大觉六师之殿、慈云普荫、摩尼殿、广长妙谛、妙庄严域、通津宝筏、戒坛、慈氏阁、转轮藏、佛香阁、御书楼、集庆阁、伽蓝殿、祖师殿、弥陀殿、药师殿、静业堂。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十月,《御制隆兴寺碑》泐石告竣,拓本进呈,随命将原本装潢,就寺张挂。
癸巳皇上六旬大庆、甲午皇上本命万寿之辰,悉就寺建醮祝禧各60昼夜。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元旦,使臣将《御制隆兴寺碑》原本捧悬御书楼上。
雍正四年(1726年)
怡亲王允祥奉命督修直隶水利工程,便道礼正定大佛,赏银30两。
雍正十二年(1734年)
春,奉敕就京都法源寺普给衣钵受具戒,同坛得戒者1809人。隆兴寺僧清淇、寂正、净琰、际成、际源5人得与盛事,随班引见,蒙恩每僧被赐高丽大布一匹、制钱一千。
果亲王允礼奉命四川公干,便道正定隆兴寺瞻礼大佛,题《行次正定隆兴寺》诗并刻石。题“慈云广覆”匾,题“辨得宝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无有言语文字是真不二法门”对联悬佛香阁。赏墨刻信心铭一部,赏银20两。
乾隆五年(1740年)
四月二十五日,赐隆兴寺大藏经一部,颁赐全部藏经四柜。
乾隆十年至十一年(1745~1746年)
隆兴寺奉旨发帑修葺,重装大悲菩萨像,旧建行宫一并重修。
乾隆十一年(1746年)
皇上举行搜狩大典,奉皇太后钮祜禄氏懿旨行礼五台。十月初四回銮瞻礼大悲菩萨,并题《丙寅十月过真定隆兴寺礼大佛因题长句》。御书“古云高展龙华荫,甘雨轻霏贝叶香”诗联一对。赐御书墨刻金刚经宝塔二轴、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轴。赐银百两,合寺众僧普沾。
御书行宫大门匾额“烟霞澄鲜”;《孟冬五日正定行宫晚坐旧作》诗:“别馆花宫侧,轩斋阅岁年。晚芳生意趣,古干静因缘。新月才堪对,清霄剧可怜。朦胧香阁影,空色悟出禅。”
皇太后赐哈达10条、经袱6个、磬椎衣2个,内造红锦缎、黄倭缎、石青缎各1匹,内造黄色缎6匹,赐银百两。恭奉皇太后懿旨,正定县捕所督工敬造黄缎圆筒幡、黄倭缎方筒幡、石青缎圆筒幡、鹅黄缎圆筒幡、十色锦圆筒幡各一对,挂于佛香阁大悲菩萨前。
同年,和亲王弘昼恭随圣驾临寺礼佛,书“香刹清华”金字匾额悬佛香阁,书“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灵台凝正觉浮定水以流光”对联于佛香阁悬挂。赏“青山看影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对联。赏墨刻心经百张,赏墨刻大福字二张,色篆印“阴骘”文二张,银二锭。
乾隆十二年(1747年)
正月,颁赐御书匾额“圆通具足”悬六师殿,“龙象威神”悬摩尼殿。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十一月,颁赐御书佛香阁内檐匾额“白毫相光”,佛香阁外檐匾额“调御大夫”,戒坛匾额“金绳觉路”,御书佛香阁对联“妙相显光明非空非色,净因传定慧不灭不生”。
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九月,乾隆帝巡幸河南,回銮驾幸隆兴寺瞻礼大佛,并题《庚午重过正定隆兴寺叠旧作韵》。
乾隆十六年(1751年)
九月,颁赐大觉六师殿联“入不二门教外别传具正法眼藏,从最初地当前妙觉得无上宗乘”,“听云边夕梵晨钟扫除一切烦恼,看庭外黄花翠竹拈来无碍真言”。 颁赐摩尼殿联“幻化何因但应念而成自而无去无住,庄严有象只随心俱足可知即色即空”。 颁赐佛香阁联“具足神通三界俯归一指,得大自在四禅不隔微尘”,“宝网绚云霞现耆崛山庄严自在慈容问法相变相那是本来面目,金绳悬日月历恒河沙劫普度大千世界示真语实语共证无上菩提”。
乾隆十七年(1752年)
二月二十日,奉旨差养心殿白塔吏沈标赍金漆八宝供器供佛香阁莲台上。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乾隆帝礼五台山,回銮驻跸正定,幸隆兴寺瞻礼大佛,并题《辛巳暮春之初隆兴寺礼大佛再叠旧作韵》。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乾隆帝应地方大吏屡请,发帑重修隆兴寺。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原直隶总督周元理因责袒护井陉县上诉民众被夺官,令修正定隆兴寺自赎。四十五年,周元理官擢至工部尚书。
四月,以大悲阁为主的400余间殿阁均揭瓦粘修,抽换材料,以大悲菩萨为主的千余尊佛像皆重装重塑。第二年五月告竣,并绘图呈上。皇帝御览后,认为全寺皆子午向,惟前殿则癸丁向,特令更正。即将前殿及殿前牌楼、石桥、影壁悉行挪正,天王殿(前殿)、四天王像一并重修装金,弥陀殿前建配廊14间,摩尼殿前两侧各5间为寺僧净室和歇息换衣之所。寺外两旁添建牌楼两座,耗银145100两,皇帝捐银1000两。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乾隆帝御书《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碑文(图四)。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三月,重修工程告竣,乾隆皇帝携章嘉国师行庆赞礼,并题诗《辛丑三月正定隆兴寺三叠旧作韵》。碑文注释中记:“……旧像凡三十六臂,以铜重,乃刻木为之,置于铜像上。……三十六臂既经年久又复欲坠,不知何时更以索悬系梁上。昔年见之,心殊不惬,徒以陈迹,亦只因循兹缘一律重修,乃命解脱所系木臂,还本相金身。”此次摘除的手臂实为铜臂。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三月,乾隆帝西巡过正定,瞻礼正定大佛,并题诗《丙午春三月正定隆兴寺礼大佛四叠旧作韵成九言长歌一首》。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四月,乾隆帝西巡过正定,驾幸隆兴寺,题诗《正定隆兴寺五叠旧作韵》。
嘉庆十六年(1811年)
闰三月,嘉庆帝西巡过正定,驾幸隆兴寺,并题诗《隆兴寺敬叠皇考九言诗韵》。
咸丰八年(1858年)
天主教北京教区划正定等32县为正定教区,派司铎董若翰主教来正定传教。董若翰看中空闲的行宫,以《天津条约》为依据向清廷申请租借,不意咸丰皇帝竟将康熙年间在隆兴寺西路建造的皇帝行宫御批赏赐于外国传教士,行宫遂被改建为天主教堂。
光绪十三年(1887年)
光绪帝的替僧意定由京师前来住持隆兴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十二月三十一日,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西逃回銮,驻跸正定隆兴寺。在得知意定和尚在义和团于隆兴寺集结形成攻打教堂之势时,既遣散了义和团,又与法军指挥官巴尧周旋,并使法军撤走、寺院安然无恙后,对意定之举深表赞赏,并颁赐“大慈大悲”匾额悬挂于大悲阁内,以旌表佛法。
在本文整理过程中,承蒙刘友恒老师悉心指导,谨表谢意。
摄影:樊瑞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清乾隆十三年纂《隆兴寺志》。
2、清光绪元年版《正定县志》。
3、张秀生、刘友恒等:《中国古代建筑——正定隆兴寺》, 文物出版社,2000年。
4、隆兴寺内现存的相关碑文:(1)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2)宋端拱二年《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3)宋崇宁年间《敕赐阁记》;(4)元延六年《重修大龙兴寺功德记》;(5)元至元元年《真定府龙兴寺重修大悲阁序》;(6)康熙五十二年《御制隆兴寺碑》;(7)乾隆四十六年《重修隆兴寺碑记》等。
〔责任编辑:许潞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