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科技类博物馆如何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刘秋果 杨永霞




  那么,志愿者走进博物馆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们由上述可知,志愿者走进博物馆,就其本身来说,是博物馆借助社会力量,弥补人力与资金不足,从而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这是其一;其二,志愿者走进博物馆,也使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志在义务服务中锻炼、提高了自己,从这一点来说,它也是博物馆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三,志愿者走进博物馆,志愿者们认真热情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广大观众也是一种感染,是一种榜样作用;其四,志愿者作为非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博物馆服务,比较了解一般观众的参观心理,比如,学生志愿者在接待未成年人时,因年龄的关系,比专业讲解员更了解小观众的心理,讲解起来更能因人施讲,打动小观众。
  志愿者走进博物馆,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发展。新时期的科技类博物馆也可借鉴这一做法,吸纳志愿者参与馆内的接待讲解等工作。中国科技馆作为科技类博物馆的老大哥,已开始了此项工作,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5年4月下旬,在邢台、北京两地举办“中国·邢台郭守敬科技文化周”活动期间,郭守敬纪念馆与邢台学院历史系联合开展了“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走进纪念馆”活动,20多位大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他们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到纪念馆帮着工作人员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接待讲解,整理材料,撰写宣传文章等。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纪念馆,不仅解决了活动期间纪念馆因免费开放观众多,工作人员尤其是讲解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使参加这项活动的大学生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志愿者们对待工作的认真与热情也使纪念馆的同志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接待讲解受到了广大未成年观众的热烈欢迎。
  
  五、请进来,走出去,举办形式多样
  的教育活动
  
  举办多种教育活动是博物馆对广大观众进行教育的形式之一。科技类博物馆
  以往也比较重视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但这些活动多限于馆内,并且规模较小,影响力也不大。现在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来。随着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日益走向社会化。因此,现阶段博物馆,尤其是科技类博物馆,不仅要将未成年人请到馆里,而且还应走出馆门,借助社会力量,举办一系列针对未成年人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以扩大受教育面,使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
  邢台郭守敬纪念馆近几年除利用《郭守敬生平业绩展览》对来馆参观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外,还走出馆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与中央、省、市电视台合作,先后拍摄了《科学巨星郭守敬》、《郭守敬故里——邢台》、《邢台郭守敬纪念馆》、《邢台名人——郭守敬》、《让科学更加好玩》等多部电视专题片,并在各级电视台多次公开播放;二是与中国科技馆、《光明日报》社、《邢台日报》社、邢台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多次郭守敬科普知识有奖竞赛、有奖竞答活动;三是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科普报告会、郭守敬科学发展观报告会;四是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弘扬郭守敬精神夏令营活动;五是与《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当地媒体联合,开辟郭守敬宣传专栏,除刊发本馆工作人员撰写的大量稿件外,还广泛发动社会上热心于郭守敬研究宣传的人士撰写文章,多次掀起郭守敬宣传热;六是在有关人士的帮助下,创办了网址为www.guoshoujing.org的郭守敬网站,以科学巨星郭守敬、郭守敬纪念馆、郭守敬文化产业为主要内容,在网上进行全方位宣传;七是编著了《科学巨星郭守敬》、《郭守敬画册》等面向青少年的图文并茂的科普读物;八是将电视片《科学巨星郭守敬》刻录成DVD光盘;九是2005年4月中旬配合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市城市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成功举办了“郭守敬科技文化周”活动。
  上述多种宣传教育活动是郭守敬纪念馆立足纪念馆,并走出馆门,与社会协作,联合开展教育活动的典型事例。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使群众受教育面更大,宣传教育的效果更好,影响也更为深远。尤其是“郭守敬科技文化周”活动,不仅在邢台举办了郭守敬塑像进京启送仪式,在北京举办了塑像揭幕仪式,而且还举办了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邢台科技成果、邢台历史文化名城申报、邢台教育成果三个展览;同时,郭守敬纪念馆和其所处的达活泉公园免费对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广大市民开放,短短一周时间,前来游园、参观的多达数万人次,仅纪念馆就免费接待了2万多人次,其中半数是未成年人。加之科技周期间郭守敬系列宣传活动的开展,国家、省、市级报刊、电视台以及多家网络媒体全方位的宣传,使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数量成倍增加,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责任编辑:成彩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