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故城县出土北齐石造像

作者:张国华




  1998年4月6日,故城县东南30公里的建国镇毛店村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一件石造像,遂报告县文物保管所,县文物保管所会同衡水市文物管理处的技术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了清理。
  石造像由一铺五尊像和基座两部分构成。佛像由主尊、胁侍、像座、台座、背光组成,系一整块白石雕凿而成。背光上部残缺,残高122.5厘米(封三,1)。基座为长方形,系一整块青石雕凿而成,高47厘米,长114厘米,宽83厘米。
  五尊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佛面相长圆,削肩,体略修长,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跣足立于尖角单片覆莲座上。像高80厘米。内侧两弟子面相同佛,有圆形头光,体修长,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跣足立于莲蓬座上,座下雕莲茎与佛脚下的莲座相连。像高47.5厘米。左外侧菩萨残,服饰不清。右外侧菩萨头戴花冠,宝缯带垂至双肩两侧,面相、体形同弟子,有圆形头光,戴项饰,披巾沿体侧下垂至像座上。上身裸,下着贴体长裙,斜披璎珞,左手执莲蕾,右手执串珠,跣足立于莲蓬座上,莲蓬座下有莲茎伸至台座。
  佛脚下台座为佛坛,正面中央浮雕一力士,双手托举香炉,两侧各雕蹲狮一只,力士一尊。
  举身背光残断。背光正面应有一组雕饰,现两侧各残存一尊小化佛,其它无法辨识。主尊双肩两侧各凿一圆孔,似为后世所为。背面光素无饰。
  基座正面及两侧面均凿横长方形浅龛,有龛楣、龛柱,龛内雕像。背面无饰。正面图案可分三组:中央雕力士顶托香炉,左右各一狮及牵狮人。外右侧雕一身菩萨像,左侧雕一身力士像。龛柱为龙缠束莲柱,龙口吐莲花,莲上雕伎乐天坐像。龛楣呈凸起的横梁状,上凿六个圆拱形小龛,龛内各雕一尊小化佛(封三,2)。两侧面各雕四个圆拱形龛,以束莲柱相隔,每龛内各雕一身神王像。神王头戴宝冠,身体健壮,盘坐姿,右腿翘起。可辨出左侧龛内分别为河、风、珠、火诸神,右侧龛内为山、狮、鸟诸神。龛上部有尖拱形龛楣,楣上有横梁,梁上雕四个圆拱形小龛,龛内各雕一尊小化佛(封三,3、4)。基座上面后部凿长方形浅槽以安放佛像,槽长71.5厘米,宽28厘米,深3厘米。槽四周共凿有12个小圆孔,左、后、右侧孔稍大,前面4孔稍小,分两行排列。孔外均雕方形莲花图案,槽前中央为一方形莲花图案。图案雕刻精美,纹饰繁褥(封三,5)。
  此造像无纪年题记,造像风格、雕刻手法及纹饰图案体现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的艺术风格,其时代应为北齐。它的损坏与埋藏应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有关,时间大致在577年前后。
  [责任编辑:成彩虹]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