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正定出土一方唐代龟形陶砚
作者:杜 平 王巧莲
该砚为泥质灰陶,质地较细,制作规整,造型生动逼真。长17厘米,宽13.7厘米,高5.7厘米。龟首前伸上昂,颈部刻饰三道弦纹,耳、鼻、口刻划清晰。广口紧闭,獠牙外露勾下唇,阔鼻瞠目,鼻孔深圆,双耳后抿,自嘴角向后于耳下阴线刻饰一卧式如意朵云,极具装饰性。龟腹周边与四足在同一水平面上,四足向后用力,尾巴甩向一侧,栩栩如生。龟背上为箕形墨池,龟甲环绕四周。墨池后高前低呈斜坡状,池内尚残留墨痕,显系实用之物。墨池前部阴刻双摩竭戏宝珠纹(图二)。摩竭形状酷似鱼,遍体鳞片,口大张,上唇翻卷,腹、背饰鳍。箕形墨池边沿外侧及尾部各饰如意云一朵。砚底依龟腹、足轮廓留一宽窄不等的边框,框内稍凹,中部偏左侧阴刻2竖行4字“马家砚瓦”(图三)。
此砚龟首形状及细部处理与唐、五代碑刻龟趺座中龟的造型有相近之处,如正定唐永泰二年李宝臣纪功碑、五代后晋安重荣纪功碑等。砚池内所饰双摩竭戏珠纹应是佛教影响下的产物。摩竭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状灵兽,4世纪末传人我国,唐、五代时盛行鱼龙变化传说,以中国传统的鱼、龙造型,吸收印度摩竭鱼的部分特征,形成了唐、五代盛行的摩竭造型。
此砚中的摩竭造型与内蒙古喀喇沁旗出土的唐代银盘内所饰摩竭纹较相近。另外,此龟形陶砚所饰的辅助纹饰如意朵云也是唐代器物上常用的纹饰。据此分析,此砚当为唐代之物。
龟形陶砚在唐代墓葬、遗址中时有发现,如河南上蔡县贾庄唐墓中出土的带盖龟形陶砚和洛阳隋唐东都城遗址出土的龟形澄泥残砚。正定出土的这方龟形陶砚与二者相较,龟的造型更为生动,装饰更加繁缛,尤其是墨池内刻饰双摩竭戏珠纹,底部刻款,在唐代龟形砚中较为少见。此砚的底款也为我国古砚制作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
[责任编辑:成彩虹]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