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中国新石器时期家猪的驯养和分布情况
作者:黄英伟 尹北直
四、总 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猪骨的发现,猪骨的集中发现区与文化区的重叠,证明了文化区的存在和猪在早期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猪是人类早期驯化的主要动物,是肉食的主要来源,也是私有制出现后私有财产的主要标志。养猪业与种植业这种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很早就产生了,如高式武所说:凡已出现原始农业的地方,都有养猪的遗迹出现,反之亦然,说明了养猪与农业一开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21]。直到今天,养猪业仍是我国的主要畜牧产业。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猪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它的分布地域之广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先民们各自的驯养情况,证明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发展。从古代养猪业的兴衰可以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律,为我们今天的畜牧业发展提供借鉴,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土地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另外,在古代所谓的“西域地区”,即今天的新疆地区至今没有发现猪骨,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因为从那里的气候条件、人文状况分析,都是适合猪生长的。这可能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受现有考古资料所限,相信以后会有这方面的发现和突破。
制图:尹北直
[1]王启柱:《中国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国农业史初探》(上),台湾渤海堂文化公司,1994年,第82页。
[2][10]张仲葛:《中国古代人民怎样驯化野猪成为家猪》,载《中国畜牧史料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82页。
[3]陈文华:《中国古代科技史图谱》,农业出版社,1991年,第56页。
[4]李有恒:《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动物群》,《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6卷第4期,第247页。
[5]陈文华:《中国农业考古图录》,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6]陈文华:《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十八)》,《农业考古》1997年1期。
[7]陈文华:《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二十八)》,《农业考古》2003年3期。
[8](日)板井江:《中国家畜史概论》,载《中国畜牧史料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477~478页。
[9][21]高式武:《我国猪的起源和驯化》,载《中国畜牧史料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11]李相运:《家猪的起源和驯化》,《畜牧兽医杂志》,1998年6期。
[12]材料均引自陈文华的《中国农业考古资料索引》。
[13]农万菊、陈海云:《广西畜牧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美)奥尔森:《中国——早期动物驯化中心》,《农业考古》1993年3期。
[15]温克刚:《中国气象史》,气象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16]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科学》A辑,1973年2期。
[17]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第46页。
[18]李根蟠等:《原始畜牧业起源和发展若干问题的探索》,《农史研究》第5辑。
[19]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文物出版社,1963年。
[20]裘善文、李风华、夏玉梅等:《中国东北晚更新世冰期与古气候的探讨》,《冰川冻土》1982年,第72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