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邯郸市东庄遗址试掘简报
作者: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摘 要】1997年12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为配合邯郸市新世纪商业广场的建设工程,对位于赵邯郸故城大北城址东部的东
东庄遗址位于邯郸市中心的东庄村西南部,即中华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北面(图一)。为了配合新世纪商业广场的建设工程,在其地槽内开探沟一条(编号97HDGl)。为避开建筑物桩础,探沟的方向为15度。探沟南北长20米,东西宽2米,并在探沟南端西侧及中部东侧各外扩3.5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为47平方米。发掘时间为1997年12月13日至22日。
一、地层堆积
探沟开在地槽底部,距地表深6~6.9米。以探沟东壁为例:北半部为唐代淤土层,中部仅存一薄层黄褐色淤土层,之下为唐代道路,H2和陶窑压在路土之下。探沟中发现唐代道路l条,战汉时期灰坑2个,水井3口,陶窑1座(图二、三)。
二、遗迹
古道路 1条。东西向,距地表深6.3米,距探沟南壁5.3米,路宽5米,厚0.3米左右,为灰褐色土,极硬,内含有大量战汉时期陶片及少量的青瓷碎片。
灰坑 2个。H1为一椭圆形浅坑,长1.5米,宽1米,深0.6米,内填灰褐色花土。H2为一不规则状浅坑。
水井3个。J1位于探沟东南部,被J2打破;为圆形筒状,口径1.2米,深5米;自口部向下2.5米处开始内收,至距口部3.6米处直径为1.03米;距口部3.8米以下至底部,周边外扩0.4米左右,这应是长期使用,水侵蚀所致;井内填土分为二层:上层为灰褐土,含陶片,厚4.7米;下层为较纯净的黄沙土。J2位于J1的西侧,打破J1;为圆筒状,直径0.75米,深4.35米;其内填土分为三层:第1层为黄褐色土,厚3.35米,含泥质灰陶豆、碗等陶器碎片;第2层为黑灰土,厚0.3米左右,含陶片较多;第3层为黄淤土,厚0.7米左右,其底部出土3个高领罐。J3位于J2西侧,打破J2,为圆形筒状,直径0.75米,深4.45米;其内堆积分为二层:上层为黑灰土,厚3.7米,内含陶片较多;下层为黄淤土,厚0.75米,含褐色土块及沙土,无遗物。
陶窑1座。位于探方中部,其南端被路土所压。残存窑前坑、窑底的大部分,南壁东侧残存0.5米高的窑壁以及位于南端的烟囱。窑底呈斜坡状,南高北低;北端宽与窑前坑等齐,向南渐宽。窑前坑南壁直,东西长0.7米,东、西、北三面呈一弧形,南北长0.5米,坑深0.35米,壁、底均平整,口大于底,其内底部有黑色木炭灰烬。窑室底长2.4米,纯净的黄土底上有一薄层木炭灰烬,灰烬之上为含陶片较多的灰土。窑室底部北端宽0.7米,南端宽1.5米。烟囱居窑室南壁中央的南侧,与窑室连成一体。烟道东西宽0.2米,南北长0.42米,高约0.45米。圆形烟囱直径约O.14米,残高0.15米,内填碎小石块及沙土,与窑室内填土不同,似为人为封填。南端残存的窑壁表面约1厘米厚被烧成青灰色,向内约4厘米厚被烧成黑色。窑室东壁残缺无存,西壁仅存一小部分(图四)。
三、遗物
陶钵5件,有圜底、平底、折腹等不同形状。J 3∶3,泥质灰陶,圜底,鼓腹,束颈,外卷沿,内有螺旋状暗纹,腹中部有坑点纹一周,口径24厘米,高9厘米(图五,1)。J3∶5,泥质灰陶,腹下部圆缓,上部直而略外侈,平底,腹内壁有螺旋状暗纹和草叶状暗纹,口径25厘米,高11厘米,底径12厘米(图五,2)。J 3∶6,腹中部外鼓,向上内收后外侈呈曲腹,腹壁内有螺旋状暗纹,口径19.4厘米,高8厘米,底径9厘米(图五,3)。J 3∶21,外壁近口部有三道凹弦纹,口径22厘米,高8.9厘米,底径10.5厘米(图五,4)。
陶碗 出土数量较多,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Ⅰ式 1件。J2∶4,圆唇,弧腹,小平底。口径14厘米,底径8.2厘米,高5.8厘米(图六,1)。
Ⅱ式 3件。J3∶8,圆唇,敞口,腹外壁中部斜内收略显折棱,腹内壁有螺旋状暗纹。口径19.5厘米,底径10厘米,高7.5厘米(图六,2)。
Ⅲ式 2件。J3∶9,圆唇,浅腹,平底,内壁有螺旋状暗纹,底部有圆形“邯亭”戳印。口径16厘米,高5厘米,底径8.5厘米(图六,3;图一○,3)。
IV式 3件。J2∶5,口径15.5厘米,高5.4厘米,底径8厘米(图六,4)。
陶折腹碗出土9件,形式相同,但有大小之别。J2∶1,口径20厘米,高9厘米,底径10厘米(图六,5)。J2∶2,口径16厘米,高7.4厘米,底径7.5厘米(图六,6)。
陶豆残段较多,以浅盘豆为主,碗形豆和盖豆较少。
盖豆 1件。J2∶32,为一残豆碗,口径17厘米,高7厘米(图七,1)。
碗形豆 2件。J2∶7,口径14厘米,通高13.6厘米,细柄喇叭座,直径8厘米(图七,2)。
浅盘豆,分三式。
Ⅰ式 1件。H2∶2,制作规整,盘部磨光。盘直径14厘米,通高17.2厘米,盘深3厘米,底座直径9.6厘米(图七,3)。
Ⅱ式 3件。H2∶3,制作粗糙,盘径11.6厘米,通高15厘米,细柄喇叭座,径7.5厘米(图七,4)。
Ⅲ式 3件。制作粗糙,多不规整。H2∶4,浅盘底平,通高13厘米,盘径10.5厘米,喇叭形座,直径6.6厘米(图七,5)。
陶量 2件。J3∶18,泥质灰陶,直壁,平底,口沿两侧沿面上及内底中部各有长方形“邯郸亭”印记,口径19.8厘米,内径17.5厘米,高8.6厘米,内高7.6厘米,底径18厘米 (图八,1;图一○,1、2)。J3∶29,残口沿上有长方形“邯郸亭”印记,并刻有三道短线,口径20.5厘米,高8.4厘米,内径18.3厘米,内高7.4厘米 (图八,2)。
高领罐 分三式。
Ⅰ式,3件,完整。J2∶10,圜底,圆鼓腹,通体饰绳纹,腹上部近颈处有凹弦纹三组,每组2~4道不等。高22.5厘米,口径14.6厘米,腹径22.5厘米(图八,3)。
Ⅱ式 1件。J3∶34,残口沿。口侈,沿面外卷下折内收下垂,腹部饰绳纹。口径15厘米,颈高5.5厘米(图八,4)。
Ⅲ式 1件。J3∶33,为残口沿。口微侈,沿面下折呈尖唇。口径14.5厘米,颈高5.5厘米(图八,5)。
夹砂罐 1件。J3∶2,底残。敛口,矮沿外折,腹下部饰绳纹,上腹有轮旋纹痕,并有一圆形“邯亭”戳印,胎薄而匀,厚仅0.2厘米左右,可能为炊器。口径14厘米,残高9.5厘米(图九,1)。
泥质罐 2件,形制相同,大小有别。J3∶16,灰色素面,圆鼓腹,小平底,直领,圆唇,两侧各有两个穿孔,当为系绳用。口径10厘米,高10.1厘米,底径6厘米(图九,2)。
陶壶1件。Y1∶2,器形较小,为泥质灰陶,鼓腹平底双唇口。通高12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厘米(图九,3)。
陶椭圆形盆 1件。J 3∶1,制作粗糙,平面略呈椭圆形。长41.5厘米,中宽26厘米,高10.5厘米(图九,4)。
铁刀1件。J 3∶30,环首,锈蚀严重。残长16厘米(图九,5)。
铜币1枚。J 3内出土,已残,圆形方穿,较轻薄,直径2.4厘米,字迹锈蚀不清,似一半两钱。
带戳印陶片1件。J2∶16,泥质灰陶,为一器底残片,内有圆形戳印(图一○,4)。
[2]